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文化和审美对中国传统窗式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曼 陈志民 时间:2010-09-05

【摘要】  窗不仅具有采光的实用功能,同时还是人们通过视线进行内外交流的渠道,观物纳景,是视觉的中心点。古代建筑是与文化的结合体,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体现。中国的农耕文明、封建礼制、思想影响着传统窗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窗式对中国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审美;传统窗式

 

   中国古建筑是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的世界六大古老建筑之一。梁思成把中国古建筑称为“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可见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是文化与艺术的具体体现。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说道:“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作为建筑的主要构件之一,窗的形成已经有很长的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窗被不断地完善演变,不可或缺,与建筑本身一样,窗式的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影响。东汉的刘熙在《释名·释宫室》中是这样描述窗的:“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窗不仅具有采光的实用功能,同时还是人们通过视线进行内外交流的渠道,观物纳景,是视觉的中心点。窗式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产生了各种精美绝伦的窗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各种式样的窗式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

 

       一、农耕文明的影响

       1.条件

       早期华夏民族居住在中原等黄土地区,木材较丰富,土木结合的原始建筑非常适合就地取材,适应当地环境等条件。所以中国古建筑多为木构架的结构,它的建筑形式受到木材本身的影响。梁思成称其为“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特征”,这是与世界上其他的石材建筑所不同的。木构架的建筑的一个相当有利的因素就是承重结构与周围围护结构分离,这种“墙倒房不塌”的建筑形式,使得墙体解放出来。不再需要考虑墙体承重的问题,窗可以更多的从采光、隔断和审美上发展。如安徽宏村和西递的古民居建筑,其中木雕隔扇,花窗都十分精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上的革新,让窗式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一些实用性功能,装饰性越来越强。原先为了遮挡风雨御寒,窗格会做得比较密集,或者用鱼鳞片状透明的物质来遮挡。玻璃出现之后,窗格间距越来越疏,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采光、借景、保暖的需求。

       2.地域性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产生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冬季,大陆内地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较大,寒冷而干燥;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温暖湿润,气候的差异同时也产生了南北各异的鲜明个性。如在浙江、潮汕地区、安徽等地,气候比较暖和,湿度大,所以室内外空间尽量通透,采用较大的门和窗来采光,通风、借景,整个建筑和窗式精巧而富于变化;较之南方夏季的温暖多雨,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采光保暖尤为重要,所以门窗的面积相对小,而且窗格较密集,整体风格厚重而华丽;沿海地区的窗式多以油漆饰面,不仅美观还能够防潮防腐。

   

       二、封建礼制的影响

       1.等级伦理观

       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在中国还具有一种社会功能,在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之后,建筑也产生了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明史·舆服志四》中这样写道:一品二品厅堂九间九架,三品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颜色上也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次要建筑的木构架可用绿色,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一般的住宅采用中性色彩,普通大户人家也只用些朴素的色彩,门第显耀的人家才会用红、褐、黑、深黄等色彩来装饰窗户。这样的等级制度使得建筑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就通过窗式这样的小木作表现出来,才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式样的窗式和纹样。如板棂窗、隔扇、隔断、落地明造、槛窗、支摘窗、遮羞窗等等。

   而中国式的家庭等级伦理观更是明显的表现于建筑之上。长辈和家长的住房一般在正上方,而妇女的居室被放在幽深封闭的后院。有陌生人来访,家里未婚的女性只能通过窗格远远地观望,不可抛头露面。

       2、人文表达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妇和孝悌观是社会普遍遵守的价值理念,而传统窗饰很多就是以儒家的思想为教化题材,来教化世人。如安徽塔川村积余堂窗栏板,有四块描绘了从寒窗苦读到考取功名的过程。古人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即使在冬天也不畏严寒,傲立风雪,表现出一种在逆境中不屈服的崇高气节,用来比喻人保持节操的情志。如此教化类的题材还有很多,如岳母刺字,或以狗来寓意不侍二主之忠,羊羔跪乳之孝等等。

       除了教化类,更多的是吉祥类题材。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吉祥文化是人文化宝藏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凝结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含蓄表达。我们的先祖采用借喻、比拟、谐音、象征等创作手法,将中国宏大幽深的哲理和融合的审美融入窗式的装饰图案之中。如福(蝠)禄(鹿)寿,年年有鱼(余)。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传说或是故事,如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

  

       三、思想的影响

       1.天人合一

       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通的,称为“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天人统一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支配力量和文化底蕴,直接影响到人、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传统窗式正是天地人相互交融的具体体现。李渔认为“开窗莫妙于借景”。把窗口当做取景画框,步移景换,景随人动,形成一幅幅生动不一,意境幽远的画面,所以才生出许多的佳句。如冯延巳《忆秦娥》:风渐渐,夜雨连云黑,滴滴,窗下芭蕉灯下客……视觉,听觉,触觉都融于这一幅小小的窗景之中,让“天人合一”的空间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通过窗的联系,人、建筑与外面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昼夜轮回之美,四季变化之妙。

       2.有无相生的空间观

       在《老子》看来建筑是“有”和“无”的辩证统一,“凿户牖为室,当其无,有空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间本是虚无,正是因为有了建筑外墙这个实体,才有我们居住的空间。建筑实体构建出来的大小不一的空间,构成了室外空间,也构成了室内空间,而窗将这二者统一于一个空间中,使之能够交流、延伸。延伸是空间的生命所在,所以古人想出了许多的分割空间的方法,让空间有了似分似隔,似隔非隔的空间关系,而各种窗式则是最好的分割手法之一。如隔扇窗,可以用来对室内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巧妙的分割。

  

       四、

   中国的建筑以及建筑装饰都是中国人思想的一种物化结果的表达,中国文明是一种充满务实精神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人的思想也是通过封建礼制,文人文化,和孔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代代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影响着传统窗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窗式对中国文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其实用性、具象性、综合性,更加在于它的高度形式性、意象性和符号化。而它的精美绝伦的装饰功能,对于不定性空间的创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借景寄情、意境创造等也能给空间设计的发展一些新的启示。

 

【】

       [1]叶柏风,牖以为室:窗式,上海科技出版社。

       [2]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图集(下),百花文艺出版社。

       [3]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