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CPI构成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CPI;购房价格;权重调整
0 引言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4万亿元,同比增长29.31%,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17万亿元,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9月末,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04万亿元,同比增长34.16%。M1此次的增幅超过了M2的增速,达到了29.31%。改革开放至今,当M1出现超过20%的增速时,都会与高的通货膨胀伴随。1985年-1987年的高通胀期间,1987年12月,M1同比增速高达26.7%;1992-1996年的高通胀期间,M1同比增速高达30%,2007年-2008年期间,M1同比增速高达20%。从数据的相关性来看,我国应该又要进入一次高通胀的时代。
然而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09年9月的CPI和PPI的数据,分别是-0.8%和-7%,远远小于人们预期。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货币效应传递到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已经非常弱化。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不禁要质疑我国的CPI是否还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的物价变动水平?我们是否能根据CPI的统计数据就得出我国目前远没有通胀风险的结论?
1 我国CPI的构成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的结果[1]。通过考察CPI的变动,我们不仅可以衡量一国物价水平变动状况,同时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因此CPI重要的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指标。世界各国CPI的统计,都是基于对本国一定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量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抽样调查。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民族消费习惯等不同,CPI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类别以及权重也不尽相同。
CPI的数值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各个类别中每一个规格品种的价格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CPI的构成,即各个类别在CPI中所占的权重。
我国目前采用的CPI商品分类目录和编制方法始于2000年。CPI的统计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和通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个大类,251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又有两个到十多个不同数量的规格品,共计700多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2]。规格品的选择和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重,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动而相应调整,五年调整一次,每年进行适当微调[2]。
根据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我们大致可以确定CPI构成中八类商品和服务的权重。我国CPI构成数据不公开的情况,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进行推算,可以大致估算出CPI中各类别的权重。具体见下图。
2 对本轮CPI低位的原因分析
2.1 和我国确定的CPI的指标体系有直接关系
根据我国CPI,食品类商品的权数为34%,所以食品类商品价格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CPI数值的大小。2009年9月,我国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价格相对稳定,水稻等农产品价格出现小幅下跌。从我国农产品市场来看,农产品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所以农产品价格会相对走稳甚至可能会继续下跌。当然,由于农产品的供给具有典型的季节性特点,因此,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类价格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波动。
在我国的CPI的构成中占第二大比重的是以衣着、家电、交通运输为主的制成品,权重达到25.1%。而我们知道,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2008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大规模刺激内需计划,我国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依然持续衰退,如果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继续他们目前已经表现出的保护贸易政策,我国工业品产能过剩问题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这样,制成品价格可能还会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成为拉低CPI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占权重比较大的是家庭设备及维修、医疗、娱乐教育等。我国CPI构成中的家庭设备及维修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房屋维修费、物业费、自有住房贷款利息、水电燃气以及其他与居住有关的服务等的支出,但不包括2009年以来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居民购房价格。因此,从这一部分的整体趋势来看,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2.2 和我国资金的流向有关
2009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4万亿元,同比增长29.31%,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17万亿元,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04万亿元,同比增长34.16%。另一方面,我国从2009年开始,我国股市一路上涨到3000点以上,我国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30%左右。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新增贷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股市、楼市,抬高了我国的资产价格。尽管高企的楼市价格在我国并不计入CPI,但楼市价格的不断走高,减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成为影响CPI的主要因素。
3 我国CPI构成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CPI构成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有两个方面:
3.1 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过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末,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致为3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致为41%左右[2]。在这种背景下,食品类商品在CPI中权重过高不仅无法反映经济运行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真实状况,同时与其它国家相比也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食品类商品在CPI中所占权重过高,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负面效应:
第一,在食品类占CPI权重较高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CPI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使CPI保持相对低位,同时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国家在抑制CPI高涨时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首先也是从食品类商品着手。于是国家会出面抑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但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农民收入会大幅减少。因此,国家为了抑制CPI打压农产品价格,一方面进一步拉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另一方面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适当下调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降低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致的CPI上涨幅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运用政策手段抑制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程度。
第二,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及影响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一般而言,如果GDP高速增长同时伴随有通货膨胀的现象,大致就可判断“经济过热”。2007年,由于猪肉、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上升引致CPI高位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0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就CPI涨幅而言,这些措施似乎并无多少效果,同时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这些政策还为我国2008年经济埋下了很多隐患。2009年,我国货币投放出现天量增长,但由于食品类价格稳中有降,CPI一直低位,使人们忽视了过度放贷的影响。 3.2 购房价格未纳入CPI
尽管按照发达国家的国际惯例,购房属于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所以不应计入消费物价指数。但是,这其中隐含了一个重要前提:在成熟中,购房与租房的比例相对比较稳定,房价与租赁价格之间也不会偏离太大。如此,房价就可以“虚拟租金”的形式体现。另外,在发达国家CPI构成中,尽管不把购房纳入消费物价指数,但和居住相关的费用在整个消费物价指数中的权数是很高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CPI包括8个大类、211个基本分类、38个地区指数。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重,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动而相应调整,每两年调整一次。其中“居住”包括:居住费用(占CPI的30.64%),燃料及公共服务(占CPI的4.38%);家具及生活用品(占CPI的5.02%)。在第一项“居住费用”中又具体包括:房租、外出居住支出、房屋保险、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四项,各项在CPI中的比重分别为6.13%、2.97%、0.35%、21.20%。从中不难看出,在美国CPI构成中,居住类占比重最大,为41.79%。而居住类中的“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所占比重最大,为21.20%。所谓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是指居民若没有自有住房而另租同等条件住房所支付的等值租金。[3]
但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房地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上诸多体制性缺陷,老百姓的购房需求要远大于其他国家,如果完全采用成熟市场的规制,将房价排斥在CPI之外,物价指数远离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尽管今年以来不少核心城市房价已飙升了近30%,但物价指数却仍在负值运行。房价上涨将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但CPI又无法反映房价涨跌的影响,这是导致低估包括CPI在内的物价水平、误导决策的首要原因之一。
4 我国CPI构成调整的建议
鉴于资产价格与CPI走势之间偏离这个问题已受到西方国家的决策者和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货币当局也意识到,调控有必要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物价稳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衡量物价总体水平的更好方式与方法。
4.1 逐步降低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食品类占CPI的比重降低到25%左右
我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尽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总收入比例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恩格尔系数仍处于高位。此外,从经济发展的演进来看,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因此,我国CPI中食品类商品所占权重不应与欧美发达国家看齐,而是应该与我国经济结构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较为相似的国家进行比较,如巴西、印度等,逐步将我国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适度调整至25%比较合适。
4.2 逐步上调服务类商品的权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指出,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品与消费结构来看,居民最大的消费应该是居住类消费、及医疗消费[4]。但是,就目前CPI统计指数来看,这几类居民最大的消费不仅所占权重低,而且其基数小,甚至许多价格上涨快的消费品根本就没有统计,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CPI的变化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压力变化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所以,应该上调居住类消费、教育及医疗消费在CPI中的权重,以强化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
4.3 将购房价格纳入到CPI
尽管我国的统计部门已经开始对住房这类商品编制国房景气指数,以此来监控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但决策部门在考掠宏观经济政策时,依然是以CPI为导向。房价上涨将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但CPI又无法反映房价涨跌的影响,这会导致低估包括CPI在内的物价水平从而误导政府决策。因此,在我国市场体制还未充分完善的过程中,应把购房价格纳入CPI,并辅以适当的权重,以正确反映我国物价变动状况。
4.4 建立CPI构成中各类别价格权重的定期调整制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为及时反映变化了的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CPI构成中各类别价格权重的调整大致每两年左右进行一次;而我国目前的调整频度还比较低,不能及时反映当前经济的变化,形成一定的偏差。
:
[1]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
[2]王国刚. 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应该下调[J].中国经贸导刊,2008(5).
[3]张青.中外CPI构成中居住类价格的内涵及权重比较[J].中国经济时报,2008-10-30.
[4]易宪荣.从CPI看通货膨胀预期的强化[J].沪港经济,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