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与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玲 时间:2010-06-25
  摘要:清洁机制(CDM)是一种代表环保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CDM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需要加强对CDM政策体制、方法学、运行机制、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在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的同时,促进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CDM);可持续发展;可行性;对策与前景
  
  2008年6月26日,八达岭碳汇造林项目启动暨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成立仪式正式举行。八达岭林场碳汇造林示范项目是中国首批个人出资开展的碳汇造林示范项目。北京市有1 580万亩林地,全市森林资源总碳储量为1.1亿吨,年吸收二氧化碳总量为966.6万吨,年释放氧气总量为705.72万吨[1]。
  
  一、清洁发展机制问题的概述
  
  1.清洁发展机制的来由。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百年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就气候变暖问题向全球发出警告,“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2]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现实,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该委员会于1990年发表了第一次报告,阐明了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呼吁一项全球性公约对付这一问题[3]。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供各国开放签署,1994年3月公约生效,现有189个缔约国。中国在环发大会上签署了公约,是公约缔约国之一[4]。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全球第一个要求相关责任国承担保护地球义务的执行性文件,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签约的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2.清洁发展机制的含义、内容。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清洁发展机制是《议定书》三种机制中唯一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机制,实施这样的项目,是跟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相一致的,是完全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3.国内清洁发展机制发展情况。自2004年起,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帮助下,中国开始实施CDM项目。第一个CDM项目是内蒙古辉腾锡乐风电厂CDM项目,荷兰政府出资270万欧元,购买该项目所产生的54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额度[5]。之后又先后在广西、云南、四川、辽宁、河北和山西等地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截至2006年2月15日,即议定书生效一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CDM项目共计18个,而截至2007年7月底,已经批准的CDM项目达到684个[6]。至2008年2月15日,已有1 068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其中161个项目在CDM执行理事会(EB)注册成功,共有30个项目获得EB签发的CEils,累计签发量为3 637万吨,占EB签发总量的31.33%,签发量已超过印度(30.00%)[7]。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中国政府已批准CDM项目达1 601个。不过,获得EB成功注册的项目低于15%[8]。
  
  二、北京市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可行性
  
  北京市是全国、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的延庆、房山、密云等县都有很大的森林覆盖面积,尤其是八达岭林区,其位于北京延庆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55',北纬480°17',总面积2 940 h耐。海拔高度为400m~1 250 m。山地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在西部石匣沟有石灰岩分布。年平均气温10.8℃,平均降水量454 mm。该林区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到目前已形成较好的恢复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已达60.7%。本区为华北区的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0.8℃,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6.9℃ ,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7.2℃。无霜期短,仅160 a左右。年均降水量454mm,多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6.2%[9]。气候比较适合多种树木的种植,对于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根据太阳能年辐射总量的大小,中国太阳能资源可划分为资源丰富带、较丰富带、一般带和贫乏带四级。北京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带,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 600兆焦/平方米~6 0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 600~3 000小时[10]。这些都为北京市开展CDM项目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1.政策的可行性。北京市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林业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当高的重视和政策支持,特别是随着中国十七大提出把生态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北京市对林业方面就更加重视,希望能通过植树造林、造林再造林等措施来减缓当前环境每况愈下的状况。“发展林业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改善北京目前环境的客观要求。加快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技术队伍的可行性。从中国开始实施CDM碳汇项目以来,已经成功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的碳汇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碳汇合作经验,并培养了一批有碳汇实施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碳汇项目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技术等方面,可充分发挥这批人才的作用。
  
  三、北京市开展CDM项目的对策建议
  
  1.加强CDM宣传力度、加深认识。CDM项目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社会对其的认知度并不高,如果不大力宣传,也就难以开展相关的行动。因此,北京市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加强林业及各相关部门学习关于CDM的知识,使北京市人民尤其是林业相关部门认识到森林碳汇问题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森林碳汇为北京市的整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使得人们在认知并认同了碳汇问题之后,能够积极参与到碳汇项目中来,特别是污染较严重的各大小,能够积极的投资发展更多的碳汇项目来抵消本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
  2.完善CDM政策、及时提出配套政策。首先,从国际层面上来看,国际CDM运行中的制度障碍会制约到北京市CDM项目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国内政策缺少国家战略层面的促进森林碳汇补偿交易的政策与法规,极大地制约了北京市森林碳汇补偿贸易的发展。此外,一些与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相配套的政策并不到位,配套政策同样要有可操作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意义”上,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地区、国家的整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碳汇方法学的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柜架公约》UNFCCC(1997)规定碳汇活动所引起的排放减少或汇清除必须是透明的、可证实的和核查的,这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对碳汇活动引起的结果进行的评价和监测。碳汇项目的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实施过程要涉及到项目边界、基准线、泄露、额外性、非持久性、不确定性等技术性问题,使得对碳汇项目运行进行有效评价和监测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存在着这些问题,许多碳汇买家持谨慎和观望态度,有的发达国家甚至不接受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这极大地限制了碳汇项目的。
  随着碳汇项目的发展,碳汇方法学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但是目前国内项目由于受碳汇开发时间和效益的影响,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研究和开发并没有很高的热情,CDM方法学的整体研究进程缓慢,使得北京市在发展碳汇项目时缺乏可以借鉴的方法学,阻碍了北京市碳汇项目更好的实施和发展。
  4.完善CDM项目运行的工作机制。完善碳汇项目的领导和协调机制,确保从决策到具体实施各个环节的畅通;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的CDM工作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并理顺本市CDM的主要领导机构和相关协同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好对CDM项目运行的统计、申报、审查、立项和交易的监督机制;结合国际碳汇交易提出相适应的价格交易机制。
  5.加强CDM项目的专业队伍建设。采取人员培训、国际间交流等方式,来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尽快开发出高质量的CDM项目,将北京市的CDM项目潜力转化成实际成果,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与展望
  
  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北京市政府应抓好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时机,积极制定与国家宏观政策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为北京市积极参与CDM项目,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积极开发节能、降耗、减污、减排等效益和环境友好相结合的工艺技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清洁发展机制专业队伍;为北京市引进更多的CDM项目。通过大力发展北京市CDM项目,在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促进全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本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1]徐鹏飞.八达岭碳汇造林项目启动仪式举行[N].北京日报,2008-06-27(06).
  [2]王天津.应对气候变化 西部也要有所为[J].时事观察,2008,(2):16.
  [3]吴博任.京都议定书:应对温室危机的妙策[J].生态长廊,2006,(1):70-71.
  [4]宋鹏霞.买卖二氧化碳:利与弊的博弈[N].解放日报,2005-08-11,(04).
  [5]京都议定书生效.中国能源结构变革全面提速[EB/OL].人民网,2007-07-18.
  [6]中国CDM项目官方受理申请最新进展[EB/OL].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2007-09-05.
  [7]陈科峰,陈白兰.清洁发展机制及其在中国的实施[J].企业家,2007,(5).
  [8]中国CDM签发量缘何少之又少[EB/OL].国际能源网,2008-11-08.
  [9]杨君.北京八达岭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06,(3):21-24.
  [10]冯永锋.京城太阳能资源丰富,专建成“太阳城”[N].光明日报,2005-0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