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影视3巨头结盟 共创“东方慈文”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邢学军 时间:2010-06-25
  6月14日,一则“央视推出国字号品牌,中视影视下海抢饭碗”的消息给的电视剧市场一个强烈“地震”,作为龙头老大的央视国际电视总公司于日前集结了旗下的众多影视制作单位全面整合成为“中视影视”事业部,打破了电视节目制作民营独挑大梁的局面,央视以强大的优势“下海”与众多中小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抢食。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重新洗牌真正开始了。
  然而,这个消息对于业内的3位民营影视制作大腕儿马中骏、铁佛、胡锡敏来说,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他们早在今年年初3人联手就成立了大型的民营影视制作机构——东方慈文,更确切地说,他们3人的合作早在3年前就开始了,只是到今年初才完成更名,近期才刚刚对外宣称而已。
  董事长马中骏解释说:“民营影视业的应该告别作秀阶段,而走一条理性务实的路子,这次我们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3巨头结盟“东方慈文”
  马中骏, 48岁,国家一级编剧,北京潮涌东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铁佛,50岁,国家二级编剧,北京福缘四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锡敏,48岁,北京东方西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众所周知,影视制作圈里,马中骏、铁佛、胡锡敏3位,都是叱咤风云的诸侯,可谓掷地有声。
  马中骏出品和制作的影视作品如《真爱无敌》、《少林武王》、《射雕英雄传》、《半生缘》、《真情告别》部部都是大制作、大手笔,去年,他初次涉足电影业投拍的《天上的恋人》还捧回了东京电影节大奖。铁佛同样出手不凡,《马永贞》、《背叛》、《干部》、《24小时警事》、《萍踪侠影》等上百部电视剧都有他制作经营的身影,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刚刚评选揭晓的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人中,他是惟一一位来自民营影视公司的代表。而主要从事电视栏目和电视专题片制作的胡锡敏,作为“海归派”虽然媒体曝光度不高,但是,他干的事情却都掷地有声,他引进制作的电视节目《商战启示录———探访欧洲品牌背后》在CCTV《半小时》中播出后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今年,他又把世界驰名的劳伦斯评奖机制引入中国,将中国传统的十佳体育运动员评选活动加以国际化的包装,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十佳劳伦斯体育奖引起极大关注。此前,马中骏和铁佛的两家公司都具备每年生产上百集电视剧的生产能力,马中骏的慈文影视制作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连续几年超过亿元,铁佛的福缘四海和胡锡敏的东方西华公司也都在5000万元左右。
  3个民营影视制作大腕,3家实力雄厚的制作公司,3个旗鼓相当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什么要联手上演这出“三国归晋”呢?
  中国民营公司做事向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马铁胡3位的合作其实从五六年前就开始了。马中骏与铁佛的合作最早,他们起初是电视剧项目合作,共同投资于他们策划的电视剧,如《射雕英雄传》、《半生缘》、《干部》。2001年,他们去德国拍《真爱无敌》,胡锡敏是德国外景地的协作拍射人。
  马中骏说,我们3人在一起非常投缘。他和铁佛合作最早。他们俩同是作家出身,多年的老朋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定的文学情结,对市场的判断、把握能力,特别是对剧本的审读能力比较强,俩人都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从策划、编剧、剧务、制片、导演、制片人到出品人每个基础环节都干过,可以说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们也共同欣赏胡锡敏,胡锡敏旅居欧洲20年,是资深的国际影视制作发行人,中央电视台境外电视节目采购大部分是通过他来完成的,他对于欧美的电视发行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作过纪录片、电视栏目,作过境外比较大的上市公司的CEO。“这是我们俩人所缺的。”马中骏说。
  胡锡敏则这样理解优势互补:“马中骏比较擅长抓大部头的经典题材,像《半生缘》、《射雕》、《萍踪侠影》;铁佛对于现实题材的把握能力比较强,比如说《干部》、《24小时警事》等等;我本人是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0多年,对国际影视制作的情况比较熟悉,而电视节目制作和相关的版权贸易恰恰是他们2位以前没有涉足的领域,所以在资源上和产业链条上,我们很好地实现了战略性的互补”。
  如果说,他们的联合首先是以人力资源重组为核心的全新资本运营,这必将为国内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样本,更深远的原因是影视行业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铁佛说:“确实,在人们的传统眼光中,许多民营企业家有一种不太合群的毛病,总想独自占山称大王。我们3个人按说也算各自发展得不错了,不过,要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长期持久地发展下去,就要有品牌意识,就要有战略性眼光,就得符合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总说企业要做大做强,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如何进行资源的整合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专业化的有效整合,才能产生协同效应,才能具有向外扩张的实力”。
  马中骏认为,他们的这次重组一方面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改革的必然。今年2月10日广电总局颁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是个催化剂。这个《意见》给民营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是机遇,而且是大机遇,同时,随着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宽,海外资本的进入也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国内影视业面临着重新‘洗牌’,所以扩大投融资渠道,进行业内的优势互补对于我们民营公司来说迫在眉睫”。
  在他们3人看来,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终究要走这条路的。如果不走,产业的进度、风险会更大,现在做,风险可能也大,闯过去会好一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外资巨头早晚要进入,小作坊式的制作不行了。惟有独到,才能有生存。
  香港名导加盟 走知本结合之路
  马中骏认为,对于东方慈文,人才是最关键的。他们3位老总的结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我们终于做到了人才互补,这要比资本间的结合难得多。”马中骏说。
  不惟如此,目前与“东方慈文”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知名制片人、编剧、导演队伍已经多达数10人,关锦鹏、张之亮、何群、刘惠宁、张纪中、马玉成等星级人物赫然其中。对此,胡锡敏解释说:“近年来,随着我们的作品在东南亚有了稳定的市场份额,也坚定了港台导演、主创人员和我们这个团队合作的信心。特别是我们逐渐开放的政策和港台影视经济不甚景气的现状,都给我们挖掘港台地区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契机。他们的进入将在艺术创作、制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上给我们一个有益的补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三大著名导演徐克、王晶、张鑫炎目前已经以特别艺术顾问的身份加盟‘东方慈文’。他们的顾问不是个虚衔,一定会在这个平台上拍摄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会对该公司的产品提供必要的指导”。
  如由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40集喜剧功夫片《永乐英雄儿女》将在近期于全国播出,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一部原创古装功夫片。根据古龙小说《绝代双骄》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小鱼儿与花无缺》已于6月中旬在北京开机,该剧将由香港著名导演王晶执导。8月初,由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担任监制,著名功夫片导演张鑫炎和张之亮联袂执导的60集电视连续剧《七剑下天山》将在筹备长达两年之后隆重开拍。2005年,“东方慈文”将完成由关锦鹏导演,根据巴金先生名著改编的同名连续剧《家·春·秋》、根据金庸名著《神雕侠侣》改编的同名大型武侠剧,重拍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计划也将提上运作日程。
  铁佛认为,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以制片人中心制为核心的机制将是必经之路,因此,成熟制片人之间的强强合作将在近期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东方慈文的资本之路
  众所周知,资金少、规模小、效益低,一直是制约民营影视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影视业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放开,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民营影视企业开始通过资源再配置和资本重组的方式,进入到了与国际接轨的资本运营阶段。
  2000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公司与太合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融资5000万元创办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就此,也拉开了业内外通过资本联姻的序幕,民营影视公司从过去单纯的项目融资,开始转向企业品牌融资的全新阶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资本运营充满了感性的冲动,因一时兴起而与民营影视草率结婚的人大有人在,“打造业内航母”、“全方位占领产业链条”的泡沫式口号到处可见,当“烧钱”这种本不太体面的词汇居然被异化成为一种褒扬的时候,“离婚”便成了这场“速配爱情”的必然结局。
  铁佛说:“现在对于像我们这样有一定的业绩和实力的品牌企业来说,融资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关键是吸纳什么样的资金。换句话说,不是什么钱都可以拿来合作的。过去,民营影视由于资本不健康,经常出现外行当家,外行管内行等资本各方的内耗现象。而现阶段的资本运营要求企业要有对资本是否良性健康具有识别能力,资本各方既要在投资观念上具有一致性,又要在资源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而且这种互补是真实的,而绝非几家公司作秀般地凑在一起”。
  铁佛说,现在有很多的境外资本正排队等候在东方慈文门前。有说是要投资的,有说是要包装上市的。“如果说我们每年运作的资金是1亿,你圈来3个亿做什么?”铁佛说,曾经有一个一度很有名的公司,从国外圈来很多钱,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导演,推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电视剧,结果卖不掉。一夜之间,公司就四分五裂了。
  而“东方慈文”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非“小舢板”的集团化。“东方慈文”的出现则标志着民营影视资本从成长期开始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期。
  当前民营影视资本运营的特点,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资本组合过渡到资本和资源组合并重的新阶段,也许民营影视公司寻求的不光是资本而且是知本经济。
  “东方慈文”的未来之路
  按照董事长马中骏的计划,东方慈文未来3大步:第一步,在华语目标市场中打出自己的品牌,现在正在实现中,指日可待,因为过去十几年他们3家公司良好的业界口碑已经为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步,逐步扩大电影电视在亚洲的地位。目前,东方慈文正在运作根据梁羽生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武侠剧《七剑下天山》,实施产业化立体开发。1次开发是电影、电视剧的开发,聘请了著名导演张鑫炎和徐克为顾问;2次开发是跟日本合作漫画、手机游戏开发,跟韩国合作游戏开发;3次开发是知识产权的开发、商品授权、形象授权。这个项目产品的开发,总投资将超过6个亿。
  第三步,争取中国的作品在非华语地区也有一席之地。2005年计划与群英社合作,重新制作《西游记》,同时投20万美元做动画,一样是立体开发,目标指向全球市场。
  “东方慈文”将在近期推出哪些影视作品?铁佛介绍说,“东方慈文”将延续以往“高精尖”的创作原则,将原来已形成的“武侠”、“功夫”、“名著改编”、“时尚”、“伦理”、“古装戏说”、“主旋律”、“心理惊悚”等8大类型系列,进一步精耕细作,拍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来。
  近期,“东方慈文”将有一系列已经拍摄完成的产品在荧屏上陆续播出。根据梁羽生先生名著改编的35集古装武侠剧《萍踪侠影》5月22日和29日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两地播出。根据朱德庸漫画作品改编的大型动漫喜剧《双响炮》和中国首部实时电视剧《24小时警事》也开播在即。目前正在拍摄中的中国首部古装青春励志剧《凌云壮志包青天》预计年内便可以和观众见面。
  同时,今年下半年将连续推出3部武侠大戏。根据古龙小说《绝代双骄》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小鱼儿与花无缺》于6月中旬在北京开机。8月初,由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担任监制,张鑫炎和张之亮联袂执导的60集电视连续剧《七剑下天山》将在筹备长达两年之后隆重投拍。9月,金庸的另一部作品《神雕侠侣》的内地电视版将投拍。
  据铁佛估计,目前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全国约有9000集的容量,其中中央台约占5000-6000集。真正进入黄金档的也不过2500集,也只有进入黄金档才能赚钱,黄金档要高出非黄金档的价格10至20倍。目前,东方慈文的年产值2个多亿,电视剧年产量约400集,“我们的电视剧基本上都在黄金档。”铁佛说,“我们的预计目标是能占到15-20%,明年我们能达到15%,后年,我们建立了导演工作室后,估计能达到20%,年产量达到500集”。
  到那时,东方慈文的实力有望于进入国内排行前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