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要:面对全球危机的巨大压力,知识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家所重视,以期通过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模式来获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讨论基于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的获得以及全面的知识管理系统,希望企业能够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
0前言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Management)是新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人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中指出:第一,知识已成为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传统的资源仍然有用,但已成为次要的了,只要有知识就可以组织起这些资源,而且能够轻易得到;第二,将知识应用于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这个中心过去是劳动力,后来是资本,现在是知识;第三,在经济知识时代,只有进行知识管理,企业才能不断获得竟争优势。面对经济危机的压力,很多企业也正在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施企业的变革和创新,能够度过这次经济危机,并且能够在这次经济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虫蛀与调整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不断发展。而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正在受到很多企业家的关注。
1知识管理
企业通过对知识资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获取、整理、开发、利用、共享和创新,建立起多元开放的内外环境系统,以增强企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动态管理过程。知识管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管理过程,是企业对各种知识的梳理规整、研究开发的动态管理。知识管理既继承了人本管理的精髓,又结合知识经济形态的特点加以创新,突出强调了人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再现与延伸。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2.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990年,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公司的核心能力》,最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指出企业核心能力(或称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核心竞争力有四个特征:
(1)价值创造性一从用户角度考察一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体现为对企业战略定位或财务/经济价值的贡献。其中,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特别有助于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好处的能力才称得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从用户角度考察的价值创造性,被学者管益忻先生归纳为经济学中“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2)可延展性一从未来成长角度考察一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平台实现范围经济。
核心竞争力对“核心”两个字的限定,实际上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的可扩展性,亦即其范围经济的实现程度。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性”体现在是否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范围经济上。
(3)难以模仿性一从竞争者角度考察一是系统的整合创新,尤其关联到企业的隐性知识。
核心竞争能力关联到企业隐性知识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容易被人占有、转移或模仿,是因为其不同于显性知识,拥有过程性、完整性和不明确性。企业已将其深深扎根于组织体中,融于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中,属于系统的整合创新。
(4)自学习性一从过去考察一是积累性学习的结果,并可以持续学习和创新。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综合学习能力,使企业在过去内部逐渐学习积累起来的。它往往体现了企业隐性知识的积累,体现于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它是集体“干中学”结晶,并在不断应用和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改进和精练。
在核心竞争力理论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之一就是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流派以巴顿为代表,认为核心竞争力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外泄的专有知识和信息,包括:技巧与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四个维度。这一流派对核心竞争力的解释最能够诊释出核心竟争力的知识性内涵,说明核心竞争力的内驱力是知识管理。 2. 2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的动能平台,核心竞争力的优化提高直接决定企业内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企业与外部环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互动态势。知识管理基于知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通过内外环境要素的系统整合,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创造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内在的结构性关联,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是实施知识管理的起由与根源,知识管理为企业的创新开展、创新管理、创新扩散、创新保持提供着终极支撑。作为知识管理融人企业生存发展的凸现,核心竟争力提高过程的演绎便是新知识出现、新技术诞生以及新产品开发画卷的展示,是对知识管理本质内涵的解读与诊释,是直贴企业生命形态的一种内在关切。总之,知识管理关注企业实现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支点—核心竞争力,主张不断通过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保持提供有效保障。
3企业全面的知识管理
3. 1确定适合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
汉森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即编码化战略模式和个人化战略模式。选择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考虑企业服务客户的方式、企业的状况以及员工的具体情况。如果企业在知识管理战略方面重点确定不当,或试图同时推行两种战略,则企业的竞争实力容易受到削弱。但是,无论哪一种战略,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使企业战略的体现,应该与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一致。企业只有为顾客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如安达信咨询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遵循的是编码化战略,而贝恩、波士顿顾问公司、麦肯锡等战略咨询公司则强调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
3. 2企业的知识系统分析及建立
企业的知识系统分析是从战略走向实践的第一步.达文波特曾经过研究得出,公司的知识管理需求与应用可分为四类,可以构成一个基本的知识系统—知识库、知识通道、知识环境、知识资产,以企业的知识库为基础,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建立基本的知识系统。
3. 3建立学习型组织一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
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与实务》中指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学习型组织强调知识的共享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的创新,通过不断地学习,是组织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革、不断地发展。《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同时也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
3. 4重视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他说:“知识员工不能被有效管理,除非他们比组织的任何其他人更知道他们的特殊性,否则他们根本没用。”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员工的特点,知识型员工具体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主要指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一般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资料,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知识所有者。从倾向和职业上说,知识型员工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而不是从事物质生产;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或创造性;他们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协助组织提高知识创新效率,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企业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理念,给知识员工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在了解他们的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可以在组织中自由的发展,能够为组织创造更大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组织忠诚度”.
3. 5建立有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被罗宾定义为指组织中的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管家在对文化环境有助于知识管理的一个研究里,提出组织文化的一定的尺度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一个组织里知识的移动。在一个叫做克服文化对于知识共享阻碍的研究里,指出组织文化对于有效的知识共享是一个关键的抑制剂。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知识”的管理,而且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一种管理文化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这对具体的、具有稳定性的既定的组织文化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现有的组织文化可能会抑制知识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适时地营造一种不断学习的文化,营造一种“弹性文化”。
4结语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还没有很好的实行,企业如果想进行知识管理的话,一定要从企业现有状况分析,选择最优的知识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地加以控制和调整,使其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地加以完善。
上一篇:防雷减灾措施及检测概述
下一篇: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