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应对之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益群 时间:2010-06-25
  [摘 要] 当前国际危机的成因及其特点。本文从表层、中层、深层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及特点。以为例,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之机遇,企业要在行动中善于在危中求机、危中抓机。讨论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宏观形势下的应对之策。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需要配备一些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融通之下,企业要了解和掌握国际的金融政策的变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机遇 应对之策
  
  当前,国际上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而导致一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这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特点
  
  要有效地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必须正确认识它的成因。
  1.从表层分析它的成因,即从操作层面分析其成因
  国际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有四大因素,即透支消费因素,特别是倡导贷款消费潮流;监管缺位因素,特别是政府对金融投机缺乏监管;政策失误因素,特别是运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指导制定政策和建立所谓新的金融体系;低估风险因素,特别是对出现金融风险严重性认识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等。这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四大直接原因,主要是从操作层面描述这场金融危机的技术性失误和政策性弊端,因而还没有触及到它的理论和思想根源。
  2.从中层分析它的成因,即从理论根源分析其成因
  重点应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误导来分析它的成因。对这个问题,社会院原副院长、教授刘国光2005年就明确指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很多弊端可能会给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他认为这种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人假想化。强调“自私自利是不变的人性”。二是国民经济私有化。强调“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是永恒的,是市场经济的惟一基础”。三是市场经济自由化。提出完全自由竞争的假想和完全信息的假想,迷信自由市场竞争能解决一切问题。四是政府作用最小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反对必要的计划安排。以上四点内容,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这些年来,就是在这种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所谓金融体系,并以美元为本位推动建立了国际金融体系。所以,一旦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发生金融危机。这次出现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已经宣布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破产。主导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美国权威人士格林斯潘已承认这个理论和政策之错误。
  3.从深层分析它的成因,即从根本制度上分析其成因
  北京一些著名专家教授认为,当前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产物。说到底,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制度的产物。因此,这场金融危机,确切的说法,应当称为“西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也可以简称为“国际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来势比较凶猛,对经济社会冲击比较广。西方学者把它称为金融海啸。所谓冲击比较广,不仅是指它迅速蔓延到全世界,而且是指它迅速渗透到企业实体,以至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甚至影响某些国家的政局。二是持续时间比较长,对各阶层人群的信心都有较强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经济危机,大约萧条期需要3—5年,最快也需要1年~2年。关键看每个国家的救市政策和措施是否得力有效。因此,要有长期应对危机的思想准备。要看到,这次金融危机不仅对经济严重冲击,而且对不同国家民众的心灵也有严重冲击。三是涉及范围广泛,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企业要善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抓住机遇求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人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态度。他们往往只看到危机中的“危”,甚至过分夸大这种“危”,因而产生悲观思想。另一种是积极态度。他们能够从危机中看到“机”,也就是看到发展的机遇,因而在行动中善于在危中求机、危中抓机。金融之“危”孕育着实业之“机”。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人才资源回归之机
  在过去的高速增长中,成了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和高收入的代名词。、农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只能是人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现在就不同了,许多人开始转变自己的方向,人才回流潮悄然涌动。现在是引进人才的大好时机。
  2.资金投向回流之机
  资金永远会流向更高回报的地方,特别是民间资金。当前,金融危机中救市只能是救急,是应付眼前,而危机终会成为过去。金融危机过后必然更加重视实体经济。金融只是经济发展的工具,实体才是经济的支撑,才是长远利益。所以,国务院推出10项措施扩内需促增长,增加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实体经济。而这4万亿投资作为导向,必定会带动更多的商业银行贷款配套、地方配套,再加上国际金融资金、民间资本等其他资金的加入,肯定要比4万亿多得多。从过去的经验看,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一般为2至3倍,这样4万亿就会变成8万亿~12万亿。有人说可能达到几十万亿。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用好这些资金。
  3.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机
  创新的前提是敢创,关键是善于在“新”字上做文章,努力做到“六新”,即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吃透现实的新情况,形成决策的新思路,探索实施决策的新办法,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为国家作出新贡献。现在是我们创新的大好时机,决不可丧失良机。只有抓住创新之机,才能真正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的竞争力。
  4.管理变革和利用资源之机
  我们常说要把我国先进管理与国际先进管理结合起来,现在是结合的大好时机。因为我们可以借助金融之“危”带来的变革力量,抓住当前资金换市场、时间换空间、思维换地位的有利时机,与全球优秀资源和企业合作联合,真正做到危中求机、化危为机,力争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5.思维变革和思维化之机
  我国的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和鲁冠球有句名言,“思路决定出路”。这里讲的思路,主要是指发展的新思路。比尔?盖茨也说过,新思维决定新思路,新思路决定新出路。我们要在这场危机中找到新的出路,必须实现思维变革,树立现代化思维方式。
  思维告诉我们,现代化思维方式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一是善于战略思维,即善于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暂时、根本与非根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解决策略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战略目标。二是善于创新思维,即善于从开拓性、预见性和超前性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机遇与挑战、继承与创新、与时俱进与稳步前进的辩证关系,在解决新课题的实践中及时抓住机遇实现创新目标。三是善于立体思维,即善于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点性与线性、面性与立体、环节与系统、低层与高层、表层与深层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发展地、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结论。四是善于效益思维,即善于捕捉最新信息,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效果,并能把握好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判断与推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科学的运筹中获得最好效果。实践证明,只有树立了现代化思维方式,才能正确认识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才能面对种种困难充满信心并善于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才能自觉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企业应对之策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第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其实,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大的弱势就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过去依靠低劳动力所占的出口优势逐渐被丧失,于是,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技术设备的升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也是未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的一点。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需要配备一些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 在2005年5月汇改以前,出口基本没有什么汇率风险,市场上的美元和人民币的波动风险也不大,于是,在这种宏观经济面比较好的局面下,几乎不会遇到国内外市场和银根的突变的问题。但是,面对现在的金融动荡的局面,企业要想考虑到自身的生存问题,就必须对包括出口汇率等相关知识和外贸政策有必要了解。甚至,需要专业方面的人员来研究和分析汇率的变化等现象,以此对企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引。 第三,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融通之下,企业要了解和掌握国际的金融政策的变化。 企业了解国际的金融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外贸企业,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国际“银根变化”。所谓的“银根变化”就是指从美联储到中国的人民银行银根的紧与松,包括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以及居民存款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很可能会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来不断的进行调控。 比如,中国央行减低存款准备金率,又如,最近,国际汇率的变化,这也就涉及到银根“松与紧”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结合地更加紧密,轻微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益,外贸政策的调整将对出口产品价格以及出口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一个时期内,将国际国内的银根方面的变化糅合到自己的生产决策中。这对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思想变革,也是基础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