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领导者的经济建设思想精髓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寒迪 时间:2010-06-25
  摘要: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领导了建设,不仅有力地支持了红军的战争,而且成功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吃饭问题,本文分析了毛泽东、邓子恢、张闻天和刘少奇几位领导者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的精髓。
  关键词:井冈山;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思想精髓
  
  一、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精髓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两点:
  1.深入分析了经济建设与战争的关系,并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撰写的著名的《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就谈到了“经济问题”,“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边界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苏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性的原则问题,即个党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毛泽东批评了只忙于战争,而不去做经济工作的思想,他认为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没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他进一步阐述,“工农群众如果对于他们的生活发生不满意,这不是要影响到我们的扩大红军、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工作吗?所以,这种以为革命战争环境不应该进行经济建设的意见,是极端错误的。”毛泽东还进一步指明了经济建设对革命战争的强有力的支持,他说到:“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毛泽东认为进行经济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获得战争的力量。
  1933年8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的报告就明确指出,“经济建设在今天不但和战争的总任务不能分离,和其他的任务也是不能分离的。”毛泽东也强调:“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围绕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解决了怎样正确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关系的问题,为苏区的经济建设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2.不仅农业和工商业,而且坚持同时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的经济,是农业经济”。他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以发展农业为首。因此,他组织红军、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组织耕田队,进行农田建设等等,积极发展农业,农业生产就成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毛泽东在全苏二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值,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发展农业生产就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毛泽东在解决了1928年的《土地法》暴露出来的问题后,1929年4月他亲自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1931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央苏区中央政府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实施和落实使中农思想得到稳定,使富农保持了中立,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央苏区农业的发展。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开办红色圩场,设立公卖处,开展贸易活动,进行反经济封锁斗争。并且,宣布了“买卖公平”的纪律,“保护中小商人利益”的政策。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毛泽东一直关注工商业的发展,在毛泽东的努力下,苏区政府制定了《工商业投资条例》规定了“私人资本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的保护工商业的原则,从而为中央苏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个方面组成的。”他认为在中央苏区特殊的战争环境下,在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不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应该保护私人经济。他指出:“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不待说,现在是占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   二、邓子恢的合作思想精髓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的经济合作思想对中央苏区的合作社事业的建立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邓子恢提议组织劳动互助合作社。农民分配到土地之后,为解决劳力不足的难题,邓子恢在和农民研究之后,组织起劳动互助社。这样既可避免双方互相支付工资的困难,又可避免因支付工资而竞售粮食,造成粮价跌落的现象,对农业生产有利。后来,邓子恢把这种经验推广到整个苏区。除了人工互助以外,还有耕牛、农具、种子等等的互助。这些组织充分利用了的生产资源,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邓子恢在粮食调剂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粮食合作社的主张。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闽西农村“剪刀差”问题十分严重。邓子恢通过调查研究后,设立了粮食调剂局,通过“由政府向富农筹一笔款子,用高价向贫农雇农来谷,收谷子存储起来,到明年原价巢回农民”的办法,来平抑粮价。但是实际工作中邓子恢发现了其中的缺陷,1932年,邓子恢提出发展粮食合作社的主张。粮食合作社发挥了群众的潜力,不仅可以制止粮价暴跌,保障农民收入,缩小剪刀差,而且由于提高了谷价,还可以增加政府税款收入。邓子恢还提出成立了信用合作社,通过对农民发放低息贷款,加大对农业的投资,稳定粮食价格,促进了苏区农业的发展。
  
  三、张闻天对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和利用的经济思想精髓
  
  中央苏区时期,在当时各级苏维埃政权许多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左”的观点,结果导致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左”的经济政策。1931年通过的《劳动法》就是一种体现。张闻天认为,不能机械地执行劳动法,他指出,“当苏维埃政权没有力量经营国有的大,那么利用私人资本来发展苏维埃经济,不能不是目前主要出路之一。这种资本主义的发展,目前不但对于苏维埃政权不是可怕的,而且对于苏维埃政权是有利的。”因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对于苏维埃政权现在也是极端重要的。”在党的领导人中,第一次提出了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来发展苏维埃和巩固苏维埃的主张。张闻天认为,苏维埃政权在当时并不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使用许多办法来吸引与鼓励资本家,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与“左”倾机会主义者“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张闻天的支持下,1933年3月,中央人民委员会第三十八次常委会决定修改《劳动法》,1933年10月,新的《劳动法》实施,妥善处理了雇主和雇工之间的关系,缓解劳资矛盾,避免了工人的大量失业,从而稳定了苏区的私人企业。
  四、刘少奇“建立完全的厂长负责制”的经济思想精髓
  在中央苏区时期,刘少奇不仅对《劳动法》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评和抵制,而且还提出了“建立完全的厂长负责制”的经济思想。针对国有军事化管理,厂长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工厂管理混乱,浪费严重,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等现象,刘少奇深入分析后撰写了《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一文,在文中提出了“建立完全的厂长负责制”的构想。刘少奇的构想是厂长在决定各种问题时,必须事先与党支部和工会主任商量,尽可能取得他们的同意,但是有不同意见时,厂长有最后决定的权力。厂长要在不违反劳动法的范围内决策,厂长必须向苏维埃政府负绝对的责任。刘少奇的建议得到了中央人民委员会的支持,1934年4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制定和颁布了《苏维埃国有工厂管理条例》,该条例实施后,苏维埃国有工厂的管理走上规范和有序的轨道,促进了苏区工业的发展。
  毛泽东等几位领导人关于经济建设思想精髓的指导下,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体会这些领导人的思想精髓正是全局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体现,这些对于我们今天做好经济工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
  
  :
  [1]余伯流 凌步机:中央苏区史,2001年版.
  [2]让告诉现在——毛泽东等在江西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