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社区 社区商业 购物中心 连锁自选 中心部位
社区概念是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在其《社区与社会》中提出的,是一个与社会概念相对应的概念。社会是指人口异质、价值取向多元的城市社会群体,社区是指有相同价值观、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社区体现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且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是传统的地缘、血缘和文化等因素造成的。按照腾尼斯的定义,可以得知,城市是社会,社区局限于传统的乡村社区。随着化、城市化的推进,腾尼斯意义的社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性条件,因为普遍呈现人口的流动性和异质性特征。
不过笔者认为,现在的社区不是事实上的社区,只是社区化的居住区。居住区社区化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区商业与社区治理模式等对居住区社区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社区商业是扩大消费的新的重要形式,社区商业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社区商业是属地型商业,它以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满足和促进居住区居民综合消费需求为目标。居住区面积规模不一,从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2000年前后规划建设的上海万里居住区224公顷,居住人口约6万人,居住区由城市干道划分三个居住小区,小区下有组团。
一、社区商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
社区商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有三层含义。一是作用体现,社区商业体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社区商业本身的运作,商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社区经济;三是对居民的影响,社区商业促进了居民的共同生活。概括而言,社区商业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
1.社区商业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任何一驾马车的软弱都影响经济发展。我国长期以来,投资、出口快速增长而消费缓慢前进,突出表现为内需不足,后劲乏力,从而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投资乏力很少出现,且一旦出现容易克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出口早已进入持续增长轨道。内需跟出口比较,风险性小,更能使经济稳定增长。与投资、出口比较,消费最容易出现软弱状况,并且软弱状况很难攻克。人厉行节约,有力争少消费的传统,也就是说没有消费积极性,没有消费倾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一直领先,消费功不可没,国民喜欢消费。消费需求的持续和扩大,社区商业起很大作用。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60年代在英国、日本、法国登陆,70年代在新加坡蓬勃发展。国外社区商业是适应城市郊区化而兴起的,且首先、主要布局在郊区居住区。在这些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整个商业零售额的40%以上。
上海的商业布局重心开始从城市中心商业向社区商业转移。上海社区商业的地位日渐提高,并且单位商业面积销售量较高。上海市2002年的社区商业零售额达到了600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0%,但社区商业面积只占全市商业零售面积的20%。中国社区商业在不少大都市区快速发展,因为大城市也开始郊区化,社区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将逐渐提高,不出几年,将达到/3。
社区商业集购物、服务、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业态有社区超市、社区便利店、社区折扣店等。
2.社区商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工具。
(1)社会社区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在腾尼斯看来,社区是由自然意志形成的,以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和社会粘着为特征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而社会则是由理性意志形成的,以陌生、反感、不信任、独立和社会连接为特征的社会结合体组织(夏学鉴,2002)。可以说,即是社区,城市即是社会。化是从社区→社会→社区之过程,也就是从农村社会变为落后城市社会再进化为先进城市社会。对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上世纪是社区社会化的趋势,21世纪是社会社区化的趋势。前一个趋势是社区发展或社会现代化过程;后一个趋势是社区建设或社会人文化过程(夏学鉴,2002)。社会社区化是大势所趋,社会社区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
(2)居住区社区化是社会社区化的基础。居住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社会社区化主要靠居住区社区化。居住区社区化了可以说社会社区化大功告成。中国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提高时期,2005年已达到42.99%,很快将达到50%,成为城市国家。城市人口基本上都居住在居住区。农村人口也日渐趋向集中居住,形成村庄,也可以说是农村居住区。因此,中国人口主要住在居住区,包括城市居住区和农村居住区。大部分农村居住区跟以前比较,已距离社区有一定距离,但比城市居住区近得多。无论是农村居住区还是城市居住区,都要社区化,居住区社区化是社会社区化的基础。
(3)社区商业对居住区社区化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居住区社区化的途径很多,除了社区治理模式的改革外,社区商业作用很大。社区商业有利于亲和力的培养,陶冶居民情操。亲和力是指商业终端通过其商品、服务等对消费者形成的感应性认识。亲和力大,居民对商店情有独钟,实现商店与居民的双赢,居民情操得到陶冶,使居民在居住区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认识到熟悉,更加和睦相处、守望相助,从而促进居住区社区化。
二、以购物中心为主要业态聚集形式,发展社区商业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为满足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社区商业业态有社区超级市场、便利店、折扣店等。众多商家采取什么样的分布形式,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区购物中心优势明显,未来应使之成为主要业态聚集形式。社区商业的分布,有三种。一是杂乱无章地散布;二是连续性地排列成商业街;三是聚集在社区购物中心。社区购物中心是社区居民生活的第二个空间,甚至是生活中心。内容丰富多彩,既是一站式购物,又是一门式消费、娱乐、休闲,几乎是无所不包。社区购物中心还可以成为居民业余生活的场所,如在社区购物中心举办各种居民参与的社区活动,如社区文化节、节、各类比赛等等。
社区购物中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中的地位相当高。以美国为例,2000年全国社区购物中心零售额为4494亿美元,高于近邻型购物中心(3205亿美元)和区域购物中心(1429亿美元),约占美国商业总零售额的40.68%(陈红华等,2005)。美国社区购物中心主要是单层,营业面积0.9-3.6万平方米,服务人口2-5万人;英国以多层为主,营业面积1-3万平方米,服务人口2-4万人。
购物中心定位于家庭一站式购物消费、一站式休闲享受,商品高中低档齐备,品种齐全。档次结构一般是高3.中5,低2,只是考虑到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的商圈差异,购物中心商品档次结构有所不同。
社区购物中心是小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购物中心优势明显,是社区商业发展的主要形式。购物中心是一种新的有计划的、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商业聚集形式,是商店、餐饮、服务、娱乐、休闲等的聚集,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服务包括银行、邮政、电信、图书馆、警察、医疗中心等公共事业,也包括干洗、修鞋、剪裁、洗车等日常服务。象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社区商业应该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购物中心所有商品、服务等的提供者联合扩大经营范围,满足一站式购物,提供众多服务。
现在大都市区郊区化明显,郊区居住区不断涌现,郊区居住区率先启动社区购物中心。郊区居民购买商品要进城,一要“享受”长途跋涉之苦,二会在很大程度上放弃或减少消费。在郊区居住区建设购物中心,消费需求得到扩大,同时为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
商圈(tradingarea)人口规模、社会阶层是购物中心规模的主要依据。商圈是一个地理概念,分核心圈、内圈、外圈三个层次。
根据居住区主流社会阶层确定购物中心业态。商品、餐饮、服务、娱乐、休闲协调发展,主力业态、辅助业态相得益彰。以别墅、高层公寓、中高档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突出百货店(柜台销售与自选(开架)销售相结合)、专卖店(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专业店(定价销售和开架面售)、小型中西餐馆、美容美发、洗涤、花卉等;以中档多层住宅、廉价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突出连锁便利店、折扣店等。
三、以连锁、自选为主要经营形式,社区商业
连锁经营优势明显,社区商业要发展为以连锁经营为主。连锁商店通过总部的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管理,实行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营,能够实现健康发展。连锁经营关系到社区商家、社区购物中心、社区商业的发展,在购物中心的商店和其它在购物中心外的商店,采取连锁经营形式是其生命力所在。国外购物中心核心店基本上都是知名的连锁,如美国的澳尔玛、法国的家乐福是它们国家许多社区购物中心的核心店,还有不同规模、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它们也多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大势所趋,是商业发展的主流。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占整个销售的60%以上,美国达到80%(李定珍,2004)。连锁经营产生连锁商店。所谓连锁商店,是所有权与管理权集中的多个零售机构。连锁店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构成。国际连锁店协会规定,至少应有11家店铺。美国规定,至少有一家总店控制,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至少有10家。要求连锁店应由10个以上门店组成。按所有权、经营权的集中程度,连锁有正规连锁(regularchain)、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或合同连锁(contractchain)、自愿连锁(voluntarychain)三种。社区商业所有业态,要以连锁经营为主,包括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折扣店、专卖店、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各业种要以连锁经营为主,诸如美容美发店、洗涤店、药店、、粮店、肉店、服装店等。
自选是发展主流,社区商业以自选为主。自选就是店门大开、顾客自选、出门付款。各种业态都可以以自选商场形式出现,如超市、便利店、专业店、折扣店等。不过社区商业也有很多不宜自选的业态,诸如洗涤店、药店等。
发展连锁、自选社区超市,社区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社区超市是社区商业中与居民联系最紧密的。超市主要是连锁、自选。超市80%的效益是20%的重点客户完成的,这就是超市的80/20定律,该定律是建立在连锁、自选基础之上的。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优化了社区环境,发展了社区商业,也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还增加了国家税收。新居住区必须是一开始就是生鲜超市,而不是先农贸市场后生鲜超市。旧居住区先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并存后取消农贸市场。在较高社会阶层居住区,社区购物中心可以发展生鲜超市,以取代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取消的核心问题就是摊位人员的去向问题。可以通过给予一定补偿、生鲜超市安排就业、参股生鲜超市等方式解决。每个居住小区甚至组团可以考虑建设一个生鲜超市。
发展连锁、自选便利店。人均GDP3000美元、人均收入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倾向开始改变,更注重方便而不是价格。便民店已不适应,为便利店所取代。便利店是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目的的零售业态。选址在居住区、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在地。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居民徒步购物5-7分钟可到达。营业时间长,一般在16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终年无休日。便利店以开架自选货为主,结算在收银机处。便利店向连锁转化。便利店是以销售站点、服务站点、物流站点和信息站点的组合形成一个社会快捷和便利的商业平台,是社区具竞争力的商业零售业态。便利店商品结构以速成食品、饮料、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性、小容量、应急性等特点。便利店服务多样化,出售电话卡、手机充值卡、公交IC卡、上网卡等,出售各种彩票、门票等,办理报名,,代订,送货上门,代收水电费、上网费,存取款,代售车船票,网上购买、复印、传真等。
在城郊居住区发展自选、连锁仓储式商场。商品结构主要以食品(有一部分生鲜商品)、家庭用品、用品、服装衣料、文具、家用电器、汽车用品、室内用品等为主。开展自选式的销售,鼓励连锁。
四、以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居住区中心为主要布局形式,发展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按等级规模分三种,也就是居住区社区商业、居住小区社区商业、居住组团社区商业,分别对应于大型社区商业中心、中型社区商业中心、小型社区商业中心。经营形态不同,大型社区商业中心应以社区购物中心为主,中型社区商业中心以超市为主,小型社区商业中心以便利店等为主。
商业中心布局在社区中心部位。社区商业总的要求是形成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布点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布局在居住区最外边,二是布局在居住区中心部位。按建筑布局形式,居住区有条状居住区、圆状居住区、块状居住区之分(包括居住小区、组团,它们也然)。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商业属于公共服务设施。不管哪种形状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布局在最外边均不适宜,因为会给居民消费带来不便,都宜采取中心式,也就是放在居住区中心部位。对于条状社区,商业中心位于条的中间;对于圆状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圆心;对于块状社区,商业中心位于块的中心部位。在美国,社区是比较单独的一块,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在社区中心部位。
不宜发展底商。生态社区是大势所趋,英国BRE的环境楼是21世纪绿色办公建筑的样板(翁奕城,2006),英国的AutonomousHousing,,ZeroEnergyCommunity是比较著名的生态居住区。底层商铺(底商)问题很多,居住、生产、服务综合使用型建筑容易导致建筑设计的不科学,难用生态高新技术建造绿色建筑,不利于生态居住区的形成,对居民形成很大干扰,可以说底商不是社区商业。
:
1.李定珍著.中国社区商业概论[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李德化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3.夏学鉴.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上一篇:房价松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