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应对贸易摩擦,寻求更好发展未来——透析入世五年民营企业遭遇贸易摩擦成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贸易摩擦 成因 措施
一、民营企业遭遇贸易摩擦回顾
据统计,到2005年底,被誉为民营之都的温州市先后遭受35起国外贸易壁垒,涉及眼镜、打火机、鞋类、低压电器等几十类产品,涉案企业近400 多家,涉案金额达3.8亿美元。仅2005年,温州就遭遇了12 起贸易壁垒,涉案金额达1亿美元。民营企业已成为近年来频发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中国WTO 第一案”。2001 年11 月,就在中国加入WTO 之际,土耳其对我国出口眼镜实施保障措施,当时号称“中国WTO 第一案”,涉案企业13家,涉案金额482万美元。
———民营企业“反倾销第一案”。2002年,由欧盟发起的打火机反倾销调查案中,全国涉案金额5000 万美元,温州民营企业就占了其中的2200 万美元,当时被称为民营企业“反倾销第一案”。
———埃尔切事件。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中国鞋城,16个货柜、价值约800万元温州鞋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价值十多亿元的温州鞋正遭受着被焚烧的威胁。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发生的第一次严重侵犯华商权益、野蛮排斥华人的暴力事件。
———莫斯科强行查扣事件。2005年3月12日,在莫斯科市场仓库,俄罗斯税警以“没有正规报关手续”为由,强行查扣了温州出口企业100多个货柜的温州鞋,价值折合人民币8000多万元,共有20 多家中国民营企业身陷其中。
———欧委会皮鞋反倾销案件。2006年1月,欧委会做出了拒绝给中国13家鞋企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2月23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表示:在获得了“充分”证据证明中国和越南鞋类存在倾销行为以后,对来自中国的进口鞋类逐步征收惩罚性关税,起步税率为4.8%,并将在六个月内逐步提高,中国产皮鞋的税率最终将达到19.4%。2005年6月开始,欧盟为员会分别对从中国进口的劳保鞋和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8.49亿美元,而其中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达7.3亿美元,创下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之最。
———2006年2月,欧盟向WTO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发出有关电池指令的TBT通报,引入便携电池中镉的含量为0.002%的新限制,中国电池出口面临欧盟新技术标准。
……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民营企业在贸易摩擦事件中影响较大的几个案例,同类的案例实际上还很多。这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民营企业屡遭贸易限制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西方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不景气,贸易逆差不断上升。而随着我国外贸快速发展,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份额迅速增加,与其它国家的利益冲突也因此越来越多。在此推动下,贸易对象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迅速抬头,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由防御性手段变为进攻性武器被滥用,这是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追究我国企业遭遇贸易摩擦的内部成因,主要包括:
原因之一: 出口市场集中, 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为美、日、欧,包括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的商品有近75%都销往美、日、欧、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这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的产品,大部分为鞋、打火机、衣服等附加值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 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再加上这些经济实体经济和科技水平较高,欧盟国家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美、日、欧这些经济实体不同重点、不同程度的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复杂的技术限制。日本主要集中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动植物检疫标准;欧盟是绿色壁垒的发源地,其环境意识最强,对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的限制很严;美国除环保方面与欧盟有相似之出,对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性能特别看重。民营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以及产品结构单一, 再加上对某一地区出口量急剧增加, 势必对当地市场和就业产生冲击, 蕴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再加上进口国运用苛刻的进口限制,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了。
原因之二:出口秩序混乱, 对外低价竞争,自主品牌缺乏。从低成本扩张起步, 依靠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 建立起自己的市场优势,曾是很多民营开拓国际市场的“杀手锏”, 而如今反倒成了同行竞争的一种劣势。很多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缺乏长远规划,某种产品在某一市场畅销便蜂拥而上,对内低价收购,对外低价竞销,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逐渐退化,大量出口企业在贸易中竞争压价,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 的印象,极易招致国际贸易摩擦。而且由于规模有限,技术落后,很多企业品牌、是国外的, 技术也是国外的, 一味拘泥于代为加工和贴牌生产, 缺乏叫得响的自主品牌。
原因之三: 贸易手段缺乏,竞争营销策略滞后。部分民营企业法制意识淡薄, 竞争策略滞后, 这些年来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不重视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在国际竞争中单纯以低价策略占领市场,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低价营销容易使进口商不信任,产生廉价无好货的怀疑;低价倾销势必要控制成本,从而忽略了对产品设计包装方面的改造与创新,使好货不能卖好价;而且,企业把握国际市场行情滞后,确定后保持多年的低价得不到及时调整,从而也为进口国实施反倾销等措施提供了口实。如在对俄贸易中“灰色清关”盛行, 目前俄罗斯居民每年消费2.3亿到2.5亿双鞋, 其中大部分产品是以“灰色清关”方式进口的鞋,数量约为1.5亿双。这些通过“灰色清关”方式进口的中国鞋, 由于无法获得清关凭证, 使在俄企业权益受到损害。
原因之四:专业人才缺乏,应诉不力,助长了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有一半的企业没有应诉,而是选择改变出口产品规格、型号或转向别的国家出口的办法,致使进口国裁定的倾销幅度远高于实际水平,中国企业被迫放弃外国市场,并引起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
三、民营企业应对国外贸易摩擦的策略
(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培育国际品牌。民营企业要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和创造新兴主导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出口产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快实现出口商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的转型和升级。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足,民营企业就必须走“品牌兴业”的道路,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品牌。通过建立国际品牌形象,改变出口商品的碳摊货形象实现由“以价取胜”战略向“以质取胜”战略的转变,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如康奈皮鞋早几年前还和其他温州鞋挤在欧美各国超市的货架上, 但自从康奈集团成为国外“SATRA”组织的会员后,康奈皮鞋开始现身于米兰、巴黎、罗马和纽约的主流市场。现在在欧美市场康奈集团拥有超过90 多家专卖店,而每双鞋的身价也升至60—150 美元不等,企业利润倍增。
(二)、做好市场调研,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出口市场布局上,民营企业需调整出口商品的市场结构,改变不合理的出口市场分布状况。从目前国际分工看,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商品的最终销售地。这种贸易结构导致民营企业产品大量走向欧美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解决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是当务之急。要改变对某一市场过分依赖的局面,保持出口市场份额的相对平衡,就必须做好市场调研,研究国外的市场动向和市场容量,及时调整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对民营企业而言, 今后要全力开拓出口新生市场, 尤其是中东、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 以形成全球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民营企业应着眼大局,放眼长远,由单纯的出口贸易为主转向出口贸易与境外加工贸易并举的发展战略,力争在海外直接投资,以技术、知识产权等获得利润和市场,以国外生产替代部分出口。在国外直接投资时,尽量避免采取简单的加工组装方式积极利用技术品牌优势,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合作、兼并等手段,建立跨国经营公司,利用外商的技术、人才、生产标准、品牌、营销渠道。实现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直接跨越反倾销调查等贸易障碍。如温州哈杉鞋业有限公司成功收构意大利威尔逊制鞋公司的90%股份,让国际工厂为自己代工,避免了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
(四)、培育专业人才,消除恐惧心理,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化被动为主动。企业应培养吸引大量专业人才,了解有关国际惯例与,遭遇贸易摩擦时不可消极等待,而应该团结起来积极应对,一致对外。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加强与进口商的通力合作。因为进口商与我方利益基本一致,应致力于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在当前国际贸易争端中, 行业协会无论是在申诉应诉、数据收集、证据准备, 还是在公共游说、抗辩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比单个企业更适合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措施等高成本、众受益的事业。通过行业协会完善规范的建设、职能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
[]
[1] 王厚双等 《直面贸易摩擦》 辽海出版社 2004.7
[2] 温耀庆 《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4
[3] 王若舟 《贸易摩擦:民营企业要理性应对》 浙江 2006.14
[4] 吕博 《贸易摩擦原因和应对策略》 中国经贸 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