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冲突背景下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要:全球化的快速,对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化冲突的内涵外延的分析,探讨文化冲突背景下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文化交流是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随着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界的加速流动与重新配置,各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并发生改变,这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认同、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形成全方位冲击,产生广泛影响。如何在文化冲突背景下做好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工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文化冲突的表现和本质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时代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 ,必然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发展国家的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后发展国家具有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不一定与相符合,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回应,这种情况在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显得更为突出。由于文化积淀越深厚,阻抗力就越大,相互之间的文化适应就越困难,因此矛盾与冲突也就越激烈。
2.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与冲突
当前流行全球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由于不同宗教具有不同的教义和教宗,世界范围的宗教信仰差别较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宗教信仰会发展成为表层次的矛盾与冲突,甚至有可能导致、军事冲突。英国作家拉什迪的 (撒旦诗篇》一书,因涉嫌亵渎伊斯兰教遭到了穆斯林世界的强烈反对 ,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甚至宣布判处拉什迪死刑并悬赏数百万美元追杀他,由此引起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国际风波。
3.不同政治发展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前在国际范围内,政治发展制度方面存在议会民主制、君主立宪以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发展制度;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存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政治发展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各自独特的运作和特点,这种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通过经济全球化在文化方面产生矛盾和冲突。
4.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表现形态的,虽然 目前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文化整体发展中处于低潮 ,但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者和对立面,社会主义文化在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斗争中显示出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从根源上讲,文化差异的存在源于各个文化价值主体利益需要与满足方式的不同。这种社会关系表现为既定社会主体间各种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分配关系。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因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需要,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观,因而利益的冲突就必然导致文化的冲突,利益的冲突是文化冲突的本质。
二、文化冲突的诱因分析
文化冲突是文化交往中比较重要且棘手的问题。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预言,未来的世界将面临“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将成为新的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文化传播内在的渗透性和扩张性
文化传播具有扩张性和广泛渗透性,同时具有非可控性,具有 “润物细无声”之效。文化的传播如同资本的扩张一样,是不可阻挡的,也是不能制止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又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例如,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传播等,中国的 “五四”运动、美国的现代文化等都具有鲜明典型的渗透扩张特点。
2.文化殖民主义势力的发展
文化殖民化主要是指某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绝对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 ,潜意识地在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内推销附有文化内涵和意识观念的 “消费品”,从而在文化和思想上销蚀、同化他国的现象。发达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获取经济 、政治、文化利益;二是确立价值、伦理、观念的文化主导权,以便按 自己的意愿和生活准则塑造世界。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凡是接受美国经济的国家,就无法拒绝美国的价值观念”。2008年度美国国会拨款 6.682亿美元用于对外广播电视宣传攻势,比2007年财政年度增加 3.8%,其中 “美国之音” 目前每周1300多个小时向世界各地广播 ,播出节 目的语种 已增加到 53种,号称听众将近 1亿人 ,是美国政府主要的传播武器和官方喉舌。1993年 ,美国克林顿政府发布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其 目的就在于利用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开辟 “思想战场 ”,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去占领世界、统治世界,最终实现 “思想的征服”。
3.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及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成为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标志 ,成为代表国家间经济利益、地缘战略利益的象征 ,文化不但蕴涵了浓厚的政治性,更是一种权力象征,被喻为 “软权力”,文化主权 日益被推奉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外交的前沿代表。文化主权是精神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等的高度复合体 ,具有不可侵犯性和独立尊严性,国家间的任何摩擦和冲突都会在文化领域听到回声。
4.文化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象征 ,更是民族国家凝聚力和统一合力的源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随着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入或渗透,有的甚至丧失了部分的自主权,文化民族主义被许多民族国家视为保持民族独立的有效手段。如 :为阻止法国语言文化在互联网上萎缩的态势,法国政府和文化界宣称要在互联网上打一场 “文化战争”,法国决定,凡有关法国信息的主页必须使用法语 ,并提倡在以为主要语言时也要与法语并用,还为此通过了一项,要求在法国互联网上的广告宣传文字必须译成法语。
5.宗教因素也是诱发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
宗教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 ,宗教在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现存世界各大文化体系都有 自己的深厚的宗教背景,每个教派或分支都强调自己的教义 ,都想证 明自己最 “正宗”、最 “正源”。当为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而致力于构建自己核心地位时,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文化冲突对青年群体的深刻影响
文化冲突体现着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差异 ,比意识形态对立有着更深刻、更重要的内涵 ,它直接植根于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故能更直接地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影响。处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引起的文化冲突的境遇中的当代青年群体,受到的冲击和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文化冲突导致部分青年信仰缺失
信仰是人类最普遍的需要,对于个体来说,信仰是其精神支柱,是人生价值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具有无限自我意识的有限自我对无限宇宙的把握。共同的信仰则是民族、阶级或社会群体相互联系的纽带和凝聚核。多元化文化潮流中蜂拥而起的各种新的社会思潮,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内容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信仰选择,致使部分人感觉到矛盾、困惑、无所适从、缺乏精神支撑,动摇了部分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一部分青年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精神信念的追求,原有的价值目标和思想体系被多元文化冲突和深刻社会变革所瓦解,代之而生的是形形色色陌生的价值日标和行为方式。
2.文化冲突导致部分青年道德失范
道德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商业文化和庸俗文化的影响下,青年群体的道德失控现象日益严重道德滑坡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一些人把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抛之脑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成为他们的向往,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自由无视个人利益和社会群体利益的协调 一些人荣辱不分,认为只要对自身有利的,可以不择手段、不分善恶,导致见利忘义 、损人利己、不讲诚信等现象的大量出现。还有一些人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状无所适从,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神灵的赐予上,甚至在一些民间迷信中l去寻求新的 “精神寄托”和 “心理平衡”。 3.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自信的削弱和国家、民族认同的弱化
随着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带来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多方面的文化思潮,给青年的民族、国家认同以及价值观的生成造成种种干扰。西方文化思潮中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虚拟的空间潜移默化地渗人,既有促使青年从全球的视野思考人的存在与价值的积极一面,也有影响到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生成的消极一面。而青年往往易被其所感染,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这些务实而功利的价值理想,常常会使青年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 ,放大社会的问题和不足,淡化了他们对国家、社会的情感,使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弱化。这种现象如得不到正面的与引导,长此以往,使部分青年不认同自己的文化,缺乏文化自信,甚至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是非不辨,美丑不分,一味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民主观、自南观不加取舍地内存,并从行动中释放出来。
四、文化冲突背景下的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对策分析
面对全球化和文化冲突对当代青年价值体系、文化认同形成的冲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思想,加强文化意识教育,提高青年的文化认同,培育良好的文化心态,充分发挥新传媒的作用,实现文化育人的日标。
1.准确制定青年政策
如何引导青年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状中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是青年工作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多样的文化交织面前,必须充分利用我们党的执政优势,准确制定青年政策 ,激发一切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引导青年对世界大局和发展大趋势有清醒认识和宏观把握 ,尤其要着眼于促进青年的发展,反映青年的愿望,适度满足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给青年以会的归属感。不仅要让青年看到实现价值的希望,而且要使青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努力中体验人生 目标实现的满足,从而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实现青年社会作用和社会认同的不断提升。
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
面对文化冲突对青年群体的冲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冈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青年,使青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二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青年思想引领的核心内容,引导青年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三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青年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青年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青年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勇于开拓,善于创造。四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青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一刻也不能忽视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既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又不能离开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肉相连的,须知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可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由于中国没有经历过像西方那样的宗教改革,也没有经历过日本那样的明治维新,传统文化缺了一个转型的环节,其中一些消极的部分没有经历过分离和改造。为了防止其中消极部分的卷土重来,克服对外来引进文化的“排异反应”,传统文化被自觉不自觉地置于边缘地位,受到压制,而外来文化则居于特殊地位。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 ,中同已经在经济上实现了崛起然而,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没有民族的身份。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标签,中国特色也无从谈起。因此,中国的崛起,必然要求文化复兴,这是传统文化重现辉煌与中华文化重现崛起的重大契机,这也将是继中国在经济上崛起之后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与时俱进。
4.吸收融合西方文化的先进元素
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凝结。不同的民族各有 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只有通过积极开放、主动交流和学习补益,才能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和木土特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丰富和充实。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引导青年实行 “拿来主义”,结合中国的国情,主动地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和其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做到洋为中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反对那种担心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的观点,也要反对那种对外来文化的消极面认识不清而全盘照搬的做法,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5.注重分类引导和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
一要加强对青年的分类引导工作。由于职业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社会阅历不同,大学生更多关注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青年更多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和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进城务工青年更多关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问题;青年更多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致富问题。要紧扣不同青年群体在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统一问题上的思想意识关键点,善于把党主张的“大道理”转化为各个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比如,对大学生,要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对企业青年,要善于结合企业和所在行业的发展进程;对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要注意结合所在家乡的发展变化,多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表达习惯,做到简明、通俗。同时,在引导青年时要正确使用社会观察的方法。在传媒时代,青年接受的社会信息广泛而复杂,帮助青年客观分析、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十分重要,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是对青年进行思想引导的重要路径。应针对青年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以及青年在社会观察中看到的现实与所接受的正面教育的一些反差,对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青年既看到新 中国成立 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年来取得 的巨大成就 ,又充分 了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作为发展 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努力使他们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理性更稳定。
6.重视网络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当今世界是数字化、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科技的高度发展为全球资源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条件。著名的《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西方大国正是利用网络文化具有的主体性、虚拟性、不可操纵性、传播无限制性等特点,再加上本身优越的高科技传播手段,以强大的攻势席卷全球。在美国的电子游戏中,到处充满了意识形态和民族同家的仇恨较量,如:@22猛禽》中摧毁中南海,《红色警戒》中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因此我们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开发,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一些污染文化、消极文化 、反动文化等低劣文化充斥我们的网络空间,影响青年群体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
7.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加强民族团结 .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要通过在各族青年中大力加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事实,了解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引导青年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 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 “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把各族青年培养成坚定的爱国者。
上一篇:高污染企业的农村转移状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