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市场机制下企业规模边界的重新确定
摘要:科斯交易费用理论在预测规模边界时将市场排除在企业制度之外,同时忽视了新古典学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使得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将新古典的分析方法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进行综合,将市场因素纳入到企业内部,重新考察企业规模边界的选择。在引入市场因素的情况下,边界点不再满足交易费用等于内部权威协调的成本,企业的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交易费用理论;厂商理论;企业与市场;企业规模边界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在企业的理论研究中不考虑外在的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假设企业内部不存在运行成本,将企业看做是一个简单生产函数。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是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企业的边界和规模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管理成本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企业规模将扩大,反之则缩小。交易费用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企业产生的原因,但是对于企业规模的确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试图将割裂的新古典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结合起来,用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法,讨论企业规模在吸纳市场因素情况下的确定。
一、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规模边界分析的缺陷
1.把市场因素和企业完全对立
交易费用理论从契约角度出发,把企业内部权威协调机制和市场缔结契约的模式对立起来。但市场机制包括价格、竞争、淘汰等一系列内容,没有理由将所有市场因素都不考虑进模型的设定。
2.对市场完全竞争的假定
在交易费用模型中,产品价格保持为一个常数,是外生给定的变量,这说明科斯讨论的是一种完全竞争的情况,没有考虑现实中常见的不完全竞争或者垄断的情况。
3.忽视新古典中关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性
科斯在求解时过分强调交易费用,把企业追利润最大这一特性没有充分考虑进模型。所以,如果市场因素能够加入企业内部,同时将交易费用与内部生产活动一起考虑,这样求得的企业规模的解也许更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情况。
二、(在新古典模型下)引入市场机制下对企业边界的讨论
1.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融合问题
科斯对于企业和市场的区别主要是从合约的角度来论述。在现实世界中,纯粹的市场合约和企业合约形式是很少见的,企业合约强调权威协调机制,而市场合约强调价格协调机制,现实中大多数合约是这两种合约的组合。所以,这两种合约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企业内部运行与市场机制也不是矛盾的,企业可以吸纳市场因素进来。
2.交易费用纳入新古典模型中
下面我们结合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将交易费用纳入模型,观察产量、价格以及交易费用共同变化的情况,并着重考察当市场因素进入时企业新的规模边界的确定。
新古典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它选择的产量水平满足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P ,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这里的产量决定条件变为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MC=MR=P* 式(2-1)
在下面图形中,横轴表示价格水平,纵轴表示产量,MC曲线与P*曲线的交点处的Q*为选择的产量水平。如果价格越高,说明规模越大(涵盖工序越多,最终产品的价格越高,价格这里和规模可以认为是正相关)。
现在假设,企业生产物品A。对于中间产品B的选择,如果从市场购买,这里将市场价格作为交易费用的一个衡量尺度,为P1市,将这个费用视作固定成本一部分,则在此情况下,边际成本曲线MC的位置如图1所示;如果企业选择自己生产B,则它的管理费用加上材料成本为P1内,则此时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不发生变化,但是往左移动至MC*,但是A的市场价格仍然不变。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企业自己生产B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产量也从Q1增加至Q2的水平。所以企业应该扩大规模,将B的生产工序纳入企业的范畴。接下来,如果A又是C的中间产品,企业在生产C时又会作比较,P2市和P2内的关系,如果P2市>P2内,则继续扩大规模。一直到Pn市=Pn内时,停止。
接下来,假设在某个生产阶段,交易费用小于内部的权威协调成本,如果用市场因素来连接这一过程,如图5所示,在第二道工序生产中采用市场交易费用对应的边际成本成本曲线,这里付出的交易费用和市场一致,在效率上没有损失,但是规模仍然可以扩大。在后面的一系列过程中,如果又会出现交易费用大于权威协调成本的情况,企业又是有利可图的。这样,市场作为润滑剂起到一个连接作用,实现了企业规模的再次增大,同时保证了效率不会损失,每个阶段都是最优的结果。
模型给出的结果在现实中是有可能发生的。首先,在引入市场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的竞争与价格机制降低公司内部某些部门与环节的内部组织成本。企业内部各个主体之间在分工的基础上,既共同创造财富,又有分配利润的行为,在企业的上下游部门之间就出现了双向的垄断关系维持各自部门的利益。如果仅仅采取权威直接调控的办法,上游部门往往依靠垄断优势提高原材料的价格来提升自己部门的利润。一旦引入市场机制,不仅减少了部门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企业内部垄断。其次,如果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市场机制引起的规模扩大可能会使企业获得一定的垄断权,这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比如直接对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兼并。
所以,这里的结论为:企业的规模已经不必在权威协调成本与交易费用相等的点上,在权威协调的成本大于交易费用的点上,企业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继续扩大规模。具体来说:各种生产环节的交易费用和权威协调成本中,选择二者之中较小的一种来连接生产;企业规模即环节数目的选择,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
三、政策建议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规模是很大的,但是效率并不高,这里我们不用硬约束和软约束的理论来解释,而用本文的理论去分析。由于的原因,我们许多国有企业规模过大,但管理中仍然由权威协调成本进行支撑,不符合交易费用理论和权威协调成本二者取其小的原则。在不引进市场因素的情况下,高昂的管理成本决定了整个企业的低效率和低效益。
如果不能将企业进行拆分以降低规模,我们可以考虑将市场机制引入,代替某些环节的权威协调机制。引入市场机制下,最差的结果是企业不增加额外的利润,但是能够保证不会引起生产效率的损失。比如我们的电网改制,将市场因素放进电煤企业、发电厂和用户三者之间,大大增加了效率。
四、结论
本文在新古典关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分析框架下,将交易费用考虑进模型,在企业吸纳市场机制因素的条件下,得出了不一样的关于企业规模边界的解。
本文认为,企业规模边界点上交易费用等于权威协调成本的条件不再成立,权威协调成本往往大于或等于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纳入市场机制进行调节,本文预测的企业规模要超出科斯的预测。
运用上述理论,对理解现代企业规模选择与企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更加有益,比如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
:
[1]李灵燕:科斯的企业理论.物价.2006(03).
[2]程承坪:对科斯企业性质理论问题的新思考.学习与探索.2003(06).
[3]李广乾:论科斯企业理论存在的问题.福建.2000(09).
[4]华桂宏:论交易组织对生产组织的替代.南京师大学报.2002(07).
[5]程承坪:论企业的边界和规模.数量技术经济研究.2004(06).
[6]盘为龙 沈宠平:对企业节约交易成本论的一个新解释.经济学研究.2005(03).
[7]盛宇明: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质疑.经济学家.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