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卫星 时间:2010-06-25

      [摘 要] 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本文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方面比较了中部六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指出河南省既具有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厚,企业自主创新前景广阔;R&D投入较大,活动开展广泛,创新产出能力较强,产出效益高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投入强度不够,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阐明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优势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飞速,技术创新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企业技术能力成为整个区域创新成败的关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有无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有效运用企业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通过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能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
  企业自主创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善现有技术的自主创新,它是通过与原有技术融合或引入研究中的新技术来建立新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新产品;另一类是根本的自主创新,就是通过自己研究发明的全新技术而开发出全新的或新一代的产品。两者的共同点就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如温瑞君等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界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等。丁勘在《浅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一文中分析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张平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进行了比较研究。耿庆申等对中外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王慧对河南省大中型企业按照地区分组,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黄炳贺等对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多数是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和综合研究,或立足一国一省的比较研究,或者关注的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研究。本文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主要运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提出的指标体系,根据数据可获得性、指标的稳健性和相关性,对我国中部地区六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对中部地区六省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找出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判断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走向和成因,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河南省与中部其他五省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提出的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大指标,即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进行比较。
  1.潜在技术创新资源
  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主要反映某一区域的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等项。该指标充分反映这一地区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
  
  从表1可以看出,2004年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工程技术人员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省,达9.5万人,这反映了河南人力资源存量丰富,企业自主创新潜力巨大。但是,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偏低,在中部省份中仅高于江西和山西,高层次技术人员的缺乏,也将严重制约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河南企业工业增加值高达1424.88亿元,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4263.51亿元,均居中部省份之首,说明全省经济资源存量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2.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活动,是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主要内容。R&D经费支出水平及R&D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水平来衡量,包括企业R&D投入总量、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亦称投入强度)、大中型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投入及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判断地区和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等项。
  新产品研发投入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新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对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有一定影响。从企业R&D投入总量来看,2004年,在中部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中河南省最高,达27.50亿元,占中部省份总投入的1/4,说明河南省非常重视研发投入,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大,为24.96,占中部省份总投入的26%。而研究与发展投入的增加,又势必影响该省经济增长的后劲和质量,进而可以不断拉大河南省在中部省份地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态势。但河南省投入强度不足,在中部省份中处最低水平,仅为0.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8个百分点,低于本区最高的江西0.32个百分点,反映出河南省投入效绩不佳(见表2)。
  
  从中部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看,河南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有1424家,位列中部省份前茅,占中部省份总数的28%,几乎相当于江西、山西、安徽(三省合计1538家)的总和,说明河南开展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范围广泛,点多面广,这是河南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狠抓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各类企业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但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平均人员投入少,平均仅有69人,尚不及中部地区最高的山西平均人数的一半。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的创新经费也明显偏低,仅为601.1万元,在本区仅高于湖南和江西,只相当于山西平均投入的42%(见表3)。从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平均投入人员和经费的强度指标观察,安徽明显强于其他各省,但除江西、河南外,中部其他省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技术创新产出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反映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创新型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客观反映各种创新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效绩,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尤其是专利的数量和水平及被社会认可和市场接受的程度(后者数据难以获得,这里不作比较),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指标,它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包括申请专利数量、专利申请量比例、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等项。河南在中部省份中专利申请数量达1827件,占该区总量的28.7%;专利发明数量达810件,占32.6%;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3%,仅低于湖南,居第二位(见表4)。

  

  4.技术创新环境
  在一个给定的科技投入与制度体系下,外部环境对地区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所处地域的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部门的扶植与机构的支持等四个方面。
  我们采用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来反映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环境的差异。
  
  从表5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中部六省企业创新环境差异不大,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河南居中等偏下水平,仅高于安徽和江西,但安徽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在中部地区明显偏高,达16%,几乎是河南的3倍,其他各省水平接近。如果用电话移动通信指标来衡量地域的信息化水平,河南省电话移动通信指标仅高于安徽,河南省地域信息化程度明显低于中部其他省份。
  
  三、河南省的比较优势、劣势和提升对策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中部省份中优势非常明显,企业在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厚,企业自主创新前景广阔,但高层次人才缺乏
  就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人力资源存量来看,河南高达9.5万,在中部地区位列第一,得益于河南地处中原的有利区位优势和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但是,家和工程师比重偏低,在中部省份中仅高于江西和山西,高层次技术人员的缺乏也将严重制约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这些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省市科研机构、行业科研机构、民营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中心。由于隶属部门的不同,彼此之间难以开展合作,甚至造成人员、信息方面的封锁和设施设备重复建设。加之高层次科研人员的缺乏,使河南企业自主创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河南一方面要加大高层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变河南人力资源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使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三位一体。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必须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这样企业才能基于利润动机和竞争压力主动去追逐企业自主创新。
  从资源存量来看,企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1424.88亿元和4263.51亿元,均居中部省份首位。丰厚的经济资源存量为河南企业的自主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要抓住国家实现“中部崛起”的机遇,充分整合资源,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R&D投入较大,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开展广泛,但投入强度不够
  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方面。河南R&D投入相对较大,在中部地区居首位,但投入强度不够,在中部省份中处最低水平,仅为0.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8个百分点,低于本区最高的江西0.32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河南省投入效绩不佳。与沿海发达地区和欧美、日本等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河南人口众多,按人均来算差距就更大。当前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引进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河南产业将难以摆脱在国内和国际分工中的低技术、低附加值层次,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此,首先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R&D投入,并在投入结构上做进一步调整。在投入总量方面,R&D经费投入要继续保持其高的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其在GDP中的比重。但在加强投入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投入的效率。在投入结构方面,要进一步提高R&D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率,特别是提高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率。河南科技还相对落后,两者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技术引进经费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另外,要建立有利于加强消化吸收的体制与机制,着重加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二次创新能力。
  河南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开展较为广泛,但规模小,层次低。企业单位活动规模小,单位企业投入少,创新活动效益低(创新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96,是该地区最低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判断地区和企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按照国际OECD标准,应达到5%的基本要求,中部六省均有较大差距,河南差距更大。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创新竞争更加激烈,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将面对非常现实的挑战。为此,河南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加大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活动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和组织作用,大力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鼓励企业广泛建立自主创新联盟,将河南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做大做强。
  3.河南企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较强,产出效益高
  河南在中部省份中专利申请数量达1827件,占该区总量的28.7%;专利发明数量达810件,占32.6%;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3%,仅低于湖南,居第二位,但与沿海省份相比仍有差距。因此,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产品的产出量。具体应做到:一是重视“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大学、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和开发项目,发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二是重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此过程中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企业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其他方面能力,而且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最新技术动态,以及企业既定资源的增值性开发,从而获得技术竞争优势,最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三是重视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共享人才和技术资源。开放时代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非企业封闭起来完全依靠自己进行自主创新,更关键的是运用全球的资源、信息和技术,在学习融合基础上的创新。
  4.河南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河南省财政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居中等偏下水平,分别低于湖北、湖南、山西0.01、0.07、0.08个百分点,仅高于安徽和江西,但安徽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在中部地区明显偏高,达16%,几乎是河南的3倍。同时,河南省的地域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也明显偏低。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创造人尽其才的企业内部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空间,锻炼其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以及公正的利益分配与奖励标准,对参与创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诸如技术入股、按利润分成、奖励股份、一次性奖励等多种奖励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二是要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在税收、金融和财政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以降低自主创新风险,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和法规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科技政策和法规、投资政策和法规、金融政策和法规、税收政策和法规、产业政策和法规、产权保护和交易政策与法规、技术引进政策和法规等,以保护企业R&D活动的成果。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长时间进行R&D活动,最终得到的成果如不能得到有力的保护,就很容易被搭便车者模仿、盗用。当违法成本小于违法收益时,违法者就从事违法活动;而当违法成本大于违法收益时,违法者就会停止违法活动。对于别的企业R&D成果的盗用行为也符合上述。因此,在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增加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以达到减少违法行为,保护从事R&D活动企业利益的目的,同时,加强与知识产权制度相配套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
  三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建设和理念培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要从理念、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企业决策者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和工作范围,树立技术创新意识。要从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费、低效益的旋涡中跳出来,走出一条依靠技术创新“少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路来。同时,企业决策者要正确选择技术创新的战略和模式,善于整合和应用社会的相关资源,使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同步进行。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正确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和模式。
  
  :
  [1]温瑞君,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5,(8).
  [2]孙立军,等.区域创新——基于浙江的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4.
  [3]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EB/OL].http://xinhuanet.com,2005-11-24.
  [4]耿庆申,等.中外自主创新能力比较[J]. 投资研究,2006,(9).
  [5]丁勘.浅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问题[J].上海企业,2006,(5).
  [6]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2)[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