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产业结构及转型措施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转型措施
1铜川市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现己探明或正在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油页岩、石灰岩、耐火粘上、陶瓷粘土、铝钒土和铁矿等七类十多种。从《铜川市2008年国民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铜川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28.65亿元,地方则政收入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1元。
铜川支柱产业为煤炭和建材工业。全市含煤面积1298.31km2,占全市面积的33.4%。累计探明储量29亿多吨,保有储量23.7亿吨。铜川矿务局有10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960多万吨。2008年铜川煤炭工业完成产值51.25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31 %。从事采掘业工人人数3.9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8.32%。
2铜川产业结构分析
2.1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性产业往往在整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据支柱产业的地位。从《铜川年鉴》可知,2008年铜川第一产业占GDP比重7.5%,第二产业占59.9%,第三产业占32.6%。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而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次序低。
2.2产业结构呈超重型
长时间以来,铜川把重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采选业和初加工业为首的重工业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89亿元,而其中轻工业产值仅有70641万元。超重型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铜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合理配置,导致了其城市经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过大,当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时,其产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2.3煤炭采掘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
铜川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5亿元,其中煤炭采掘业完成产值51.25亿元,占约31%的比例,几占三分之一,而2005年占至50.9%。这种以资源开发及初级原材料加工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没有形成以资源开发为基础、资源深度加工为龙头的优化产业链,主导产业单一,而且整个产业结构刚性强,缺乏张力。
2.4就业对煤炭采掘业依赖过大
在铜川从业人员结构中,采矿业从业人员3.1万人,约占所有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而采矿业从业人员又集中在铜川矿务局。2006年铜川矿务局在册职工27143人,离退休人员32783人,职工家属21.7万人,共约27.7万人的收入与这家从事煤炭采掘业的密切相关,约占铜川总人口的32.9%。
3铜川推进产业转型的措施
3.1多元化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结构体系
①加强地质勘探,充分利用煤炭资源。铜川产业转型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降低煤炭采掘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但是目前铜川的煤炭资源并没有枯竭,可采储量仍有20多亿吨。虽然这些煤炭资源埋藏较深,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但是可以通过充分做好后续的煤炭勘探工作,利用尚存的煤炭资源,为产业转型和接替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赢取产业转型的时间。
②实施产业深化,延长煤炭产业链条。铜川的煤炭资源现状,给其进行产业转型中采用产业深化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选择合理的延续产业,可以进一步发挥铜川现有煤炭资源的优势,并且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铜川电力有一定的基础,2008年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33.53亿元,增长150.5%。而电力工业与煤炭采掘业有较高关联性,发展电力工业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由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对煤炭资源进行转化增值。可采取煤——电联营的产业深化模式,例如建立坑口电站等,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对煤炭资源进行增值。
③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转型。虽然铜川的煤炭资源还未进入枯竭的阶段,但是也应该尽早培育接替产业,防止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再进行转型,需要面临更大的转型困难和支付更高的转型成本。例如,比较优势表现相对明显的建材及陶瓷工业、机械工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资金、人力以及政策的扶持力度,培养骨干,不断开发新产品和优势产品以丰富现有产品品种。同时注重生产技术的引进和革新,不仅要在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要通过高新技术的采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④培育特色产业。在发展比较优势相对明显的优势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铜川应继续坚持以“不求规模最大,只求特色明显”的思路。现有产业结构中的农副产业加工、食品、医药等特色产业进行培育,从而对煤炭采掘、建材及陶瓷、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形成补充,使转型后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更加合理,也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3.2明确政府职责,建立产业转型的配套措施体系
①加强改革,推行资源开发补偿措施。在铜川继续开发利用现有煤炭资源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对资源税费的改革力度,推行资源开发补偿措施,以体现资源的真正价值。例如铜川可以争取国家政策,试点提高对煤炭开采的税费征收比例,继而利用煤炭开采税费建立产业转型基金,为治理因煤炭开采而形成的采空区、沉陷区、滑塌区等环境问题治理及接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提供资金来源。
②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对衰退产业和接替产业的扶持力度。产业转型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铜川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加大对衰退产业和接替产业的扶持力度。
例如,接收从原大型煤炭采掘企业中剥离出来的一些社会公益性事业——、学校等;鼓励仍在经营的煤炭采掘企业研究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对进行生产转型的煤炭采掘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建材及陶瓷、机械电子等接替产业,在财政信贷、产业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重点扶持,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和提高技术水平。
③建立配套措施,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产业转型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铜川在自己筹措资金、培养人才、研发技术的同时,需要建立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良好机制和环境,从国家、民间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转型资金,引进接替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和人才,为接替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④实施再就业工程,健全社会保障措施。部分煤炭采掘企业的退出,必然会带来大量人员下岗失业,这就需要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健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对从煤炭采掘业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把其引向就业吸纳能力较大的接替产业中;降低小额贷款的门槛,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经过技能培训后进行创业,进入非公有制经济和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来解决下岗职工的安置费和基本生活费等费用;在解决职工进入社会统筹问题时,应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
[1]苏哲.以铜川为例谈资源型城市转型[J].煤炭研究,2007,(8):28-30.
[2]陶晓燕.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问题分析[J].江苏商论,2002,(2):144-145.
[3]吴春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4]孙明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重点及对策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6.
[5]路建涛.工矿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1997,(3):53-54.
上一篇:新竹科技园产业集聚的制度支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