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30年:观察与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岳岷 时间:2010-06-25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个体成为民营经济中起步最早、最快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使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从此私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贡献力的经济群体,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营经济;改革开放;经济绩效
  
  1978年12月,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开始了奔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途中,广大民营家以最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磅礴澎湃的全情投入所铸就的民营经济,30年播种,30年耕耘,30年成长,为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谱写了一曲华美的乐章。本文试图讨论民营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巨变的主要贡献。
  
  一、大改革大开放带来大变化
  
  30年弹指一挥间。这30年的变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所未曾有过的辉煌。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1 中国的经济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居第4位;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6%。人均GDP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2007年人均GDP达到1.89万元(约合2 400美元),增长了近42倍,从而使由改革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上升到74%。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2 国家财力伴随经济高增长而迅速增强。1979~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1 132亿元,1985年和1993年各翻了一番,1999年跨上了1万亿元台阶,2003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2007年达到51 322亿元。现在每周的财政收入比1978年全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财政家底愈发厚实,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水平都明显提高。近3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7倍,目前全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高达46.67万亿元;农村最基本生活未能得到保障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 148万人。世界银行认为,1990—2002年,世界减贫人数的90%是中国实现的。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平均受年限已由1978年的4年提高到8年左右,出生时预期寿命已由68岁提高到73岁。人类发展指数从1975年的0.53,上升到2006年的0.78,成为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最快的国家,由1990年的第10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1位,跻身于世界中等发展国家水平行列。
  3 在对外开放中成为外贸大国。对外经济大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1978年,进出口总额只有200多亿美元。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04.3倍,居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升至第3位。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由0.8%提高到7.7%。根据麦迪森按1990年美元价格的结果,187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14亿美元(现价为1.0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额的2.49%;1929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62.6亿美元(现价为6.6亿美元),占世界出口额的1.87%;195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63.4亿美元(现价为5.5亿美元),占世界出口额的1.69%。今天,我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随着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飞跃。国家外汇储备已从1978年的1.67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9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4 就业与养老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我国全部就业人员76 990万人,比1978年的40 152万人增加36 838万人,年均增长12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多数年份保持在4%左右。1998~2007年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1.12亿人增加到2.01亿人,年均增长率超过6%;基本养老金发放额由1 500亿元增加到5 900多亿元,2004年以来实现当期无拖欠。
  5 名副其实的轻大国。30年来我国轻工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业产品生产大国。2007年,172类中国制造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世界70%的玩具(每年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左右)、80%的小家电、70%的空调器和微波炉、65%的自行车来自中国。中国制造的轻工业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我国的鞋产量占全球的63%,全世界每个人每年都能穿上一双中国产的鞋。
  6 民营经济大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大提高。城镇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6年的43.9%,年均增长约一个百分点。作为民营经济聚集地的浙江省,1978年时有建制镇167个,而今已发展到750个,其中有268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占全国千强镇的26%;温州的建制镇从1978年的18个发展到1997年的142个。改革开放3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一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2007年GDP为6 765.41亿元,人均GDP为10 628美元,成为内地第一个超1万美元的城市,更以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益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美丽神话。
  7 中国的改革发展令海内外瞩目。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的专家们就曾给出这样的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一成就令世人注目”。香港特区政府的梁振英最近撰文指出:“百多年来,中国发展生机最旺盛、势头最好、持续力最强的就是改革开放这30年”。   二、30年来民营的主要绩效
  
  如果说30年的改革开放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的话,那就是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一以贯之地社会生产力,其根本性的标志就是民营经济的复苏和跨越式发展。30年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这里,只能选取几个“时间节点”上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展示给大家,以一斑而窥全豹。
  1 个体经济是中国民营经济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且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曲折历程。在对工商业进行改造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所剩无几。“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个体私营经济几乎被“斩尽杀绝”。到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国只有修鞋、补锅等行业的个体工商业者15万人,私营则为零。其后,个体经济迅猛发展,1979年就增加了1倍,1980年达到81万人,1981年猛增到227万人。1978~1997年20年间,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2 851万户,年均增长率18.7%;从业人员猛增到5 44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注册资本金为2 57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7.7%;创造产值4 553亿元,年均增长30%。中共十二大政府报告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这一制度背景下,个体经济发展搭上了顺风车,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1992年以后,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1993—1995年,个体经济的户数和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注册资本金的增长率更在40%~50%。1999年以后,个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从2000年起,个体经济的户数和从业人员连续出现负增长。1978~2006年,个体经济的户数年均增长率为13.66%,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为31.08%,注册资本金年均增长率为42.09%。2007年,个体工商户总户数2 741.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7 350.7亿元,税收总额1 484.2亿元。
  2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拐点。从1992年春邓小平巡视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这是中国改革史上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10年。在这10年里,私营企业驶入了快车道,并真正融入了社会主义化建设的进程,在与其他经济成分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中的亮点,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依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2—2002年,私营企业的户数从14万户增加到243.53万户,增长了17.4倍,年均增长33%;注册资本金从221亿元增加到24 756.22亿元,增长了112倍,年均增长60%;实现产值由205亿元增加到15 338亿元,增长了74.3倍,年均增长54%;工商税收从4.55亿元增加到945.62亿元,增长了208倍,年均增长70.52%;从业人员由232万人猛增到3 409.3万人,增长了近15倍。
  3 私营经济是增长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贡献力的经济群体。私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1989年以来,私营经济各项发展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在户数方面,1989年仅有9万户,2006年接近500万户,是1989年的55倍;在从业人员方面,1989年为164万人,2006年高达6 586万人,增长40余倍;在注册资金方面,1989~2006年间一直保持高增长,1989年只有84亿元,2006年高达76 029亿元,增长95倍多;在产值方面,1989年为97亿元,2006年达到3l 855.1亿元,18年间增长了328倍;在营业额方面,1989年为39亿元,2006年高达34 959亿元,是1989年的896倍;在零售额方面,1989年为34亿元,2006年已达到17 687.1亿元,是1989年的520倍。2007年,私营企业总数521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企业群体;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从2002年的4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 000亿元,5年增长了7倍,年均增长52%;税收总额4 775亿元,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5.6%。事实已充分表明,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 民营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大发展。在这30年里,温州、义乌和东莞人民创造了“既充满了哲理意味又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美感”的成绩单: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仅5.95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温州现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 757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532家,超5亿元企业59家,超10亿元企业3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8个,中国500强企业16家。1978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长到2 145亿元,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38元提高到28 362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从1.35亿元提高到293.3亿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20.4%。居民人均储蓄从8元提高到24 000元;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从1.79亿元增加到3 376亿元,增长1885倍;拥有民间资金4 0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贫穷落后的义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跃升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加到410亿元,增长319倍,年均增幅22%;财政收入由0.2亿元增加到58.88亿元,增长293.4倍,年均增长约22%。从简陋的马路市场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现拥有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近6万个,经营着世界80%以上的小商品,年成交量460多亿元。假如在每个商位前停留3分钟,每天工作8个小时,将义乌的小商品商位浏览一遍需要一年的时间。从偏远的内陆城关镇崛起为国际性商贸城市;从温饱不足的贫困生活转变为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改革开放的30年东莞经济总量增长了120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40多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7倍,人均收入和进出口总额均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之首。
  民营经济是伟大复兴的希望。30年前,民营企业的分量微乎其微。1978年包括集体企业在内,国有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95%。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明显增加。以工业为例,2007年11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 95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约为58%。在国民经济中,民营经济的比重从1993年的25%增加到2007年的88%,而国有企业的比重则从1993年的75%减少到2007年的11.4%。民营经济比重15年增加63%。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这一切,主要源于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没有民营经济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变。只有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够繁荣中国,才能够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回望30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们看到它已经为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升起在世界的东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畅想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三、结论与思考
  
  揆情度理,鉴往知来。30年改革开放,30年民营经济发展,有许多的深刻教训和宝贵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汲取。
  1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温州、义乌、江阴和东莞,这些具有中国改革开放风向标意义的地方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富强,在于这个民族情感的巨大张力,在于不甘沉沦的不懈追求,在于民族智慧的扩张和乘势挑战机遇。那些始终扮演着穿行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隧道排头兵角色的民营企业家们,无一不是机遇的发现者、困难的挑战者、创新的产权人。
  2 抓住发展机遇,以自觉革命促进事业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永远的第一要务。历史给予每一个地域腾飞的机遇都是稍纵即逝的,只有抓住并能自觉自我拓展的智者,秉承“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理念,才能取得成功。“杀出一条血路来”——就是深圳改革、创新、发展、成功的真实写照。东莞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却创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办特区。义乌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持续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拓展为国际化,创造出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义乌奇观。
  3 进一步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制化,使更多的人成为更加富有的有产者。30年来,广大创业者更多地是在提心吊胆着个人财富增长后将会怎样中踽踽前行的。个人财富增长最快的时候,都是对其财产相对比较放心的时候。今后的改革开放应更加注重发展契约经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成为法制经济。若让社会财富充分涌流,必须强化良性的社会正面激励,减轻社会和创业者所得的税收负担,让勤劳者更富有,让更多的有志之士成为更加富有的有产者。
  4 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既要依靠政府又不能依赖政府,更不能搞官商勾结。而是要走进市场,开拓市场,以公平竞争在市场中取胜。对于政府而言,既要当好守夜人,更要当好铺路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
  [1]刘铮,周英峰.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8—10一29.
  [2]胡岳岷.中国个体经济管[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3]胡岳岷.“南方谈话”以来中国私营经济的变迁[J].吉林大学社会学报,2006,(4).
  [4]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浙江省温州市调研组.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发展之路[N].人民日报,2008—10—27.
  [5]张胜友.东莞:城市传奇[N].光明日报,2008—10—25.
  [6]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浙江省义乌市调研组.依靠创业创新架起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桥[N].人民日报,2008—10-23.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0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