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特色经济
[摘 要] 福建确立了“建设海峡西岸区和化工贸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福建在“十一五”期间谋求经济社会快速,创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福建在经济、贸易港口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桎梏,为此,有必要对制约福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发展的弊端和缺陷进行分析,寻求和创建推动福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特色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措施。
[关键词] 福建;文化强省战略;区域特色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广泛兴起的时代,创新经济增长点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当前世界各国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创建特色经济方面各有特色,都从不同角度带动了经济、贸易、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经久不衰的生产、服务领域,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确定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进一步展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届时将为建成海峡西岸三大城市群打下良好基础,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为核心,并辐射和带动区域的中小城市加快发展,有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步伐。要实现福建省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只有加快发展地区优势,才能做到经济结构规模合理有序,发展功能定位优势互补,产业布局合理,资源要素有效集聚,才能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福建省根据本省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资源,制定了《福建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纲要》,谋划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提出了发展文化事业的新思路。这一举措,有利于大力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模式和多元投入形式,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为加速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现代化旅游城市创造优越条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随着经济贸易的迅速扩展,一些深层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阻碍福建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的制约因素。
为此,应当以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的目标为基点,对当前福建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自身优势与缺陷进行分析,以寻求和创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优契合点。
一、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是打造特色区域经济的基础条件
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文化强省战略,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省内优秀的文化资源,推动海峡西岸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定位,充分运用和开拓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是建设特色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
1.福建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现代化旅游港口城市,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资源基础。
(1)福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福建省枕山面海,景色绚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灿若繁星。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全国最大的道教石刻老君岩像。有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净寺和世界唯一的摩尼教佛像石刻,此外,还有被人民称为“开台烈祖”的郑成功陵墓和史迹,以及在台湾民间有着广泛影响的厦门南菩陀寺、安溪清水岩祖师庙、泉州妈祖庙等。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
(2)福建省拥有诸多奇特秀丽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蕴涵着全国乃至国际的旅游文化胜地的丰富资源。闽南独特的文学和以及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是福建的骄傲和珍贵的智力宝库。如南音、木偶戏、高甲戏以及家朱熹,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等,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世界各地来到福建旅游或参加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人逐年增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2.福建省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和优势,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生产力基础。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跃居内地省区前列。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内地省区前列,成为全国发展较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37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7501亿元。
(2)省财政实力不断攀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建省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省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11亿元。情况表明,福建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有利于为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坚实的经济条件。
3.福建省拥有发达的区域特色产业,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现代化工贸、旅游港口城市,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文化和产业条件。
(1)全省已初步培植、形成了全方位的产业链群。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以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延伸特色产业链,引导“块状”经济向“链状”经济方向升级。全省已初步培植形成了全方位的产业链群:石化产业链;信息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鞋业产业链;建材陶瓷产业链;食品饮料产业链。
(2)打响了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惠安“中国石雕之乡”、永春“中国芦柑之乡”、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德化“中国工艺陶瓷之乡”等众多全国级品牌,提高了福建商品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经济区发展稳步上升,东、西沿岸经济区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全球500强中已有60多家在福建投资了近90个项目,其中包括柯达、波音、通用电气、戴尔、松下、西门子、诺基亚等著名跨国公司。经济区发展稳步上升,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台经贸、纺织服装、建材玻璃、玩具石材等东、西沿岸经济区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商品粮、茶果、林竹和建材、煤炭、水电、陶瓷等生产加工基地,均取得重大进展。福建各城市都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现代化港口城市,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特色区域经济的制约因素
1.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弘扬民族文化尚待整体推进。福建拥有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如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孕育了多元而开放的大泉州文化,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存,是福建突出的人文精神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几年来,福建虽已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地对分散的古文明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并提出了“弘扬福建民族文化”的工作思路,但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3.缺乏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稳定政策。根据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有关精神,结合福建的经济发展状况,应尽快制定、完善和实施《福建省建设文化强省发展纲要》,明确发展文化事业的新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大力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模式和多元投入形式,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制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搞好“福建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是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
三、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特色区域经济的措施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1)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健全覆盖全省的、布局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0年,建成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要求的设施先进配套、市场繁荣有序、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和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新格局。(2)加强文物、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保护,完善文化名城、名镇,使福建省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3)加大高山发射台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实现全省城区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要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福建大剧院、省广播电视中心等重大工程,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创建基础条件。(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重点开发一批历史文物、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一批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代表福建形象的文化品牌,形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八闽文化,彰显福建文化特色,不断提高海峡西岸文化影响力。
2.强化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加强文物、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的投入。加快建设社区、乡镇文化设施,整合社区、乡镇的文化资源,形成基层文化合力,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中心城市综合性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凸显城市文化品位。
3.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与化改造。到2010年,全省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80%的街道(乡镇)有文化中心或文化站,60%以上的社区和建制村有文化室(文化俱乐部),20户以上村通广播电视,各建制村各月放映一场电影。
4.树立文化经济观念,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福建省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1)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规模效益较好的文化产业集团。(2)积极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加强文化资源重组,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各类中小文化企业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3)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多种投资主体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印刷基地、出版物(版权)交易中心、网络出版工程等项目。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有影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
5.加强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特色区域经济创建高素质的人文环境。(1)充分发挥福建省民间戏曲、民间信仰、民俗文化文物谱牒、工艺美术、艺术等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2)充分利用福建省承办的“世界友城大会”和“世界闽商大会”,扩大与重点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扩大福建对外文化贸易,结合各类外事活动,主动推介福建文化艺术产品,增加福建文化艺术产品在对外商业演出、会展、市场交易中的市场份额,拓展国际文化市场。(3)办好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国际南音大会、国际木偶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福建民间工艺美术展、福建民俗文化展等主题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集中展示福建省民间艺术精品和民俗文物,使其成为福建文化风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6.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法制化。(1)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2)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扶持健康向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3)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繁荣文化市场。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4)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市场主体的资质审查,把好资质、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等准入关。(5)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供可靠的保证。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有利于运用文化特色资源,带动经济、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做大做强福建区域特色经济,创新区域特色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双赢创建和谐的环境。
:
[1]艾兰.我省“十一五”七大关键词[N].东南快报,2005-11-08.
[2]徐世丕.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N].光明日报,200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