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字号企业战略性资产重组的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洪力 林妍梅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老字号 资产重组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的完善与发展,通过战略性资产重组,实现产权多元化的方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的老字号企业也应利用战略性重组形式来实现产权多元化改制。
   
  企业间的资产重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财务性资产重组和战略性资产重组。财务性资产重组通常通过与控股股东间的关联交易来实现利润的转移,其过程主要关注于改善企业财务报表,并不能创造新的利润。战略性资产重组则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寻求企业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可以说,财务性资产重组是为企业输血,战略性资产重组则可以增强企业的造血能力。本文旨在从战略性资产重组的角度研究我国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策略。 
   
  一、老字号企业战略性资产重组的运作方式 
   
  1 以规模较大的国有老字号作为战略性资产重组的实施主体。 
  商务部商业改革司在《2006老字号发展报告》中指出,许多老字号企业,尤其是条件较好的老字号企业,存在产权不清晰,特别是国有色彩较浓重的问题。很多老字号企业原是纯国有股份的,在体制改革后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老机制老弊病老问题套牢了“老字号”,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二次改制”。从理论与实践来看,战略性资产重组比较适合于这些规模较大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因为这类企业改制影响面大,涉及大量的职工安置问题、无形资产问题、债务转移问题等等,不宜以其他投资主体将国有资产完全取而代之。而如果以这些规模较大的国有老字号企业作为战略性资产重组的实施主体,就可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吸引其他社会资源的进人,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切实增强企业生命力。 
  2 以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作为老字号战略性资产重组的基本导向。 
  资产重组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由于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完全依托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在资产重组的起步阶段,还需要由政府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来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资产重组工作。但政府推进要与企业自愿相结合,防止出现政府干预下“拉郎配”式的资产重组,因为此类的资产重组不仅不能使企业真正摆脱困境,而且很可能拖垮原来效益好的优势企业,有其名而无其实,违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资产重组从根本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首先,市场经济运行是按照供给和需求,即竞争与价格来决定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要求经济主体资格必须独立化。老字号企业必须摆脱行政的直接干预,成为市场主体,进行自主的经济活动。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化,这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公平的市场条件下,才能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从而推动市场的发展。因此资产重组应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前提,而不应通过弱化市场环境来维持或提高老字号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应该以老字号企业自身实力和品牌优势为基础,吸引企业外资产,而不应以追求高风险中资本市场的高效益为目的,去进行资产重组;应该从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和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出发,增强老字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吸引非公经济的加入作为老字号战略性资产重组的主要目标。 
  对于资本,人们往往看到它只是“钱的投入”;对于资本结构,人们往往也只看到是各个出资人的“钱的比例”。其实,除此之外,各个投资者的身份、状况和价值取向形成的关系,才是资本的深层结构问题。企业资本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不仅要注意股东之间股份数量的比例和这中间的权力制衡,还要注意资本后面各投资主体的特点和价值取向,使它们的结合能够形成优势互补,通过资本的整合达到更广泛的各种生产和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才能使企业生成新的竞争力,形成理想的资本结构,在发展中显出其优势。
  实践证明如果仅在国有资产内部进行资产重组,那么原有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国有巨额资产所应拥有的潜力和活力难以释放出来,对企业效益的改善收效甚微。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从整体上突破,就要按市场需求重新组合有关联的资产,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资产组合体,由此有效地吸引非公参与国有老字号的改制。从体制内让集体、私人等多种经济成分进人国有老字号,大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优势互补,能够促使非公企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以非公经济对市场经济固有的“亲和力”以及对各个层次生产力水平的“粘合力”形成先进的生产力,盘活国有老字号闲置的存量资产、闲置的人力资源,形成资源集聚效应,使国有老字号焕发生机,实现国家、社会、职工和企业共赢。同时若用参股式股份制形式,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也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为了从深层次上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各级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在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逐渐杜绝单个企业内部各二、三级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国有资产持股的比例不宜太高,在发展过程有股权需要适时减持。这不仅有利于核实资产,防止资产虚增化,而且可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二、老字号企业战略性资产重组应注意的问题 
   
  老字号企业进行战略性资产重组,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在体制改革的同时完善机制建设。 
  1 把握适度规模。 
  老字号企业资产重组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资产的扩张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也不是好事,规模大并不表示实力强,规模经济并不等同于经济规模。一些企业简单地将经济实力、经营业绩与资产规模画等号。认为只要有了“规模”,也就实现了规模经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资产重组的整合过程来看,各要素的叠加结果可能因要素的优势相加而加强,也可能因为优势相抵而减弱。企业规模大小受本行业技术特点、产品需求量、原材料、能源供应及其他生产资料等要素的影响。一味地扩大规模,由于违反了行业、部门、企业规模的合理界限,反而会降低企业的效益。从生产能力看,当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规模扩大的比率时,扩大规模是合理的;当产量增加比率与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时,应停止规模扩张,当产量增加比率小于规模扩大比率时,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从管理效率看,如果企业规模过大,或层次太多,就会增加协调企业内部各要素的难度,大幅度提高组织费用,致使规模不经济。因此,企业规模应是适度规模、有效规模,即企业达到最好经济效益所具备的规模。 
  2 转变经营机制。 
  战略性资产重组不是一个简单的仅限于股权的体制改革问题。如果仅仅是资本的“国退民进”而不触动经营体制的转变,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字号存在的诸多矛盾。在改制中,必须坚决、彻底防止“改制不转制”的现象。体制改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转制才是目的。转制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企业制度。因此,老字号的体制改革必须要与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相配合,以形成发展的合力。如果我们把体制改革比为阵痛,那么机制改革就是长痛,只要企业持续经营,它就会不间断地对企业经营产生持久影响——影响到企业的成功和失败。资产重组后,企业的规模扩大,更需要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巩固改制的成果,从而带动老字号企业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