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剑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民族地区多为我国欠发达地区,其县域经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它对支持的需求也更迫切和特殊。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 县域经济 金融支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才能提高县域整体经济水平。近几年来,我国金融对县域经济信贷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在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现状
  
  (一)县域资金外流现象日趋严重
  当前县域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所存资金全额上缴中央银行,所吸收的存款全部流出,已成为资金外流的主渠道。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的营业网点在农村“多吸存少放贷”,对县以下农村客户贷款抬高门槛,逐级上收贷款审批权限。使农村资金集中流向大城市。三是由于县域经济环境差,国有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经营重点向大城市、大、大项目转移,县级支行不愿对县域企业投放资金。四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多,且利率较高,零风险,资金外流呈逐年增多之势。以新疆为例,到2004年底,新疆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582个,其中县级机构826个,各级营业网点2645个,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不断撤出县域,除了农业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仍给予县域经济较大的金融支持外,在其它环节,只有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作用在加强。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影响,致使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来源减少,信贷投入增长不足,与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信贷支农与商业化运作不融和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也相应调整了信贷政策及投向。以新疆为例,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大量撤并县域分支机构,甚至完全撤出。即使保留分支机构,也减少了授信额度,甚至取消放贷款权力,成为“存款行”。因此,2000年以来,国家银行乡镇企业贷款逐渐减少,到2004年下降到11亿元,对县域中小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弱。信贷投向逐步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那么,商业银行为何不愿意往县域内放贷?一是责权利不对称。从经营效益和财务核算角度看,农村贷款项目交易成本高,经营不赚钱。特别是小农户和小企业贷款额小面广。难管理,加之信息不对称,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问题贷款,而一旦产生不良贷款,信贷人员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放贷热情。二是从风险防范上看,商业银行现有防范风险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贷款向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投入,但在“一刀切”的信贷政策下,那些“先天不足”以及信用等级不高的小企业,自然就与银行信贷无缘。
  
  (三)县域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金融产品供给不足和政策性金融业务狭窄,尤其是在对中小微观主体的金融产品供给方面,存在贷款额度较小、贷款环节较复杂、严格业务种类难以满足中小微观主体需求等问题。据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新疆农户从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户均仅为1500元左右;县域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较为严重,以乡镇企业平均贷款数量来看,近年来平均贷款额度仅为6000元左右,占金融机构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2%左右,这与其在新疆经济的地位(如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疆GDP的5.5%左右)是极不相称的。新疆县域经济内的农发行只经营粮棉油收购企业的专项贷款业务,对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难以涉及。而县域经济中农业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受政策性金融服务制约,一些农业急需贷款无法得到满足;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后,支持县域“三农”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但信用社资金来源有限,包袱较重,服务功能不足,完全靠信用社解决“三农”问题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远远不够。
  
  (四)县域信用环境差须改善银企关系
  近年来,新疆不少县域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和信用社的债务。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进行行政干预,使企业假破产真逃债行为得以顺利实施,由此造成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 不强,符合金融机构贷款要求的主体较少,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贷款难以发放,形成了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的矛盾。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途径
  
  (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确保实施效果
  以国债投资为例,1994年以前,我国国债发行量较小,因而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只占很小的比例。但1994年后随着我国国债发行量的迅速增长,新疆金融机构证券投资数量也不断扩大,到2004年末已达到118亿元。这对金融机构来讲,无疑降低了储蓄的资本化比率,降低了农业金融资源的数量,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逆向流失”。针对发达地区资金外流,特别是农村资金严重外流的情况,人民银行应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导向,准确运用并监督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支持县域金融业及辖内经济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窗口指导职能,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优化资产增量。调整结构,准确把握实施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区域发展的结合点,制订切合县域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的货币信贷指导意见,从而达到以金融促经济、用经济带动金融的目的。二是充分运用利率、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为县域金融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目前,县级人民银行可直接操作的只有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及管理。在此基础上,县级人民银行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上积极为辖内金融机构争取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为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投放做好保障。三是加强金融监管,维护辖内金融秩序的稳定,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配合,协调有关经济部门,为金融机构保驾护航。
  

  (二)加快结构调整,吸引资金有效投入
  由于民族地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是新疆南疆地区大部分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农业经济占大头,且盈利能力较弱,对信贷资金的吸收力不强,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大量流向大、大城市,影响了县域经济的。要吸引资金有效投入:
  一是加快新型化产业进程。当前要重点支持技术装备水平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较好、发展前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产权明晰的骨干企业,主动开展市场营销,通过实施银团贷款方式,加大信贷投入。二是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在加大对高产、优产、特色农产品信贷投入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完善统一授信、扩大信贷投入等信贷政策。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快促进城市化进程。现阶段重点对基础设施和中心城镇建设加大投入,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力度,同时积极支持生态区的建设,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健全服务组织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尽快建立农村合作银行,为农业经济、农户和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建立城市商业银行,重点为城镇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保留必要的农村机构网点,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给县支行及乡镇营业网点较大的存贷比例管理自主权,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要继续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信用社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强化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在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在加强监管、规范引导的基础上,允许在县域农村有适量民营金融组织的出现,并逐步建立起以县域商业银行、合作金融为主、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形成覆盖城乡,辐射农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县域金融,使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在县域城乡较好地衔接起来,以产生最大的货币政策效应和经济效益。切实改善和加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据统计,2004年,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465个,会员人数达到13万人左右。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与中介组织加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广大农户、农民中介组织与中小企业除了对传统金融业务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合理的农业保险、快捷的汇兑、的理财等业务的需求也逐渐产生、增强。县域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资金在企业、行业、地区间的流转顺畅通道,提高资金的运用率;另一方面县域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寻找新的贷款增长点,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积极拓展金融服务新领域,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优化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
  政府部门要树立保护金融债权即保护地方金融发展、进而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大力倡导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基础,努力营造“金融安全区”环境。为此,一要大力宣传、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以外部制约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对各类贷款户建立信用登记档案,对践踏信用的行为进行曝光。二要强化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用观念。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估和信用登记制度,进而建立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必须以政府的积极介入为前提,以市场的有效运作来推动,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同时应建立民营企业的多元担保制度、担保监督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三要在农村积极推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建立借款人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信用档案。抓好农村信用秩序的转变,把农村信用状况的好转延伸辐射到城市信用环境的改善,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县域内信用水平的目的,从而净化经济金融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四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针对那些不守信用、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要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联合制裁,使不讲信用者无处藏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银企关系、银政关系,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严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行政干预;规范企业的改制行为。
  此外,特别要规范企业的破产行为,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
  
  :
  1.卢爱珍等.新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2006(1)
  2.张正刚.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体制和制度创新[J].西安金融,2006(5)
  3.王飞.金融支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金融,2006(5)
  4.潘龙威.构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J].武汉金融,20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