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环境解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云红 周洪亮 时间:2010-06-25
  [摘要]在快速的今天,人文环境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人文环境的概念作出界定,并着重以重庆为例,从重庆人的人格特征和文化特质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铸就良好的城市修养、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打造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和繁荣城市文化建设的政策性建议,期望能为重庆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
  [关键词]人格特征;文化特质;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人文环境的界定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质的前提,但是在人对社会有如此重大作用的今天,人文环境作为上层建筑也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之以前大大加快,人们在重视资源、生产要素禀赋等因素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时,反而人文环境的建设却多少由于其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而明显滞后。
  城市文化与城市劳动力紧密相连形成了城市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因此,在讨论人文环境时,要界定出人和文化两个层面,人的层面主要包括由社会主体——人自身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素质特征;文化层面主要考虑区域的直观形象、景观特色、商业群落及制度建设等问题。
  
  二、人文环境对重庆经济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经济管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人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人文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吸引众人云集的同时,也会带动当地、餐饮、、商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进而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此外,一个地区的主体——人的价值取向、能力、素质等会左右着区域发展的潜力、方向和高度。
  重庆市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凭借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济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作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老城,重庆也有自己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特征。但是,由于原因,这些人文环境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搭台”作用,甚至出现了负面的影响。应该对这些主导资源进行挖掘,发扬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人文资源的作用,改造不利因素,提高直辖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
  我们以重庆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人文环境因素及政策建议。对重庆市人文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等人格特征及城市整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讨论。
  
  三、重庆人的人格特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重庆人的特性和其所处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1 自然环境的熏陶
  重庆以“山城”著称,据统计其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地无三尺平”构成了它的独特景观,在这大山环抱下成长起来的重庆人民自然少不了山里人特有的开门见山、诚恳、质朴、率真;此外,由于地势而造成交通条件的不便利,人们在流动或寻找相对稳定的居所和赖以生存的土地时,总是历尽千辛万苦,伴山而起的住房就是见证,依此铸就了重庆人吃苦耐劳的特性,其特有的、让人感动的“棒棒文化”就是最好的见证。此外,长江和嘉陵江的滋润也让重庆充满了水的灵性,随物赋形,适应性,无所不宜,冲决一切,是智慧和勇气的结合,山水并存也铸就了重庆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不过在这种近乎封闭的环境中长期生存的人们,不可避免的有一种保守、封闭的思想在里面,安定的生存环境是得来不易的,因此,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安于现状,不愿走出去,不愿与外界交流。
  
  2 人文气候的影响
  气候会对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北方冬长且冷的环境使北方人不仅是具有耐心和忍耐力,也因惯于猫冬而懒散;东南沿海处于温暖宜人的水乡,因此人们对周围的事情很敏感,也很机智敏捷。重庆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伏旱且时期较长,全年云雾多,湿气较重。湿润的空气使人的皮肤长期处在一个保湿的状态,这也形成了重庆特有的“美女”文化,女性对自身的地位、装扮等格外讲究,因此,重庆女性显得更加泼辣、敢干、时尚、地位高;此外,为了驱除过重的潮气对身体的影响,重庆地区饮食也主要以辣为主,人们群集在一起吃火锅的情景,体现了重庆人热情、豪爽的性格。缺点是在过多强调女性地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对于男性来说大多女性过于强悍的情况;此外成群结队的人衣衫不整、声高八度地上街、聚餐、谈天,除了说明大家不拘小节外,也映射出一种暴躁和低俗的性格特征。
  
  3 文化历史的沉淀
  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孕育了其悠远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人们对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深的眷恋之情,因此养成了一种很注重情义的特点;此外,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也是重庆人文精神形成的前导因素,移民的到来加深了本地文化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们更能吃苦耐劳、有更多的包容性、更易于接受新事物,负面的则是由于多元的影响,带来善变、信用不足等性格;此外,多元文化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这里的生活节奏,被人们说成是为了忙里偷闲的打麻将、打牌等娱乐项目也有了飞速发展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成为重庆人娱乐的场所,商铺、饭店、办公室、大街……,这似乎成为了一种风俗,也体现了重庆人好安逸、重享乐的严重程度。
  
  四、重庆的文化特质
  
  对重庆文化的挖掘,主要从商业群落、、山川园林和制度等方面来探讨,商业群落和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形象,也是吸引人群、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教育体现了居民的文化修养、劳动力素质和当地的科技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宏观规则。一只看得见的操作手,正如厉以宁所说“制度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根本因素。”   1 迅猛的商业群落
  贸易是代表一个地区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可以用一个地区所包含的大商业圈来衡量。按同类市场比较,重庆具有交易额总量跻身前5名的渝中区解放碑商业区和朝天门批发市场,其中解放碑、江北区的观音桥、南岸区的南坪、九龙坡区的杨家坪、沙坪坝区的三峡广场等5个商圈预计到2010年零售额都会超过100亿元;同时,朝天门、观音桥农贸市场、沙坪坝马家岩建材市场、九龙坡生产资料市场及巴南渝南大道专业市场5个批发市场年交易额也要超过100亿;除此之外还有各区县的诸多大小商圈。具有如此雄厚实力的商业群落以及如此大的消费能力,无疑是重庆市实现商贸统筹、拉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交流的法宝。
  
  2 条件滞后的高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其载体的人的受教育程度和质量,决定着这一生产力的效力如何发挥。从全国4个直辖市的高等教育水平来看,重庆市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层次上来看都是最差的,全市18所普通本科院校中能跻身全国前列的只有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因此,为了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和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用高校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科研创新水平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重庆高等教育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发生质的改变。
  
  3 得天独厚的山川园林
  探讨山川园林的情况,主要是从景观对城市形象以及和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角度来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都市气息和秀美风景的结合将是吸引人群的最有利环境。重庆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5A及旅游景点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0个;文化名镇9个;AAAA级旅游区2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200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占GDP的10.8%,表明重庆市所拥有的自然景观是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资源。
  
  4 政策倾斜的社会环境
  重庆于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因此享受到了国家开发西部增长极工程的一系列政策倾斜,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开发商的高度重视,开始迈出了开放式发展的步伐。针对此情况,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开始倾向于开放式发展。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开始,重庆市撤销了对企业进行直接微观管理的专业经济部门,取消了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重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以交通、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并组织实施“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和“重庆信息港建设”三大工程以及1小时经济圈战略;从2000年起连续3年实施“十个一批”工程,其中包括宣布一批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鼓励内资走出去、外资引进来等。
  
  五、以人文环境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对影响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人文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无论是作为城市主体的人,还是整个城市的文化,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重庆市特有市情的了解,有助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为重庆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有利因素进行挖掘和推进,以此推动重庆经济的发展,提高重庆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其他直辖城市的差距。
  
  1 弃陋扬善,铸就良好的城市修养
  正确认识作为城市主体的人自身所存在的优、缺点,并加以正确引导。基于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直接、诚恳、包容、自强不息、热情豪爽、吃苦耐劳等重庆人的性格特征,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能够对重庆市未来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队伍。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除此之外的封闭保守、暴躁低俗、善变、信用不足、好安逸、重享乐等不好的方面,必须在正确认识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所存在的优、缺点,在谋发展的同时,也要正确引导人的思想,发扬对本地经济发展有利的方面,克服存在的不足,树立大方得体、健康向上的城市修养观。
  
  2 广纳英才,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
  重视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引进。利用重庆市现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以及在国家发展计划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首要吸引因素,配合优厚的待遇、专门资金支持、创业资源的提供、家属的安置等丰厚条件吸引人才进渝。并且要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原则基础之上,努力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
  此外,注重高层次、高水平高校的培育与建设。除了从国内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重庆以外,也不能忽视自有人才的培养,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制造工场”——高校所具有的文化氛围和教育质量,从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影响着整个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一个地区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一些高质量的培育机构,主要是提高办学层次,加强整体办学实力,提倡高校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有分析能力、独创能力、挑战能力、基础知识扎实的全面性人才,重点打造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高等学府,进而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吸引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
  
  3 扩大开放,打造文化产业规模经济
  在保持优势产业强势发展的同时,重点打造文化产业,发挥其对城市的宣传、影响力。区域经济一体化日渐加剧,而促成区域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而取得双赢的首要条件是合作方对自己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发展潜力上所具有的优势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城市的宣传和推销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化产业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能够对此做出很大贡献。重庆原有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出版发行、版权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的发展步伐开始放缓,而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动漫、网络、数字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应该抓住网络普及化的有利时机,扩大其开放力度,并联合重庆各区县形成相关产业的规模经济。一是做大文化产业,获取更多的利润;二是利用文化产业对本区域相关经济、社会、特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宣传,体现其“广告”价值,进而可以吸引外来投资者和旅游者,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加快重庆的开放步伐。
  
  4 整治环境,繁荣城市文化建设。政府要建立良性的城市文化发展环境。
  第一,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对重庆的城市文化有一个定位。是要突出抗战时期的陪都文化?还是红岩文化?抑或是大都市文化?围绕其定位进行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会使重庆在保持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同时形成一股向心力。
  第二,鼓励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在政府投资发展城市文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对从事文化开发、生产、经营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可放宽准入条件,工商部门及时予以注册登记。
  第三,打破以往重“硬”轻“软”的发展思路,对于那些民间企业的发展应给予足够的政策关怀,设立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资源保护、整理修缮、配套设施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工作;根据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需求给予土地使用上的政策支持,在允许范围内进行优惠和扶持。
  第四,尤其要重视传媒产业对重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个以“显示器”自居的直辖市,要以有影响力、吸引力、鼓动力的方式向外展现自身在红色旅游、陪都文化、餐饮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传媒的力量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