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启示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成姝妍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次贷”危机:形成原因:启示

  [论文摘要]在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相关的分析和评论曰渐形成体系。笔者通过与实体的联系,对“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和相关启示进行说明,以期提出政策建议。
  
  如今,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它影响大、范围广,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大投行损失惨重甚至倒闭。危机的蔓延甚至使冰岛等国家面临破产之境。而且,它除了在金融领域引起了震荡,美国乃至的实体经济也深受影响。美国的房地产和汽车行业首当其冲,随之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出口。“多米诺骨牌”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笔者将在此简单分析归纳,以期提出政策建议。
  
  1 “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关于此次危机的原因,首先还是应当从经济的基本面来考虑。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新经济增长点的缺乏和其经济内部结构的非均衡。从直接或表面原因来看,是金融问题。从实质或深层原因来看,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此次危机的波及范围之广,表明它绝不只是某一公司经营不善所造成的,而应是属于系统性风险之列。
  从运河、铁路的修建到经济、信息生化革命,华尔街的大牛市总是与技术革命息息相关。而华尔街巨大的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的能力又帮助了美国产业革命的不断升级。美国的经济在这个道路上不断腾飞。然而,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网络泡沫破裂后,其经济一度缺乏新的增长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长周期波段的末尾。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和美国金融政策的失误都是重要原因。美国国内储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位,对外贸易逆差严重。而格林斯潘开始执行金融强国政策,企图通过美元政策来让全世界为其消费和逆差买单。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经济复苏、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都使得我们吸收了大量的美元。这些美元储蓄需要寻找金融资产来投资,又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最终,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国的金融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可以说,这次危机是其制度和政策造成的结果,经济增长动力的缺乏则是危机蕴藏的根源所在。
  此外,消费信贷的过度扩张,杠杆交易的高风险性,以及宏观监管跟不上微观主体的创新速度都是重要原因。自2001年开始,为刺激总需求,美联储屡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促进了房地产市场2001-2005的繁荣,这也为这次危机埋下了缘由。美国住房的自住比率事实上已经很高,泡沫逐渐膨胀,房价下跌可谓必然。但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使得风险无限分散、扩大,各金融保险机构深陷其中,贷款真实来源和资信情况变得难以追究,监管漏洞出现。
  美国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本来的要求是在15倍以下,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几大投资银行的杠杆比率多在30倍以上,最低的摩根士丹利也有20多倍,大大突破了监管要求的范围限制。但是,由于在经济良性发展时期,高杠杆比率带来的是高收益,且能加强美国投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监管部门并未予以深究。美国金融监管创新的速度慢于微观主体的创新速度并导致监管真空也是重要因素。这一切最终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2 “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1 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的步伐
  虽然此次危机反映出了金融衍生工具产品和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但也引发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监管创新的潮流。我国并不能因此投鼠忌器,放慢金融创新的步伐。资产业务证券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流动性风险,与之相伴的杠杆操作和消费信贷的疯狂扩张是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但其本身在使银行避免贷款风险、解决流动性问题、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结合的关键作用是不能被忽视和抹杀的。我们仍旧要坚持和鼓励创新,只是在掌握好节奏的同时要注意风险控制,考虑完善定价机制,避免创新过快。另外注意加强宏观上的创新,使监管部门紧跟微观主体的创新速度,在避免监管漏洞同时不抑制微观主体的创新,防范系统性风险,使我国的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
  而改革的推进更是有重要意义。每一次产业革命总是需要金融革命与之相适应,只有金融服务的完善解决了的融资需求才能形成系统性的产业变革。我国要加快产业变革,实现生产力的和科技创新必须突破现有的金融瓶颈,不能因危机而放慢速度。如要发展高科技企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三板市场,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毕竟银行主导型的金融机制不适合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2 改善增长模式,扩大内需
  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的是“三驾马车”审的投资和出口,消费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形成鲜明对比。这次危机首先影响到的是我国的出口,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许多沿海中小企业濒临倒闭,反映出了出口分散化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看到了现阶段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然而,说到扩大内需,中国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贫富不均。我国近年来居民收人所占比例甚至呈下降趋势。要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现有体制改革和释放农村购买力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土地流转、刺激农村需求都是重要问题,而从金融的角度提供启动资金则是可以考虑的一个方案。目前,我国小企业和农业贷款难的问题还很突出,2009年初信贷投放的大额增长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大额信贷投放中,票据融资占有重要比例。但是一方面票据融资存在空转,即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另一方面信贷投放仍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易相差甚大。而这一切的解决有赖于金融机构的结构调整,避免与实体经济错配的情况。
  1)宏观调控需考虑我国缺乏弹性的经济体的现状
  与其说这次我国沿海中小企业大量倒闭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觉得前期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失误所造成的影响更大。中国的经济体不同于美国,是—个缺乏弹性的经济体,并且还处于“婴幼儿”阶段。我国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普遍不足,民间的小额借贷又不够发达。政府一旦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紧缩信贷,立刻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濒临死亡。
  而对比之下,美国的经济体较为柔软,自身恢复能力很强。美联储对其经济的调控已有了很长的,驾驭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比我国强,手段灵活而迅速。但中国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可运用的政策和工具有限,调控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