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宏观经济视野下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玲 时间:2010-06-25
[摘要]首先介绍了何为存款准备金,阐述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对宏观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最后分析阐明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政策  宏观经济  影响  改革 
        所谓存款准备金, 是指机构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保有的库存现金。控制货币供给量也就成了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目的。随着银行政策的,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逐步得到演变和发挥。从最初的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到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作为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或减少金融机构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数量,从而改变货币乘数的大小,达到扩张或收缩信贷和货币供应的目的。 
        1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1积极作用 
        1)抑制经济过热、物价指数(CPI)上涨过快以及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 
        2)提高贷款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3)化解国际收支中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资金压力问题 
        1.2不利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就避免不了货币政策工具所具有的通病——时滞问题。我国货币供应量加快,货币供应增速高位运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提高存贷款利率,会增加的成本,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缩减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减少贷款,降低固定投资。另一方面是对银行及其贷款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领域里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突出, 紧缩措施的频繁出台、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火爆是引发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向银行体系外转移的外因,过剩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趋势明显,流动性风险加大。 
        2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作为中央银行实施金融调控的唯一工具。2)尚未建立存款保险政策, 金融机构安全退出市场的机制不健全, 一旦出现金融机构支付困难, 由于存在存款金政策, 金融机构保有一定水平的准备金, 在必要时可以临时动用, 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起到金融风险的屏障作用。3)一般来说,存款准备金政策只对存款类金融机构起作用, 所以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比重较低, 准备金政策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以经营存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为主要组成部分, 加上其他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涵盖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组织体系情况下,不会发生由于调整存款准金率而导致存款“大搬家”的现象。中央银行对准备金政策的操作, 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会作出相应反应,政策的失效程度不大。4)存款准备金的利息问题。过高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会促使金融机构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 将大量资金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入中央银行, 获取无风险的固定收益, 这不利于扩张取向的货币政策的实施。 
        3优化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改革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存款准备金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也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更好的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还须有为它创造条件,通过改革和完善,让它更好的适应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环境。通过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功能缺陷分析及国际比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 
        3.1适当时机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为了促使中央银行运用间接货币控制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以调节基础货币量来实现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作用,就必须设法扩大货币乘数,而要扩大货币乘数,关键需要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3.2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 
        准备金政策基本目标在于维护银行清偿力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但我国论存款期限长短、银行规模大小、银行所在区域不同均实行同一的准备率,使得本来就弹性不足的法定准备金工具更加缺乏弹性,因此,实行差别存款准备率政策势在必行。首先,依据存款流动性的不同,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分别制定不同的准备率。其次,依据信用创造能力的不同,将法定准备率水平与银行规模大小挂钩。再次,依据发达程度的不同,沿海发达地区银行的准备率应高于中西部落后地区。 
        3.3优化存款准备资产结构 
        改革除现金和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才能算作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允许国债、政策性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可以在中央银行贴现的商业票据等流动性、安全性高的金融资产作为存款准备金。 
        3.4改革存款准备金资产的付息政策 
        应逐步取消对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的付息政策,这样会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足时的调节成本,有利于强化商业银行从事超额储备管理的意识,促进同业拆借市场的。在取消准备金付息的改革中,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第一步先对超额准备金不付息,对法定准备金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引导商业银行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债券、票据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或投人货币市场运作,提高盈利能力;第二步对法定准备金不付息,使商业银行改变以吸存来盈利的经营行为,采取以贷定存的经营策略,合理调整资产与负债的结构,重视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倡导商业银行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和提高中间业务的收人比例。 
        4结语 
        总之,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其基础作用。另外,存款准备金政策相关制度的改革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当前还很不完善,要加紧对这一政策的改进,尤其是区域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应该尽快实施。最后,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其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宏观调控。 
: 
[1]邵川,2007:《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看紧缩金融流动性》,《经济》第8期. 
[2]韩 娇 孙宪梅:浅析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5~10. 
[3]黄海燕:综合运用货币工具提高紧缩政策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6(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