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实现新型工业化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冰琴 时间:2010-06-25

[摘 要] 目前,石家庄市的处于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近5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工业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石家庄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产业结构
   
  石家庄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主导产业体系,确保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目前,石家庄市已经完成了农业化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石家庄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正确认识当前工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石家庄市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前提和关键。
  
  一、石家庄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医药、纺织、化工、机械、、食品、轻工、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
  (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十五”期间,石家庄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增速明显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0年实现781亿元,年均递增18.5%,特别是2003年,突破1 000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2 000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2 556亿元,增速达到26.8%;第二产业增加值2002年为558亿元,年均递增16%,2006年达到1 02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49.7%;2003年石家庄市人均GDP为15 119元(折合1800美元),2006年人均GDP已经达到21969元(折合2823.8美元美元),分别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石家庄市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愈加突出(见表1、表3)。
  
  (二)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十五”以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谋划实施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等“五大基地”,逐步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工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集中度不断增强,区域分工逐渐清晰,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基本上形成了石家庄市的工业特色产业体系,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从2002~2006年,石家庄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依次增加;人均GDP在全省处于较领先地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近50%,还处在略微上升的时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许多工业品(纺织和医药)产量已居国内前列;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8∶47∶25,调整到2006年的12.4∶49.7∶38.0,呈现出“二、三、一”格局。从整体上说,石家庄市基本上完成了从农业化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见表2)。
  
  
  二、石家庄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存在的问题
  
  石家庄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实现新型化并不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要在GDP中占绝对优势,而是要统筹兼顾三次产业的协调。从石家庄市发展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的比重呈“二、三、一”格局。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但仍有盲目扩张的趋势。(1)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但是在农业比重下降的过程中并没有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同步转移,这样会严重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均产值远远低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的产值,这种结构性矛盾最终将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第二产业发展很快,但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基础性的产品多、配套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少,龙头企业、带动性强的企业少。2002~2006年,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0%左右,远远低于上海和深圳的50%以上。(3)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只占42%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占到65%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二产业,这样会造成由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多的为工业服务的、咨询、科技交流等社会化服务的支撑体系弱化,最终影响和制约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
  伴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的步伐也必然要加快,但石家庄市城乡发展差别较大。一是经济二元结构还很明显。目前,石家庄市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全市人口共有939万,人口580万,占总人口的61.8%,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4%)高出近50个百分点。从2003年起,市区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但农村的工业化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为1 100美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 / 3。二是城市化水平还较低。2005年石家庄市城市化水平为42.8%,不仅低于唐山的45%和秦皇岛的44%,而且还低于全国42.9%的平均水平。城市化发展滞后,使石家庄市城区经济总量不够,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慢,与工业化的发展极不相称,严重阻碍着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三)信息化进程比较缓慢
  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在工业化任务完成之后逐步推进信息化的,而石家庄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的任务是要同时完成实现工业化和推进信息化的双重目标,因此,信息化进程缓慢且尚处于进步阶段。目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左右,信息产业滞后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很大的制约。
  
  三、石家庄市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对策
  
  石家庄市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有重要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立足石家庄市的实际,以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的全局,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推进工业化、化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统筹考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才能避免全局性生态和社会灾难的发生,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石家庄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制约因素明显,水资源严重短缺,能源和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石家庄市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基本特点,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优良的人居生态环境。最终建立起一个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
   (二)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
  1. 建设数字城市,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建设数字城市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是加快信息建设。采用新技术加快现有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二是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并生,开发政务、商用和公益三大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处理和整合,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合理流通、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三是建设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及社会事业信息化等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
  2.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一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动占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二是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推动全市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落后局面,使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石家庄是一个农业大市,有2 / 3的人口在农村,城乡差距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薄弱环节不是在城,而是在乡,也就是说,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县域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就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构建起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重点要抓好“一特三化”。“一特”就是加快“北方特色农业区”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基地、优质高效禽蛋产业化工程等项目。“三化”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就是创新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工业化,就是以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以先进技术装备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设施农业,增强县域工业实力,提高全市的工业化水平。推进农村城镇化,就是以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布局,坚持用市场手段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推动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良性互动。
  (四)优化结构、不断创新,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目前,石家庄市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的是“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由于居民对服务业需求的增加和生产活动对服务业投放依赖越来越大,服务业必须有较快增长,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将调整为8∶44∶48,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因此,要加快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制药和纺织两大传统产业,建成“药都”和“全国纺织基地”,以此来带动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搞好技术创新、培育和壮大利税大户。技术创新的重点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大幅度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争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名牌产品,创建一大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利税大户为主体,以资金和政策扶植为动力,以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为重点,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批能够代表全市工业水平和实力的标志性企业和企业集团,加速实现工业利税大户的超常规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5中国工业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石家庄市统计局.石家庄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6.
  [3]连玉明.2004中国城市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4]中国科学院.2005高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