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公信力与市场信用秩序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信用秩序混乱,信用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通过分析政府公信力不足对市场信用秩序的影响指出,提高各级政府公信力是改善我国信用状况的必要条件,因为政府公信力不足会降低交易主体对失信惩罚和守信有利可图的预期,这是造成市场信用缺失的内在机理。最后讨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建公平的市场竞争平台,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其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和核心性。必须加强政府的信用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否则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我国政府的公信力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同时必须注意到,有关提高公信力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信用失范,公信力下降,已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
政府信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如民众信赖政府和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民众支持、拥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等。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信用及个人信用,而政府本身担负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社会基本信用制度维护和建立的主体,决定了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和核心性,这是因为:
首先。政府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政府是社会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管理者,维护着市场经济的整体秩序。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是权利的垄断者,调节政府失信行为的外力处于弱势地位。当政府以“游戏”参与者身份出现时,如不能践约守信,承诺不兑现,说话不算数,就必然会招致企业、个人的竞相效仿,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缺失的“米诺骨牌”效应,整个社会将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信用对其他社会信用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政府取信于民,无疑为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公民个人等诚实守信树立榜样。政府可以通过自身信用的影响,引导和促进社会各阶层克服信用上的狭隘和局限,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和谐一致。政府诚信是政府有效发挥管理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弘扬信用文化、建设诚信社会的基础。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首先要从政府做起。
最后.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的支撑,是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存在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单凭“看不见的手”是不足以维持公平的市场信用秩序的,有时必须有政府强制性力量的参与。此时,政府由于权力集中,易于出现权钱交易,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俘获政府”,侵害守信者的利益,降低人们对守信有利的预期,导致社会信用平台倾斜。诚信是全社会的事,政府、企业、个人三者间应形成良性互动,其中政府诚信是市场经济体制良好运行的保证。是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存在的客观要求。
二、政府公信力不足影响市场信用秩序
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这种信用资源既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民对政府的合法性的信仰,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等。市场经济是信用为前提的契约经济,政府公信力不足会严重影响市场信用秩序,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政府公信力不足,会降低失信惩罚和守信有利可图的预期,导致信用缺失严重。当市场交易主体(企业或个人)对政府行为持较低信任态度时,不会再相信政府能够有效维护其合法的经济权益,这时就会降低交易主体对失信惩罚和守信有利可图的预期,与此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失信者增多,社会信用缺失严重。目前,我国市场信用秩序混乱:企业抽逃资金,拒不履约,撕毁合同和经济欺诈事件屡见不鲜;企业间的三角债、拖欠款和恶性逃废债务现象十分严重;随意担保而又不履行担保责任;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泛滥成灾,毒米毒酒、“黑心棉”事件不断;企业虚假信息披露,包装上市圈钱行为屡见不鲜,据财政部的调查,公布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其比例高达99%;有偿新闻、虚假广告铺天盖地,公证、、审计、律师等中介服务业丑闻不断,虚假财务报告和“黑嘴股市分析”满天飞;企业无信用致使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和商标侵权、盗窃知识产权等等。无可否认,造成上述市场信用秩序“一地鸡毛”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当前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影响了市场交易主体对失信行为惩罚的预期,往往导致失信者愈加无忌,受害者对侵权行为不了了之。当整个社会守信的期望收益小于失信的期望收益时,市场交易主体们就会陷入“囚徒的困境”,最终导致社会总福利下降。 其二是政府公信力不足的市场环境中,由于人们不再相信政府能够有效维护其权益,致使信用交易较少,增加了守信者交易成本。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里,社会交易大部分是借助于信用卡或契约来完成的,加速了交易进程,大幅降低了交易的机会成本。而我国基本停留在原始的现金交易上,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市场处于相对效率较低的均衡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
其三是政府公信力不足总是伴随着政府执政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政府官员恣意寻租,腐败横生。固有的市场游戏规则遭到破坏,市场陷入不公平竞争,信用平台倾斜。此时,信用和个人信用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守信不再是一种理性选择,市场信用秩序趋于混乱。市场走向逆向选择,无法达到pareto交易量,社会总福利下降,市场经济发展滞后。
所以,政府公信力不足会严重影响市场信用秩序,制约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力提高各级政府公信力是改善我国信用状况的必要条件。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的信用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据有关部门和专家调研测算,仅在经济方面,我国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的损失每年就高达五、六千亿元,相当于国家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如果加上逃骗税款和腐败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成了天文数字。因此,改善我国社会信用状况,是各级政府当务之急,而这需要各级政府首先要提高自身公信力,打造诚信政府。
一是政府要推行和完善公务员上岗“承诺制”和“问责制”。 如果公务员未能如实完成社会服务承诺或工作中出现违约等有损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必须及时予以“问责”,以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从自身杜绝失信,为社会树立守信典范。
二是政府应该建立完善可行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只有对代表自己利益、受自己监督的政府才会有很高的信心和期望,同时政府也只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会在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过程中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才可以约束某些政府官员的决策和行为,以防止腐败的产生。公众实现对政府的监督,是以“知情”为前提的。只有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政务公开,公众才有可能实现对政府的监督。
三是搞好廉政建设,严惩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施政理念。的官本位思想和政府权力的缺乏有效监督使得有些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获得了思想意识上的纵容和很低的个人风险成本。因为这一小部分人的行为使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大惩罚措施以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同时加强思想上的,来减少直至杜绝腐败行为,是提高政府公信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四是扶助、救济弱势群体,提高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度。中国农民的负担问题、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定价问题、民与官的官司问题等能否处理好实际上是对政府信用的考验,同时也是提高政府信用度的机会。政府只有真正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裁判员”,才能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认可。
五是定期评估各级政府的信用状况,建立各级地方政府的信用档案。设立专门的机构定期评估各级政府的信用状况,并予以公开,使各级政府间展开信誉竞争,通过“问责”后的适者生存。逐渐在竞争中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就会增加公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就会增加政府施政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市场交易主体(企业或个人)对政府信任度提高,相信政府能够有效维护其合法的经济权益,这样就会提高交易主体对失信惩罚和守信有利可图的预期,使市场信用秩序逐渐得到改善。
上一篇:浅论会展主题策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