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欠发达;县域经济;比较优势
一、经济百强县县域经济成功的共同经验
首先,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经济目标,不照搬照抄其他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些县、市政府从自身出发,找出适宜本地经济发展和增长的主体战略和思路,这是成功的关键。其次,坚持多元发展的道路,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外资、个体私营经济。越是实力强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比例越高。浙江经济发展较快的最大特点就是民营经济发展充分,以私营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财富,成为本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再次,经济百强县、市的政府,非常重视服务于企业,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而不是去主导和干预企业的发展。第四,成功的县域经济都非常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经济,把城镇化和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最后,政府思想解放,开放程度高,给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较大的发展空间,重视引进外资,制定优惠政策,有效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二、欠发达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和意识落后。政府的位置没有摆正,或是过多的干预,或是扶持不力,发展氛围不浓。首先,思想观念和意识守旧,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其次,欠发达地区政府行政部门效率低下,缺乏对市场经济或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刻认识,不能为客商提供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难以吸引资金和资源。
(二)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落后地区不仅在区位上处于劣势,而且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滞后,导致在区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投资竞争力,难以吸引大型项目落户,招商引资的难度较大。
(三)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大都支柱产业较薄弱,特色产业不突出。表现为工业企业少,难以达到有规模的工业化程度,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产品缺乏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较小,产业链非常短。农业上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形不成有特色的本土优势,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
(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组织化程度较低。对于既无资源优势,又无特色和技术优势的地区,积极努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限于资金、劳动力的受程度等问题,就业培训发展缓慢,劳动力输出规模较小,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和当地的收入状况难以改善。
(五)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因素。落后地区由于当地政府没找准位置,观念守旧,再加上本地资源优势欠缺,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匮乏,民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当地经济缺乏活力。
三、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由于要素资源的禀赋不同,各地在资源、环境、资本、人文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优势和劣势并不是绝对的。欠发达地区应对照本地的优势,坚持特色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才有可能取得较快的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后地区发展慢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保守,不够解放。破除依赖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理念。
(二)大力民营。欠发达地区应从政策、技术、资金上为民营的发展建立平台,鼓励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建设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面向市场,立足现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证明,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两者之间虽有很大关系,但绝对不是必然的、唯一的关系。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特色经济,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总是不均衡的,但都有适合本地条件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只要把这个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就会产生,经济就会增长。
(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加快发展要有项目做支撑,只有抓住招商引资这根主线,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项目的竞争。落后地区通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通过项目建设,壮大经济发展基础,增长和积累财富。
(五)改善投资环境。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把吸引沿海地区资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水、电、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困扰,现在正是产业转移的机会,落后地区应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种资源往本地流动,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欠发达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经济百强县的经验说明,县级政府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为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积极培育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受单一农户生产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分散的无组织的农民在大市场面前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使分散的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共同发展中壮大实力,创立自己的品牌,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1]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农业经济问题,2006(3)9-16
[2]吕杰.浅论县域经济发展现存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5(4)33-34
[3]帅秀军.农业县如何加快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05-11-26(6)
下一篇: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