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杏娟 时间:2010-06-25

  在现阶段,可持续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进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针政策,对我国2 1世纪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尚未完善,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1、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一项我国的宪法原则,以作为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立法依据。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尚未成为我国宪法的一项原则。因此,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在宪法中增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因为在近2 0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是我国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又必要以宪法的原则规定来保证其实施的稳定性;而且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涵盖了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等全局性重大问题,有必要以宪法的原则规定来加以确认。

  2、必须加快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主要见于一些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之中,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立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可采取: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法》列入立法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和增加提出法律案,并由人大常委会讨论予以通过实施,二是在可持续发展战尚未完成专门立法前,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行政法规,尽快进入实施;三是鼓励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由全国各地根据当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可持续发展法规,以利于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在可持续发展法制化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应当通过健全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与规章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虽然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方针政策,但是要成为国家的法律制度则必须经过立法的程序,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基础上,通过健全与完善,形成配套完备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与规章制度,以确保现阶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行政管理制度

  1、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提高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水平。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与环境等方面,涉及全局、影响深远,其决策必须依据一系列化的过程。因此,应当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化综合决策机制,作为可持续发展决策的依据,以提高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试行建立重大国家建设工程项目和区域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估制度”,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2、建立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行政决策和领导是关键问题。因此,应当建立以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为责任承担者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应当对当地的可持续反展状况承担行政领导责任,并把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内容。

  3、构建以政府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作为管理手段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可持续发展牵涉到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各领域,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与通力协作。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加以实施,并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结果作为定量考核职能部门和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做到目标、责任、措施到位,确保落实。

  4、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要根据国家承诺的国际义务和实施可持续战略的方针政策与法规的需要,结合政府机构与管理职能改革的要求,强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合理设置可持续发展的管理部门和职能分工。行政管理人员要求应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能力与水平。做到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

  三、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

  1、调整与完善国民统计指标体系,地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发展很快,科学院已经初步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尚未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不利于对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应当尽快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与完善,增加科学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有关指标,以作为对综合考核和评价可持续发展情况的依据。

  2、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为了科学地衡量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应当根据符合我国国情、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尽快组织制定有关的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价的国家标准,以作为综合考核和评价可持续发展情况的依据,才能科学地,准确地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数据库,形成社会信息共享。为了衡量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应当抓紧建立适应于政府决策的信息共享,以及国家公共基础数据库、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信息库实现基于高速网络基础上的,面向社会各界的、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体系,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监督体系

  1、完善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政府内部行政监督机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体现为政府的行政行为,应当在行政法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政府内部行政监督机制,通过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检查和监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并及时追究重大违法行为,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加强领导,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可持续发展是事关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议程,确保将可持续发展工作纳入相关的战略、规划和计划,并且贯穿到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责任制,作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逐步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在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决策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化、民主化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决策,以避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3、完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关系到国家全局性利益,对于重大的违反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和责任人员,必须依法追究其行政的、民事的、刑事的法律责任,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中明确规定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以打击重大的违反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行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使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2 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公众广泛的参与”。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特点,强化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对牵涉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的各阶段。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导向和议论监督作用,对重大的可持续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要通过政府的信息公告等方式让社会公众了解,并加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