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视角下的河北省主导产业竞争力研究
[摘 要]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的技术瓶颈,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是河北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而紧迫任务。
[关键词] 自主创新;主导产业;竞争力
一、河北省主导产业现状
经济发展是由主导产业带动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河北已形成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医药、纺织、建材、食品为主体的主导产业,成为对全省国民经济影响较大、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国内同行业排名靠前、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2005年,河北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七个主导行业增加值占增加值的78.4%,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86.0%,主导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①。表1、图1反映了河北省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表2则从行业竞争力角度分析河北省主导产业竞争力。②
河北主导产业虽然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市场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在诸多方面还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集中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对能源的消耗有直接依赖性。以河北省惟一具有全国优势的竞争性产业——钢铁为例,2004年,河北省130家炼铁炼钢企业(不含独立轧钢企业72家)平均钢产量仅43万吨,作为年产5 700万吨钢的大省却无一家钢铁企业超1 000万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是河北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但技术引进之后,后续研发不足是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河北省钢铁行业所需铁矿石40%以上依赖进口,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为762公斤标准煤,吨钢耗新水10立方米,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石化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的乙烯、丙烯及其衍生产品在河北省基本属于空白;装备制造行业中优势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仅为35%,新产品比重不足10%,只有30%的新产品具有国内领先以上水平;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市场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产品;在纺织行业中,纤维原料初加工、棉纺、毛纺业占到65.1%,而附加值较高的棉织、毛织、针织、印染业比重却很低。
由上可知:河北主导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经济要素密集程度看,河北主导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具有加工度低、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极少等特点,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另一方面,资源、能源制约、环境污染重、产能过剩及价格下降等压力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对河北主导产业的影响已初见端倪。这些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河北主导产业将失去竞争力,经济也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自主创新和实施以创新为主的战略成为提高河北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
二、自主创新、后发优势与提高产业竞争力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的观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资源,二是人的行为,后者又具体分为努力、资本和知识三个要素。受边际收益递减的作用,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递减的,因而,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取决于人的努力和知识的作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说明,产业的发展只有从自然禀赋推动和资本推动阶段跃升到创新推动阶段,才能使价值链从低层次的连续跃升为高层次的连续,而创新本质上是对知识的生产和运用。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从模仿到创新是后发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实施追赶的一条捷径。从实际出发,河北的技术创新更多地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把京津地区甚至国外成熟的技术实行集成创新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是河北作为后发地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捷径。
长期以来,河北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比较优势”构成,而对“后发优势”却着力不多。因此,在发展思路上一直注重靠引进技术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靠“服务京津”来提高区域经济力,此类做法虽然在短期内也使河北主导产业形成了大规模的制造能力,有了可观的市场竞争力,但在工业化迈进中后期之后,河北工业资源匮乏,自然资源耗费的机会成本增大,这种“比较优势”已难以继续支撑“竞争优势”,因此,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而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在发展战略上,增强“以冀为主”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产业、关键项目上力争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着发达国家、地区率先开辟的科技创新环境,汲取国际上产业升级转型的经验,迅速形成自身核心技术、关键产业、品牌产品,从而获得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通过有效的创新体系,实现企业、研究中心、大学和其他组织有效互动。二战后的科技创新往往是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才能利用不断增长的国内和全球知识存量创造和扩散技术。(2)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条件。信息通讯设施降低了基础研究的成本,拓展了作为研究工具的,促进了知识的快速编码、储存和传播。发展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有效地抓住知识信息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关键性因素。(3)受过良好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源,是获取、创造、传播和使用知识的主体条件。知识掌握在人的手中,知识创新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知识创造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的模仿、学习、传播与扩散需要大量实干型人才,知识要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还需要依靠从事一线操作的技术工人来完成,因此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4)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鼓励知识创新和知识有效利用的制度保障。体制和制度应能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便使创新者得到预期收益;二是开放性,以保证知识的自由流动;三是支持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比如,政府科技投入、能保障基础研究等公共品的提供、知识产权法律体制的完善与实施,等等。
1. 大幅度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从理论上讲,自主创新应发挥“产学研”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但是特色的自主创新必须发挥“官产学研”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政府的积极扶持应始终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化国家研发投入结构比例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工业化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前期和中期,政府科技投入在社会R&D总投入中占的比重要大于投入比重;企业投入超过政府投入的拐点一般发生在R&D/GDP达到2%以后。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国整体创新能力较低阶段,需要政府给予较多的投入,通过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逐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河北技术进步对产业的支撑能力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投入少、科研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与不适应。河北GDP位次居全国第5位,财政收入第11位,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科技经费、R&D经费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却分别居全国的第13位、12位、16位、13位和13位(2004年数据,以下同),另外,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仅234.76人,居全国第18位,仅相当于居前3位的北京(959.04人)、天津(447.61人)、上海(415.94人)的24.48%、52.45%和56.44%,也低于周边的山西、内蒙、辽宁、山东等省,这显然与河北省的经济总量和收入水平不相称。河北省科技投入的R&D比重在“十一五”期间应争取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力争使区域创新能力和进步水平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同时,政府的科技政策、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政策等方面都应该为科技服务大开绿灯。
2. 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表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中国加入WTO后,以政府力量来支持或扶持某个产业或企业发展的余地将大大缩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做法将不再可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要靠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来落实。目前,河北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远未确立。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373家企业有研发投入,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88%;而同期的河北百强企业中仅59家企业有研发经费,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的仅24家,河北企业不仅研发投入面小而且投入强度低。为此,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应进行政策倾斜和方向性的指导,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从目前来看,制定和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是地方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河北省周边地区如辽宁、山东等对此支持力度都很大,河北省开展较晚,力度也很不够,建议借鉴先进省市好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河北省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试行相关政策。省财政在适当时候可考虑设立科技成果专项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三项专项资金,以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及时抓住曹妃甸列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性机遇,争取在曹妃甸建立国家级相关实验室、研发基地、孵化平台,以曹妃甸示范区作为河北省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先行区,带动河北重化工业升级转型,实现河北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钢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3. 以人力资源作为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目前,河北省劳动力大军虽然数量庞大,但在结构与层次上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匹配甚至脱节,阻碍河北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发展。河北省钢铁、石化等主导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产业,普遍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要求一般工人要懂得工艺知识以及软硬件的知识,但目前新一代产业工人的严重短缺已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利用京津的两院院士、国家863计划专家等高端创新资源方面,河北省有地缘优势,但还缺乏系统的引进人才战略。2004年,河北省从北京引进技术项目成交额为9.71亿元,仅相当于广东从北京引进技术项目成交额的44%。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当结合省情实际,大胆创新,当前除了继续自主创业、财富创造引人、留人之外,对能带来目标产品、项目的高端人才,更要努力争取为河北省“所有”或“所用”。
4. 带动民间资本进入传统产业改造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和民间投资双赢。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是河北省优势传统产业,要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必须通过传统产业改造,继续引进新的动力。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有意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形成庞大的风险投资群,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充足的资金,为民间投资提供广泛的机会,是促进产业发展和民间投资双赢之举。在国外,风险投资都是由民间资本主导的产业投资。1995年,美国拥有600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总额达435亿美元,从而创造了包括“英特尔”、“微软”、“苹果”在内的大批名牌高科技企业,其资金主要来源是个人资本。
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河北省制造业科技经费91%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投入,政府资金占9%。与全国制造业科技经费来源结构不同的是,全国的科技经费有5.0%和0.7%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部门,这反映了河北省创新投入渠道单一,缺乏金融支持和风险投资不足的问题。目前,河北省传统产业改造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另一方面是手中握有大量闲散资金的民营企业为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而焦虑。河北创投业一直处在相当初级的阶段,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创办的创投企业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创投资本构成单一,风险高度集中在各级政府,影响了创业投资的发展,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也无法做强、做大,这是河北创投资本规模小的直接原因。另外,政府在资金以及政策层面的带动引导不充分。河北关于创业投资的政策和法规还较少,促进本省创投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尚未出台,优惠政策也较少,使得创投企业及个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由民间创办的创投企业得不到政府资金的支持,进而限制了河北创投业的发展。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尽快提出《河北省鼓励和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由省政府颁布施行,以推动河北创投业形成“政府推动、各类主体踊跃投资、创业投资市场初步活跃”的局面;建议尽快成立河北创业投资协会。在优惠政策方面,目前可比照发达地区经验,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所得税“免二减三”;对创投项目,经认定为高新技术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优惠税收政策;投资项目失败赔本,允许公司从收益中免缴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所得税。此外,在创业投资发展的早期,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为高新技术产品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但应注意的一点是,政府介入创业投资活动的深度和范围要适度。因为创投业归根结底是商业活动而非政策性金融,如果政府介入过深过广,便会限制民间创投活动的发展,影响民间创投的积极性。
注释:
①资料来源:《河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行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省(市、区)某一个行业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程度及其扩张的能力,前者用市场占有率来反映,称为显在竞争力;后者可用竞争优势系数来反映,称为潜在竞争力。竞争优势系数是市场占有率与生产要素占有率之比,反映某省该行业的竞争潜力,是行业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
[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西蒙.库兹涅茨.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7.
[3]燕泽英.构造河北强势支柱产业解析与研究[J].河北经济研究,2003,(10).
[4]王梦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