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汇率与汇率制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东黎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汇率 汇率制度 分类及特点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汇率与汇率制度的相关情况。主要内容分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的分类、特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固定汇率制度的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汇率的监管原则。 
   
   
  一、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互折算的比价,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表示方法。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实际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和劳务与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易的比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学家采用了很多理论和模型来解释汇率是如何决定的,这里只介绍纸币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可以预期名义汇率的近似值,为评价和选择汇率制度提供依据。该理论根据的是单一价格,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一种通货的一单位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的物品。一种物品如果不以同样的价格在各地出售,就存在着未被利用的利润机会,由于套利的存在,总有商业行为会从价格低的A国购买该物品到价格高的B国出售,从而使B国该物品价格下降,直至两国价格相同。由此,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都具有相同的购买力或实际价值。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购买力平价描述了长期中决定汇率的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告诉我们,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如前所述,名义汇率等于外国物价水平与国内物价水平的比率,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差别。当物价水平变动时,名义汇率也变动,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的调整会使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平衡,因此,名义汇率取决于物价水平也就取决于每个国家的货币供给与需求。当一个国家的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时,就会引起该国通货相对于其他通货贬值。理论上,要想测算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的变化趋势,就要对两国的物价水平进行评估。如果人民银行的货币供给增长较快,造成国内物价水平上扬,美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则很有可能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贬值而不是升值。而实质上,我国的外汇市场是由银行间外汇市场和柜台结售汇市场组成,由于我国实行强制结售制度,商业银行和结售汇周转头寸以外的外汇收入必须进行平盘,由中央银行进行买入或卖出的交易。 
   
  二、汇率制度及其分类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确定货币的汇率、汇率波动的界限和维持汇率措施的制度。总体上,汇率制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汇率制度,一类是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一种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或汇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并保持其变动幅度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政府对汇率的确定和变动不加干预,任其在外汇市场上根据其供求状况自行涨落的汇率。1999年1月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各国现实汇率水平来判定其施行的汇率体制,将汇率体制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硬盯住汇率体制,其中又分为3类:(1)无独立货币,如美元化的东帝汶,澳元化的基里巴斯以及欧元区国家。(2)货币联盟,指一种或几种完全可兑换货币形成的固定不变的汇率。其货币政策是基于联盟的水平,不允许联盟中任一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存在自主性。联盟内实行单一的对外汇率政策。例如西非经济与货币联盟、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3)货币发行局,货币机构只发行完全基于外汇资产的一种货币。汇率由政策和固定,国内货币基于外汇储备。具备国际收支的自纠机制,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自动收缩货币供给,缩减支出。例如香港等。各国货币对外汇资产依存的种类和比例各不相同。 
  一类是软盯住汇率体制,分为三类:(1)固定软盯住体制。货币在中心汇率±1的窄范围内盯住锚。IMF认为中国即是实行的此种体制。(2)爬行软盯住体制。对货币进行阶段性调整,调整依据为一个预先宣布的固定比率或是对选定指标的变动作出反应。(3)带状软盯住体制,又分为:地平线带状体制和爬行带状体制。地平线带状体制指币值盯住固定汇率,围绕中心汇率波动的范围大于±1。爬行带状体制指围绕中心汇率进行阶段性调整,依据是预先宣布的固定比率或是对选定指标的变动作出反应。如以色列。 
  还有一类是浮动汇率体制,分为:(1)有管理的浮动体制。管理当局通过直接或间接干预影响汇率,不依附于任何其他货币。进行干预主要依据的指标是国际收支头寸、国际储备水平、在平行市场中的等。如越南、埃塞俄比亚、印度。(2)完全浮动体制。汇率由市场决定,官方干预只在汇率异常波动时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不锁定任一特定的汇率目标。如美国、冈比亚、南非。 
   
  三、固定汇率体制和浮动汇率体制的特点 
  由于国际价格的可预测性,固定汇率可以鼓励贸易和投资,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固定汇率可以通货膨胀作为名义锚,盯住一个低通货国家的货币,有助于防止通货膨胀,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同时,要实现盯住的目标,对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提出严格要求,这将有利于约束政策制定者的主观因素。固定汇率的另一个好处是减少参与竞争性货币贬值的随意性。固定汇率的缺点是货币政策失去抵御国内外冲击的自主性。一个完成融入世界资本市场的国家,如果执行硬盯住的汇率政策,就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化解冲击,对财政政策提出严格而有弹性的要求。固定汇率容易受到投机冲击,宏观经济秩序锁定在盯住汇率体制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成本,可能引发汇率风险或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入。此外,采用固定汇率体制必须维持足够的外汇储备。浮动汇率体制具备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限制了投机冲击的空间,可避免承受过度的汇率风险。但是,浮动汇率失去了货币政策的名义锚,汇率波动风险加大。从国际市场价格不可预测性的角度,是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浮动汇率更大的自由度还可能使央行产生误解,认为不得不更多干预外汇市场,结果是浮动不仅使汇率不确定,而且没有为宏观经济政策带来更大的自由度。 
   
  四、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及实践经验 
  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论有几个流派: 
  一是最优货币区理论。把经济体所面临的内外冲击的性质和规模,作为选择汇率制度的决定因素。 
  二是实际冲击与名义冲击的权衡理论。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际冲击相对于名义冲击的重要性。如果一经济体所面临的危机主要来源于名义冲击(如货币供应量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则应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如果实际冲击(贸易条件、政府消费、投资等)是危机的主要来源,则应选择浮动汇率。由此推论,在贸易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更适合。    三是政策拐杖论。它论断通过盯住汇率制度可获得或加强政策的公信力。如果一国的体制公信力低,盯住汇率可提高公信力,降低通账预期。 
  四是三元悖论。它认为蒙代尔、弗莱明等学家提出的“三元悖论”,揭示了在经济开放国家,保持汇率固定、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和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
  经验表明,在国内货币和财政机构信用缺乏的情况下,应采用固定汇率体制。贸易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倾向于更多干预外汇市场。当固定汇率能给一国带来更大利益时,该国会应用紧盯的固定汇率政策。如果邻国都选择盯住的汇率体制,这些国家很有可能盯住的是同一货币。关于是盯住单一货币还是盯住篮子货币的判定。如果一国是低通货国家,且在与本国的货易中占主导地位,则可选择盯住该国单一货币。如果不存在在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则应选择盯住篮子。其好处有二:一是篮子中的单一货币波动不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对篮子中的货币选择适当权重能保护竞争。理论上,盯住一篮子货币有助于避免交叉汇率的不稳定,但实践中很难选择合适的篮子构成。篮子的权重和构成通常不公开,汇率波动区间及中央银行干预的手法不明确,盯住篮子的制度缺乏透明度和可信度。当所盯住的货币不能反映本国的贸易格局,或者贸易竞争对手已放弃了盯牢的体制,现行的盯住汇率体制就可能会降低本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可从盯住一个固定汇率转向爬行盯住,或从盯住一个固定汇率转而盯住一个汇率篮子。当持续资本流入时,可采用更有弹性的汇率体制。其好处,一是可降低资本流入引起的通货膨胀。二是可降低盯牢和严格管理的汇率体制的暗示作用,抑制短期流入资本的波动。三是鼓励谨慎的风险管理,抑制银行和无障地累积外汇头寸。四是由于市场参与者避险的需求,刺激即期和远期外汇市场的。 
   
  五、固定汇率制度的退出 
  退出盯住汇率常常是被迫的。大部分放弃固定汇率制度,选择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的国家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伴随着危机,是金融危机迫使这些国家被动退出。当一国经济严重放缓或金融部门出现问题时,很难维持盯牢汇率体制所需保持的高利率。当金融部门出现问题,如果采取提供再贷款的救助措施,将改变本国货币投放量,难以维持盯住的汇率体制。资本大量流入也会冲击盯住的汇率政策。经验表明,汇率稳定、本币升值是退出盯住汇率的时机。退出固定汇率制度需要为货币政策选择一个名义锚。国际金融经验有两个基本的货币政策名义锚可选,一个是货币供应量 ,一个是通货膨胀率。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选择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创新使得货币供应量和物价变动的关系高度不稳定。通货膨胀目标不仅使货币政策关注于国内的问题,及时对经济的变动产生反应,保持价格稳定,使央行保持低通胀的承诺具有较大的可信度。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需要与一个更开放、灵活的市场机制来支撑,政府、政策要尊重市场经济的,由市场决定利率和汇率,增加企业、个人结售汇的自主性,进一步放开外汇市场,引进更多的避险工具。退出过程中,还要严密监控跨境资本的流动,防范热钱的冲击。 
   
  六、IMF针对成员国汇率问题的4个原则 
  (一)成员国要避免通过操纵汇率或是国际货币体系来获得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二)成员国在必要时可以干预汇市,但仅限于应对短期内汇率的大幅波动。(三)成员国在干预汇率时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四)成员国在制定本国汇率政策时,要确保汇率政策不会引发“外部不稳定”。 
  2009年1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风云突变,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出现异动,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改革提速的猜想。当前汇率波动的状况能否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实战训练场地乃至机遇值得深入研究。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汇率监管,上海证券报,2007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 
  [3]国际经济学,佟家栋,南开大学出版社 
  [4]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