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要:外汇储备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通过外汇储备规模的比例分析法和协整理论方法来分析中国的适度储备规模,得出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过高的结论,并就过高外汇储备的运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1978年仅有1. 67亿美元外汇储备,1993年达211. 99亿美元。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外汇储备开始大幅增长,1996年外汇储备余额达1050. 3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持有国;2006年3月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8501亿水平,成为世界外汇储备余额第一大国;此后外汇储备继续加速增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超过1一4万亿美元。
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国际资信,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满足政府干预的需要;同时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大量外汇占款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量外汇储备导致央行巨额人民币的释放,央行票据的调解作用受到限制。而且,高额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和贬值风险,可能影响的长期稳定健康。因此一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本文将通过实证方法来研究中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
一、运用传统的比例法对适度储备规模的界定
在理论上,衡量和确定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和指标很多。目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三个最基本的指标(郑良芳,zoas): (1>外汇储备与进口额之比(R/I)一国的外汇储备与贸易进口额之比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以40%适度;(2)储备与短期外债比(R/Debt)o短期外债与储备比是衡量一国是否存在危机的重要指标。外债规模与储备规模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正比例关系,以40%为宜;(3)储备与货币供给量之比(R/M2),它反映一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和国际信誉。依据H·约翰逊( Herry Johnson)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货币供应量决定论”,最理想的外汇储备应与M2等量,即R/M2为100010。但由于外汇储备具有边际成本递增的特点,对于实施盯住汇率及固定汇率制的国家,这个比例控制在10%一20%即可;对于浮动汇率国家,在5%-10%之间即可(韩继云,1996)。经济状况良好、金融运行稳健及稳定的国家,因资本转移的可能性较小,这个比例还可相应下调。本文采取通用的几种比例的加权平均来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按如下公式计算:适度的外汇储备二(进口*40%十短期外债* 40%十M2 %*20% ) / 3,计算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在1994年前处于短缺状态,从1995年开始外汇储备超过适度储备规模,而且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现在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超过适度储备的规模。
由于比例分析法考虑的是影响外汇储备需求的单一因素,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因此,下文通过更精确的计量方法来更考虑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二、运用外汇储备的协整理论对适度储备规模的衡量
(一)外汇储备需求影响因素的确定。
1、变量的选取。
一般来说一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由用于满足贸易用汇的交易性需求,用于调节国际收支的调节性需求,用于偿还外债以及外商投资理论汇出的偿债性需求,以及维持汇率稳定,防止外部冲击的预防性需求四部分决定。其中交易性需求可以用经济规模(用GDP表示)和对外依存度(用进口M /GDP表示)来衡量;调节性需求可由外汇储备的变动(DR)来衡量;偿债性需求可以用外债规模(Debt表示)和外商直接投资(用FDI表示)衡量;预防性储备需求则主要与汇率水平(用e表示)和金融深度(M2/ GDP)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选取下列因素作为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1. GDP; 2.进口倾向;3.外债余额;4.外商直接投资;5、汇率水平;6.深度;7.外汇储备的变动。
2、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如果对非平稳的序列进行估计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需要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对以上变量选取1990一2006年的数据,同时考虑到相关变量的长期趋势性,我们采取对变量取对数的方法消除长期趋势性的影响,然后运用ADF检验方法(滞后阶数为1)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我们知道,当ADF’检验结果大于临界值时,我们接受原假设,即此变量序列为非平稳数据;反之,则是平稳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logFDI为平稳序列,其余为非平稳序列。根据协整理论只有同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才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故舍弃这个变量,进一步检验其余七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的单整性。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其余七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再次对这些变量进行二阶差分序列的单整检验。
经过二次差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除了M2/GDP , logDebt和M/GDP还是非平稳序列,其余四个变量均为平稳序列,由协整理论,舍弃这三个变量。
3.变量的选取:由上面分析,选取的自变量共三个:外汇储备的变动△R,汇率水平E和规模GDP。
(二)外汇储备协整方程的建立与分析。
1.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外汇储备需求的对数线性方程

由上可以看出,模型的总体解释能力比较强,各系数的经济意义都与实际比较相符,解释变量的值相对较高,对外汇储备的解释能力比较强。
2.结果的比较分析。

将回归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预测的适度储备规模相比,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1996年以前大部分处于短缺状态,从1997年以后大部分年份外汇储备处于超额状态,尤其是2004年后开始,外汇储备持续超出适度储备规模。
三、结语
虽然以上两种实证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共同结论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度外汇储备的规模,如何才能合理利用好大量的超额储备,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我们应该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境外机 构,扩大外汇储备的投资品种。同时应该调整我国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只有建立合理的币种结构, 有效避免风险,才能保证储备资产的安全稳定,从 而在安全的基础上盈利。此外,为了适当降低外汇 储备的过快增长速度,应该进一步改革结售汇制 度,将强制结售汇制改为意愿结售汇制,放宽企 业、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进而缓解中央银行 由于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而产生的货币投放压力。最 后,增加对外汇储备的合理利用。我国可以设立国 家外汇储备基金,用于向境内外资银行贷款,减少 其从境外母行调集资金。外汇基金还可以用于购买 一些储备战略物资,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 继续向商业银行注人外汇资本金,提高商业银行 的资本充足率和竞争力;用部分外汇储备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某些救济、将外汇储备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但必须是从国外获得资源。总之,我们应该寻找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超额的外汇储备的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浅谈经济的全球化对国家关系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邮政企业经营体系营销策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