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危机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广霞 范辰德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危机 高职毕业生 就业
  论文摘要: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面对全球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严峻的考验。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与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就业不仅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社会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在毕业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到半壁江山。事实上,一些高职院校已然面临着毕业生出口困难的挑战。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政府关心的民生实事。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大部分都实施了裁员并停止了人才招聘引进。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
   
  1.社会因素: 
  高校扩招迅速,大学毕业人数大幅增加。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据统计,我国2008年大学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比2006年增加146万人。一方面大学扩招,另一方面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大量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未能随着毕业生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多,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 
  2.高职院校因素: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因此,许多学校在办学的模式上仍摆脱不了过去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而有的高职院校,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这就偏离了高职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尽管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视,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这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且起不到明显的作用。 
  3、毕业生自身的因素: 
  主观能动性不强,消极等待学校和老师安排。有部分高职毕业生把就业当作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在就业上过分依赖学校或家庭安排,甚至等着老师来提醒和督促,自己不能够主动走向就业市场。因为受社会、家庭及各方面压力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就业观,盲目追求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不认可基层工作。 
  三、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必须拿出更加具体的措施。当前的就业,政府应该担负起主要责任,无论从政策、具体措施还是资金都要全力支持,给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对于那些搞欺骗的企业,必须严惩。 
  2、企业界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越是在危难时刻,越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你今天真正的帮助了一个大学生,明天就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去帮助他人。只有全社会都积极关注并真正的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才算是真正的负起你的社会责任!而教育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和长远之事! 
  3、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只有紧跟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上狠下功夫、作足文章,培养的学生才能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成为市场需要的“香饽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合格的毕业生。 
  4、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贯穿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通过就业指导全程化教育,将职业规划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以后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5、大学生自身更需努力。大学生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积极的去应对这场危机,不要因为有困难就停下了奋斗的脚步,也不要只会等待而不去行动。要树立起信心,调整好心态,不能因为一次或几次失败就失去信心,对工作不能挑三拣四,要切实树立“先择业、后创业”的原则。要乐观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绝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务实就业期望,脚踏实地,从一线做起。 
  第六,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不相符,从而形成了高职生难以就业,同时等用人单位缺乏适用人才的两难境地。高职院校要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就应该大力加强和用人单位的合作,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要求。高校通过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甚至是建立“订单式”培养方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将自己对员工的要求反馈给学校,学校按照用人单位要求适当调整培养课程,为企业提供挑选合适员工的机会。 
  当今的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仍旧很不完善,高校、社会各方面和大学生本身都积极努力行动起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帮助大学生就业,共同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相信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才会更好!更相信高职毕业生在广阔的社会一定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 
  [1]王铁军 经济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学术资源网 2009年4月9日. 
  [2]曾喜平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下载中心200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