论机关及直属单位节约型财务内控机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倪 彬 时间:2010-07-03

  摘要:随着我国的快速,资源消费量也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当务之急。因此,党政机关及直属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也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客观需要。党政机关应从机关直属单位财务管理上进行控制不合理职务消费,从提交资金的使用效益着手,在源头上加强财务制度管理,才能更有效的预防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内部控制;节约型社会;缓冲财政资金
  
  一、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公共消费领域中,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浪费现象极为普遍。如水、电消耗及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而办公场所、车辆、办公用品等的使用上,公共部门的浪费甚至更加严重。其次,公共部门人员在职务消费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和侵占现象。再次,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消费领域的浪费也十分严重。
  加强机关财务管理,是适应政府公共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单位行政行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必须站在讲的高度,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建立节约型机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发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缓解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发展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需要。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加强政府机关节约资源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加强政府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要通过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和宣传等措施,优化政府机构资源配置,引导资源消费方式的改变,带动全社会做好节约资源工作。在政府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北京市,一项最新调查表明,政府机构人均耗电量是普通居民的7倍。因此,推动政府机构节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费用,更重要的是应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政府做起
  
  实现节约型社会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任务,机关直属单位节约型财务管理的内控,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从内部管理着手,加强对一些资源消费量增加的控制,从内部各环节对于一些细小用品支出进行控制,使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内部成本控制能从细小方面得到管理。要真正做好这方面的管理,使内控机制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应该循序渐进,从提高全民的日常节约意识着手,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节约意识,倡导和普及各种有效的节约方法。
  (一)努力打造节约型政府
  首先,使政府部门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具体在实施时应重点抓好空调、照明和公车的管理。其次,要在制定长远的规划时,大型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为将来利用新能源、推广节能新技术留下足够的升级空间。再次,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和实效纳入考核执政水平和能力体系,切实转变执政方式。最后,改革和优化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设置,科学合理配置公共管理资源,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效率和执政水平,强化日常管理,加强作风建设。
  (二)加强政府对消费的领导,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对水、电等能源类消费品的使用应采取价格累进机制,加强价格调控的引导功能。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法规来鼓励消费节能产品和使用节能新技术,并且加强对住房、汽车、装修等高档消费的政策引导,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最后要在政策层面鼓励循环产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
  (三)培养居民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模式
  培养居民个人消费领域中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等节约具体行为,成为全社会自觉行为。
  
  三、实现节约型政府机构应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经费支出管理,节约资金
  节约的第一种含义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机关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预算管理制度,经费一般都是由财政拨款。因此,要建设节约型机关,从微观角度而言,就是要节约经费支出,反对经费支出的所有的浪费行为,节约国家资源。机关的一张纸、一滴水、一盏灯都是节约之源。当前,在节约型机关的建设过程中,很多机关单位都是从节约经费支出管理入手开展工作的,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但是,仅仅有经费支出节约对节约型财务管理和节约型机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从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节约,去挖掘节约之源。

  (二)的财务决策机制,创造良好的节约环境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机关单位节约型财务管理的建设,需要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度环境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应以“健全制度、规范程序、预算公开、民主决策”为目标,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为建设节约型政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相对具体的财务管理环节而言,我们应考虑如何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预算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机关内部各项费用支出。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是机关单位资产管理较薄弱的环节,往往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固定资产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一些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局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这些都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浪费。
  机关单位如果未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在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尤其是对重点资产管理做出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审批程序和采购办法,理顺资产管理机制,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的目的。
  
  四、良好的用人机制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合理的委派管理人员对实施建设节约型政府机构进行监督与引导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被委派的人员除了应该对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更应该是整个建设工程的方向标。
  (一)合理的制定委派人员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
  被委派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必须与被派往工作的单位脱钩,由管理中心根据委派人员技术等级的高低,承担工作的责任、业务量的多少及工作的难易程度,合理的支付委派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会计管理中心与被委派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履行合法手续,收取费用。
  (二)对委派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和定期轮换制度
  对委派人员,按照《会计法》规定,除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对委派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的,择优录取,并在聘用期间签订合同,发放委派书。有计划的将委派人员在各单位间轮换,可以三年左右轮换一次。一方面,为委派人员进一步施展才华提供了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委派人员一定的工作压力,促使其转化为动力,充分挖掘其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制定委派人员的工作职权
  委派人员作为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应享有以下几方面的职权:
  一是对单位的重大事项研究的参与权。重大经济事项包括经济合同、融资与提供担保抵押等。
  二是资金使用的审查权。所有资金付出须由委派会计先审查签字,行政领导后审批签字。
  三是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对违反国家规定使用的资金及可能造成本单位经济损失的行为,有权加以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四)建立委派人员考核制度
  建立委派人员定期述职报告制,要求委派人员每季度一次向会计管理中心做出书面的述职报告,年终对整个年度的业务工作情况进行自评。
  建立对派驻单位的不定期走访制,经常掌握委派人员在派驻单位的工作情况及有关人员对其工作业绩的评价,并不定期地组织抽查,以实现对委派人员业务工作的动态管理。
  
  :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结构[J].会计研究,2001,(3).
  [2]赵栓文.应处理好五个关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月刊,2004,(16).
  [3]孟焰,朱小芳.“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究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4,(8).
  [4]陈志斌.论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J].会计研究,2004,(7).
  [5]藤莹.事业单位建立财务监控机制初探[J].财会,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