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入差距及其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收入差距;有效需求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当时我国政府为扩大内需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有较强的凯恩斯主义色彩。但这些政策普遍效果有限,未能迅速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和有效地扩大内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自1996年起持续下降。而且2000年的经济上升趋势,也是在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世界经济普遍转好的大环境下取得的,因而是一种并不稳定的回升。种种情况说明,我们必须重新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和对策做出论证。
2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特点及原因
2.1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
(1)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曾国安(2008)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无论是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还是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都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是区域内部居民之间,还是在不同区域的居民之间;无论是行业内部职工,还是不同行业的职工之间;无论是男女职工之间,还是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工之间,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
(2)经济速度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中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显示东部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比中西部地区大。
(3)从所有制性质看,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大于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非国有单位的职工的收入差距大于国有单位职工的收入差距。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部门职工工资收入的基尼系数都比非国有部门小。而非国有部门又比私有部门小。
2.2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本文在考察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结合了经济发展因素、经济改革因素和当前世界经济潮流因素来进行综合考察。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大体上遵循了不平衡发展模式,相对于农业继续得到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优先发展,与此对应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大量从农村和西部流入到城市和东部地区,造成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分析可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不平衡发展的一定阶段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必须防止累积性因果循环造成的贫富差距无限制扩大。
(2)从经济改革方面来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新旧体制共同起作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无序现象,例如改革措施不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国家财政能力的削弱、计划权力所造成的腐败尤法消除等,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府财政能力弱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有赖于政府财政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却有弱化的趋势,制约了政府对收入进行二次分配的能力。
②税收制度的设计落后于时代。在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中,带有“平均主义分配”色彩的体制内收入和体现巨大差距的体制外收入并存,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政府财政调节能力的不足。
③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不同的社会成员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同,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④腐败因素加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由于渐进式改革过程中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冲突,计划权力因素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的利益分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公共权力的异化,由此导致的部分官员腐败现象和内部人控制现象直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3)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来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兴起,使得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高科技行业员工的收人大大高于传统行业员工的收入,水平高的人员的收入大大高于教育水平低的人员的收入。教育水平已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3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抑制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
3.1 收入差距拉大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
(1)收入差距拉大,中低收入阶层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日益减少且不稳定性在增加。一方面使他们的预期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使他们的预期支出水平提高,结果是迫使他们减少即期消费而增加储蓄。
(2)对于中高档商品和耐用消费品,收入差距拉大对其总消费水平的消极影响更为明显。首先,收入差距拉大减少对该类商品的消费者数量,使更多的人被挤出高档商品的消费者行列。其次,中高档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一般是一个家庭作为一个消费单位,高收入阶层占有的收入比例增长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增加该类商品的消费量,虽然在这些产品更新换代时,高收入阶层更新频繁一些,但占居民总数大部分的中低收入阶层对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会慢很多。总的结果是;社会对中高档耐用品的消费水平会随着收入差距拉大而减少。
(3)对于较低档的普通消费品,也会出现上述结果。收入差距拉大会减少高收入阶层对其需求,因为高收入阶层对中高档商品的消费倾向比普通消费品高,而低收入阶层尽管对普通消费品有较强的消费倾向,但在收入不稳定性增加、收入增量减少情况下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水平以应付预期可能出现的生活窘迫。
(4)地区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会使城市与发达地区的消费对象与方式不能在乡村与落后地区得到传递和延伸,使消费的传递链条脱节,导致全社会对某类商品的消费量大大低于它应有的水平与消费周期。
3.2 收入差距拉大对投资需求的抑制作用
对造成我国近年来市场疲软、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学术界已多有论述,本文下面试图从民间投资需求的角度作一个较为全面细致的探讨。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获利集团与非获利集团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会导致社会群体的效率损失和社会秩序不稳定性的增大,还会对民间投资需求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1)暴富群体尽管占有收入增量中越来越大的部分,但由于其收入来源中许多部分属非法收入,如贪污受贿、非法交易所得,这些非法收入大都被占有者以隐蔽方式藏匿或储蓄起来,而不敢公开用予个人投资。这种方式的收入差距对于投资需求的抑制作用是很明显的。
(2)因民间个人投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自发性,在获利集团能通过权力与资源垄断、投机行为等轻松便利方式获取巨额财富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对具有一定市场风险性的投资感兴趣的。
(3)收入分配差距加剧,意味着中低收入阶层占有的总收入增量中的比例越来越小。这样,即便他们有较高的投资愿望,也会力不从心。一则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投资,因为自发消费与储蓄已耗去了中低收入阶层的绝大部分收入。二则中低收入阶层更承担不起投资风险,占有的收入比例越小,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低。
(4)收入分配的分化还会导致占居民总数大部分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又是投资需求不足的直接的重要根源。我们知道存货的增加会以乘数效应的方式引起投资需求的萎缩。
4 结语
笔者认为,凯恩斯没有将收入分配问题引人到有效需求理论分析中,只是把收入分配政策作为辅助政策是凯恩斯理论的一大缺陷。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倾向,从而影响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最终影响了有效需求。结合目前的国情以及多年来的政策实施的绩效来看,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制约有效需求的“瓶颈”。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缩小收入差距。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和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上。根据前文对于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快西部中心城市的建设。通过这些城市的超常规,形成西部地区的发展极,以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制定优惠政策,利用有限的资金改善西部的运输状况,优化投资软环境,吸引外部的资本和劳动力向西部移动。其次,政府应利用有限的资金,投资于西部的事业,通过提高西部人口的素质来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竞争的能力。
(2)继续推进市场化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固然重要,但须认识到,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是:计划经济中的特权还没彻底消亡,这是一个制度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改革不彻底的产物。因此,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市场化建设,才有可能消灭特权,也才能最终消灭腐败,还人们以公平竞争的权利和环境。
(3)完善税收制度以增强政府的收入调节能力。应尽快实施个人实际收入申报制度和实际财产申报制度,以扩大所得税的征收来源;在税率方面,应实行相对高额的累进税率;在税种方面,应加快遗产税、赠与税的实施。这样,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方式,增强政府的收入调节能力。
(4)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对这些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帮助和救济,例如:开展再就业工程和相关的职业培训、落实养老金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等,使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曾国安,胡晶晶,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j],经济评论,2008,(1)
[3]曾国安,论中国居民收八差距的特点、成因及时策口],国民经济管理,2002
[4]扬天宇,收入分配与有效需示[M] 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
上一篇:如何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
下一篇:关于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