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阳世贸城的建立看区域分工合作的必要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汪明东 时间:2010-06-25

 摘要:总投资55亿元的东阳世界贸易城一期主体工程业已封底,后期工程在紧密的进行中。这一切本无可非议,但东阳世贸城的定位为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紧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因此,外界质疑纷起,东阳世贸城是否属重复建设,其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文章结合管原理与学原理,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东阳世贸城的存活率进行探讨,东阳世贸城要获得更大的存活空间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到立足点,以期与义乌市场相辅相成,共同。

  关键词:义乌模式;SWOT战略分析;区域合作
  
  一、引言
  
  从“鸡毛换糖”到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的义乌,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有其一定的文化背景。历史上的义乌,是一个典型的穷乡僻壤,人多地少,又没有什么资源的地方。能利用的资源优势便是这里出产甘蔗和大枣,当地人用来制糖。用今天的话说,制糖业便成了这里惟一的支柱产业。聪明的义乌人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打起了糖的主意,以糖换物。这就形成了义乌从清初开始便撒遍江南的“敲糖帮”。随着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多,敲糖帮在当地就成了最大的一个独特性行业,从业人数最多时达到数万人。这敲糖帮无疑就是义乌小商品经济的最初萌芽,也是孕育小商品市场最原始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影响下,周边的县市也希望借义乌的市场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近日,总投资55亿元的东阳世贸城的建立一度引起了争议。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东阳世贸城建立这一事件的分析来阐述区域分工合作的必要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来分析东阳世贸城的存活率,将管理学原理与经济学原理很好的结合,更好的分析经济现象。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至今,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给它带来了响誉国内外的美名。义乌小商品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其市场的辐射功能日益增强,逐步建立了国内外分支物流。在国内甘肃、北京、青海、四川、辽宁、广西等地建立分市场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乌克兰、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30余个分市场。义乌市场知名度、外向度近年更是明显提高,市场商品质量、档次不断提升,外向推介力度明显加大,小商品出口势头强劲。同时,这一历史底蕴带来的发展,使义乌地区形成了很好的商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学术界更是把义乌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内陆地区,通过发展商贸业而带动工农业化的经验称为“义乌模式”。对而言,谁的品牌更过硬,国际竞争力就更强,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我们地区经济发展也是一样,“义乌模式”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是其绝对的优势。
  其次,的优势对沿海的经济繁荣起了重要作用,进而对义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引进,尤其是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义乌的陆地交通枢纽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正是陆上交通运输的改进和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义乌传统的商贩组织,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因此而迅速崛起。现代交通运输的改进直接推动了义乌市场的兴起和扩展。
  有市场的存在就会有竞争。义乌小商品城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产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部分科技含量低的商品生产向内地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多日用品以及食品、副食品的生产加工已可以在当地生产。从表面现象看,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仍在逐年递增,但从商品种类分析,除袜子、饰品、文体用品、衬衫、手表等少数几种义乌生产、经营有特色的商品仍保持辐射全国市场外,其余大部分商品已分布区域性市场。另外,专业市场的形成,如服装市场、皮革市场、纽扣市场、箱包市场、纺织品市场、丝绸市场等市场的建成,它们的专业性及商品系列性引来客商们尤其是经营专业大类的客商云集,这对义乌市场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被更多的企业利用,通过信息传递出现的无店铺销售和商流物流的分离将在21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大批量的商品交易将通过信息传递完成商流,而大量的物流则根据最短的路线送抵目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将对义乌市场今后的发展格局形成严峻的挑战。
  然后,是市场环境的挑战。从商品匮乏到商品丰富,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商品供给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除了量的保证外,已逐步向多样化、享受型等诸方面发展。商品的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选择,这是人们消费心理逐渐成熟的标志,也是商品生产发展的趋势。而目前义乌市场中经营的很多商品,虽然大部分是有品牌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是很多标有名牌的商品,其实不是真正的名牌,这将是义乌市场发展的隐患。二是一般的品牌,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类品牌并没有成为公众信任的品牌。目前义乌市场主要是靠价格低廉取胜,但从消费者的需求发展分析,品牌商品的消费将是消费者需求的趋势。
  最后,义乌目前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土地资源及其紧张。上万家企业排队要地,建材物资市场、家具市场也因为土地问题无法扩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同时,我们看到最近在离义乌6公里距离的东阳,一个全新的世贸城将在年底矗然建成。目的很明显也很简单,就是想借助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品牌效应,带动东阳经济的发展。这个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东阳市政府财政出资占股20%左右,其他的股东都是民营企业。为了分得义乌市场的这一杯羹,东阳市政府在广告,以及对商铺经营方面的鼓励措施上已经做了很大努力,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吸引顾客的问题。义乌一市领导直接指出,东阳世贸城完全是针对义乌市场的。东阳之所以找到可乘之机,也就是义乌市场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的挑战所致。
  
  三、东阳世贸城存活性分析
  
  浙江工商大学MBA中心主任郑勇军教授认为:“这个市场没必要建。了解专业市场的人都知道,下一步浙江省的专业市场是要考虑怎么做强,这就要求资源整合,而不是无序再建。义乌是交易中心,东阳是一些企业的生产基地。东阳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进入后小商品时代,义乌应该成为像迪拜那样的贸易城市,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把义乌今后的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来,几个城市之间大的商业网点项目设置必须要统筹考虑。”

  浙江大学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教授认为:“作为浙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东阳、义乌应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为商户营造稳定、便捷的经营环境,不要试图将对方完全打压下去,分工协作无疑是城市群的关键之处,惟有如此,才能最大发挥区域优势,避免两败俱伤的重复建设。”
  针对东阳世贸城存活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全面的分析其优劣势,为此我们进行一个SWOT战略分析(见表1),表一很清楚的显示了世贸城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威胁和机会。笔者认为,目前,义乌与东阳两城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资源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有差异性就有分工与合作的可行性。只有分工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两城市之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各自优势,避免过度竞争,实现区域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另外,东阳市政府也应该更好地与义乌市政府加强交流,通过区域合作使两城市间优势互补、优势共享,实现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股合力,形成有效经济,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小结
  
  总而言之,义乌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义乌的竞争优势不在单个或某个环节,而在于市场内部形成的网络结构和有机系统,在于那条完整的、很难复制的产业链。另外,“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一整体品牌所带来的市场信誉也是无可估量的。义乌市场年交易额约500亿元人民币,每年出口交易额约300亿元人民币,且逐年大幅度增长。因此,我们说东阳世贸城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将必然要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实行互补化的经营,利用彼此的优势,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原则上,寻求共同发展,将小商品市场做大做强。
  
  :
  1、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到企业集群——再论“义乌模式”[J].财贸经济,2000(11).
  2、郑勇军,袁亚春,林承亮等.解读“市场大省”[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包伟民,王一胜.义乌模式:从市镇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考察[M].浙江社会,2002(5).
  4、王祖强.专业化交易组织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再论市场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3).
  5、陆立军.“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