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谭开明 时间:2010-06-25

      近年来,大连持续快速增长,在1995~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4.63%。“十五”以来,大连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已呈现第二产业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数字上看,大连已进入了化中后期的阶段。大连作为港口城市和传统的工业城市,虽然目前产业替代速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相对较快,但其水平和结构布局与国际上和国内一些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在大连市的发展过程中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值结构的比较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1995~2004年间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统计年鉴2005》,《辽宁统计年鉴2005》 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1可以看出,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在同一时期,虽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辽宁省平均水平,但与典型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相比并无太大区别,而且产业构成的优化程度还明显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从1995-2004年十年间大连各产业产值的变动来看,大连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动趋势是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的变动在1995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十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又逐渐上升,这无疑是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对东北、大连的许多重化工业项目支持发展的结果。与中国平均水平以及其他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发展趋势相反,大连的第三产业比重十年来的变化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略高于于国内平均水平和沈阳、上海等城市水平,但与北京市的差距则很大,表现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够,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缓慢。仅从产值构成可见,大连市虽仍处于工业化时期,但从产值的产业变动来看,大连市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二、就业结构的比较
  
  十年来,大连市与全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的差别状况 可从表2来分析:
  表2 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辽宁省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就业的产业构成来看,大连市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九五”期间二者逐渐接近。
  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全国平均水平变化比较缓慢外,大连从业人员的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动水平低于其他城市,也低于辽宁省的平均水平。在1995-2004年间,大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渐减少,这与其他城市的发展趋势一致,但十年间大连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加了近8%,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十年仅变化了0.8%,这与其他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其他地区均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渐降低,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提高,包括重工业城市沈阳。大连市的这种变化反映了虽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大幅下降,但从业人员不是向容量大的第三产业转移,反而向第二产业转移,这种现象与其他城市的变化和国际经验是不同的,反映了大连市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弱。上述状况表明,大连市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意义重大。
 

 
  三、大连市产业结构的的技术分析
  
  1、产业结构变动度分析
  为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动程度,现引入产业结构变动度指标。它表示一地区一段时期内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其公式如下:
  
  
  式中:K为产业结构变化值,Qij为报告期i次产业构成百分比,Qi0为基期同次产业构成百分比。经计算的大连市1995-2004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值如表3所示:
  表3产业结构变动度对比
  
  
  资料来源:《统计年鉴2005》、《辽宁省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产业结构变动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大连市从1995年至1999年这5年间的产业结构变动度达5.7%,低于表中除沈阳外所有作为对比的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度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同期的10%的平均水平,表明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所有地区都在抓住机遇迅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大连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速度缓慢。从2000年到2004年间,大连市产业结构变动度为9.66%,高于除沈阳外的其他城市,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近六个百分点,说明东北振兴给了沈阳、大连很大的机遇,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两市均加大了产业调整的力度。以上分析表明,大连市为了适应变化的市场需要,曾采取过积极的措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提高全市经济的整体水平,但是,在九五期间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采取的措施已经走到全国的后面,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巩固大连在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结构调整更大的成绩是我市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2、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当前测度产业结构效益的一种有效的、较直接的方法,其含义为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本文指GDP的百分比构成)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偏离度越大,说明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说明产业结构的效益越低。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为产业结构偏离度,Li为i产业从业人数比重,Ci为i产业产值比重。
  经计算,从表4可以看出,2004年大连市产业结构偏离度最低,说明大连产业结构的效益比较高,这种情况表明大连市整体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组合状况调整的比较适宜,各个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比较合理。从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看,大连第一产业的偏离度为负值,反映了大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比较低,产值比较高,表明第一产业效益和效率比较好,高于其他城市,接近于辽宁省的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的偏离度均为正,表明这两个产业的产值比重略低于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偏离度为1.27%,第三产业的偏离度为1.14%,第二、三产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会对大连市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表4 2004年大连市与全国部分城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辽宁省统计年鉴2001》整理得出
  
  四、促进大连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1、针对大连的实际情况,寻找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在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上,以提高与产业集群关联的第三产业比重为重点,进一步充分发挥大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尽快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格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点,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力求在“十一五”期间把三次产业构成调整得更加合理,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2、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提高产业结构效益
  从各国与各地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提高产业结构效益,大连市重点产业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二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
  三是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有利于发挥我市的综合优势;
  四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较快收回投资,扩大就业。
  3、改变第三产业发展迟滞的状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吸纳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向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
  大连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适合自身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贸易、、会展、等行业,引导劳动力向其转移。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尤其是增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促使大连城市的开放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重点扶持适用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发展“三高”农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主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租赁服务、服务、社会调查服务、物流、审计服务、广告服务等)、商贸旅游业、建筑与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五大领域。
  4、建立适合大连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调整结构,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对新一代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这需要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所需的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力求使专业结构、人才规模、人才质量与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