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资源要素价格改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梅辉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战略 重化 资源要素 价格改革
  论文摘要:我国工业化是20世纪50年代新成立后开始的,当时的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偏低的资源要素价格政策,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自“九五”计划开始我国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变,但是效果不明显,造成效果不明显最重要原因是目前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滞后、资源要素价格偏低。本文从实行资源要素价格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我国偏低的资源要素价格的原因,讨论了我国目前资源要素价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价格必须主要由市场形成,建立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资源要素价格的体制。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发展原因及其由此而带来的资源要素价格扭曲,探讨了我国目前的资源要素价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我国重工业发展战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迎来了百年动乱后的和平建设的机遇,作为一个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差距的落后国家,中国可以以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是以下三方面原因决定我国以引进技术的方式来推进经济增长的道路行不通。一方面,因为朝鲜战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封锁和经济制裁,中国迫切需要独立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和军事工业体系,只有重工业,才能供给我国武装部队以最新式的装备,增强国防力量;另一方面,中国人迫切想改变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面貌。只有重工业,才能供给我国轻工业和运输业以最新式的装备;只有重工业,才能供给我国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并帮助我国五亿农民最终地脱离贫困状态。也只有在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由此可见,重工业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家富强文明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基于以上原因,重工业的发达被当作国家富强的标志和目标。
  发展重工业,即发展冶金、动力、燃料、基本化学和机械制造业,然而,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大量的设备尤其是初期的关键设备需要进口、一次投入很大的特性恰恰与中国当时资本稀缺、出口少从而获取外汇能力小,资金少且分散的小农经济现实相违背。在资本极端短缺的条件下优先发展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导致优先发展部门中的重工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为了克服困难,实行低利率和汇率政策,压低重工业投资和进口成本,同时压低原材料和工资以减少重工业投入、保证较高的利润率和积累率,以及相应压低生活必需品价格以保证城市工人生活,就构成了中国为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选择的宏观政策环境。只有靠政府以扭曲各种要素产品的价格、利用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才能将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建立起来,这种计划经济的体制固然可以使中国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化的工业体系,但是,也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工人、农民缺乏积极性和经济发展绩效差。这种资源价格体系人为扭曲资源价格,具体表现为:
  1.农业资源价格的扭曲
  国家通过大幅度压低农业资源价格的方式,并且结合配额方式建立起了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基础上的“产品”交换秩序,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积累。这种农业资源价格被扭曲的状态被长期保持了下来,并加以制度化了。从1962年到1978年我国存在着严重农业资源价格扭曲,其中扭曲程度最高的是1962年,即市场价格和国家的计划价格差别幅度大,扭曲程度达到了0.44。
  2.工业资源价格扭曲
  在片面进行重工业化的政策指令下,一切的经济活动紧紧围绕着重工业的轴心转动。从价格体系上看,在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时,是依照“重、轻、农”的顺序。在工业内部的价格扭曲特征表现为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偏低,而部分工业品价格偏高。即使在改革后,这种基本格局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3.自然资源价格的扭曲
  与当时的重工业化赶超战略相适应,生产资源价格扭曲十分严重。土地产权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导致了土地资源以零价格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可以不计成本地使用非常稀缺的土地资源,导致产品价格核算的低估扭曲状态。
  
  二、中国资源要素价格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实现的,科技贡献率很低,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很大。1985年我国能源弹性系数和电力弹性系数分别为0.6、0.67,到2004年两者数据分别达到1.59、1.52,能源、电力的消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资源要素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
  虽然通过价格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相对于其他商品,我国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却偏低。如2004年国内汽油、柴油出厂价格比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国际市场离岸价每吨分别低791元、837元;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较三地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平均价格每吨分别低231元、335元。资源要素价格偏低不仅使其严重浪费,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设备的改进替代缺乏经济压力,企业生产经营缺乏降低能耗的激励。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
  2.资源价格的构成不合理,缺乏的资源价格定价方法
  现代经济学认为,合理的资源价格应由3部分组成:资源采掘、开发以及运输中的各项成本也就是开发成本;资源开发和消耗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即环境成本;由于资源没能进行持续管理而损失的未来利益即使用成本。目前我国水价中就包括了供水成本、污水处理费用和水资源费3项。但石油、煤炭和其他由市场形成价格的矿产资源还没有遵循这一定价思路,价格只反映资源开发成本,没有包括开发而引起的环境成本,目前许多资源性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没有体现在价格中,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环境损失不能从资源性产品的销售中得到补偿,从而造成国内的资源要素价格很低。

  3.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例如,2003年原油、天然气和发电用煤之间的比价关系国内为1:0.41:0.14,而同期国际市场为1:1.04:0.25。国内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造成资源产地争上甲醇项目,结果甲醇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又如从煤炭与石油、电力价格变动相比,煤价调整幅度偏低,以1992年煤炭、石油、电力价格指数为100,2003年煤炭、石油、电力价格指数分别为266、556、303,与其他能源相比,我国煤炭价格偏低。国内煤炭价格偏低,造成“煤制油”项目纷纷上马,一旦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制油”成本就必然大幅上升,由此将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再从电价与替代燃料的比价关系看,2003年我国单位兆焦的电力价格,只相当于燃料油和天然气的70%、液化气的67%、人工煤气的56%,我国电价仍低于替代能源价格,继续推动煤、电价格的市场化,进而使煤电价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
  4.资源性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
  随着我国的较快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近年来我国对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资源市场发育不完善,石油等产品的现货、期货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没有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造成一旦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我国只有被动接受的局面。如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每年新增消费量占世界新增消费量的30%以上,但由于国内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市场,没有自己的报价系统,国内石油价格只能被动地跟着国际市场走。而与此同时,到国外采购石油也没有与国际卖家谈判的筹码,加之国内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专业人员进行石油的期货交易,导致我国虽然进口大量石油,在国际市场石油定价上却缺乏发言权。
  5.与资源要素价格有关的理念相对落后
  未树立资源要素无偿或低价使用会导致低效率、浪费、不公平的观念。单纯认为将资源要素无偿或低价交付使用,就可以降低国有的成本,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壮大。或者单纯认为将资源要素无偿或低价交付外资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使用,就会有利于吸引外商或直接投资,对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有利。未认识到投资者在无偿或低价获得资源要素后,因为没有成本,会对资源要素进行滥用。未认识到政府支配的资源要素是公共财产,将其无偿或低价交给企业使用,实际上是将部分公共财产转移给一部分人,这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资源要素的低价格影响不能忽视,这不仅使资源浪费严重,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设备的改进替代缺乏经济利益的压力,企业生产经营缺乏降低能耗的动力,全民节能意识薄弱,事故频发,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能力,也难以吸引投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此外,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价格体系尚未形成,资源性产品特别是能源价格的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价格体系不完善,制约和延缓了资源价格改革的进程。
  三、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缓和资源瓶颈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缓和瓶颈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节约型社会。积极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竞争
  有竞争,资源要素价格才会真实反映其价值,才会促进资源使用的节约和有效率。有效竞争的出现需要市场上有数量足够、利益不同的市场竞争主体,如果资源要素市场上只有国有企业,有效竞争难以展开。对于国有资本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资源要素领域,应给民间资本优先进入的权利,以鼓励竞争。
  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化是市场经济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条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建立各种资源要素交易市场,使资源要素有可以交易的场所。资源要素的交易必须通过公开市场竞争、规范的程序进行。国家资源使用权的出售、转让,必须通过公开市场拍卖、竞标的方法进行,资源使用权最后应该由具备资格、出价最高者获得。同时,还要改善和加强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3.合理确定资源要素价格构成
  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多时候是以破坏资源本身、破坏其他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因此,资源要素价格构成不仅包括反映资源采掘、开发以及运输中的开发成本,而且要包括由于资源没能进行持续管理而损失的未来利益的使用成本,以及反映资源开发和消耗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注意资源开发、使用的全部成本,使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应该使资源要素使用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形成完全成本价格。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基本途径是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整套的环境税、费体系,各项环境税、费的征收标准,应以能源企业排污所缴税、费额大于其污染治理支出为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应鼓励和支持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石化能源的开采和消费,既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4.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效应
  完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促进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应该也能够在完善资源价格机制中发挥实质的作用。但是,税收发挥调节作用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所以促进资源利用、完善资源价格机制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推进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二是发挥税收手段的调控作用。财税政策应从以下3方面配合资源价格改革:一是调整资源税政策;二是体现限制或鼓励政策;三是尽快出台燃油税,促进节约用油,体现使用多者多负担的原则。最后,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国家应该对农业、农民等弱势行业、对弱势群体要给予适当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水平能保证与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前的水平有所提高。
  5.大力开展有关资源要素节约宣传活动
  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全面正确地认识我国的资源状况;深刻理解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深入分析资源利用状况,挖掘资源节约潜力;反映和正视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突出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主要措施;介绍市场经济国家推动资源节约的新机制和有效做法。紧紧围绕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突出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资源,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