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贷款管理——一条降低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新颜 殷树荣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问题贷款 监控 激励
  论文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非不可控制,贷款从出现问题到最终演变成不良,这期间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包括安全区、大傻瓜区、过渡区、车费区及泰坦尼克区等数个阶段的过渡期,若能设计出有效地调动信贷人员及时发现、报告并解决问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则减少问题贷款所带来的损失,甚至使问题贷款逆转为正常贷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本文从上述观点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待不良贷款所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其实正是一种阻止信贷人员发现、报告并解决贷款所存在问题的负激励机制。最后,从理论角度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的大致思路及发现问题贷款后的妥善处理办法。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非不可控制,贷款从出现问题(问题贷款)到最终演变成不良,这期间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渡期,绝大部分问题贷款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其所存在的问题可能在贷款尚未到期之前已有反映,有些时候还相当明显,如货款回收速度放缓、坏帐比率上升、存货增加、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利润率下降、银行帐户多、应收帐款逾期帐户过于集中、现金流量大幅度下降等,这些信号表明借款人财务状况已经开始恶化。贷款存在的问题或许以其他的更加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公司业务性质发生变化、项目投资计划过于雄心勃勃、对外提供担保过于轻率、一些主要客户发生严重损失、借款人产品的市场份额严重下降、新的竞争对手或替代产品出现使借款人突然陷入困难境地等等。问题贷款是银行经营的必然产物之一,任何银行不可能永远杜绝问题贷款,但最为要紧的是银行能够及早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问题贷款的演变过程
  问题贷款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安全区
  该区表示借款人开始出现问题且可能已经表现出来,也可能是潜在的,贷款状况变坏的确切时间常常难以确定,信贷人员通常不能标出变坏的确切点,除非是由于一些戏剧性的事件所导致的贷款恶化如欺诈或其他的灾难。信贷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负债权益比率、获利能力、流动性、财务报表的质量和收到财务报表的及时性等财务或非财务两种类型的征兆来发现问题。
  大多数借款人都会在这一区面临一些困难,这时只要采取一些小措施或稍加以引导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贷款又会重新回到令人满意的状况。这一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大多数的资产抵押贷款的问题都发生在该区。如果银行能够在此阶段发现贷款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大傻瓜区
  在这一区,银行的信贷人员发现贷款存在问题,同时也告知了借款人,但借款人与信贷人员在贷款是否存在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银企间缺乏合作而导致双方在行动上出现分歧。信贷人员要求借款人归还贷款并终止银企合作关系,借款人在银行的这种要求下只有归还贷款一条路可走,否则银行可能会因其不按合同要求偿还借款而向法院起诉。为了避免因还贷而抽走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借款人通常通过向另外一家银行融资来归还贷款,这家银行通常就被称为“大傻瓜”。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表现来看,借款人在此时可能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家“傻瓜”银行大多会因为不了解情况而作出危险决策——向借款人贷款。任何一家银行都有可能成为这种“傻瓜”。
  (三)过渡区
  如果借款人向其他潜在贷款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意向或初步接触就遭到拒绝,即其找不到肯做“傻瓜”的银行时,他开始意识到除了与发现问题的银行合作而别无选择时,从而愿意与银行合作。大多数借款人都是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才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被迫放弃寻找“傻瓜”银行而与发现问题的银行展开合作,这时回头采取合作虽然为时尚不算晚,但毕竟走了许多弯路,耽误了许多宝贵时间,原贷款银行也必须放弃幻想,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贷款存在的问题。如果银行除选择清算手段之外没有其他手段可以解决问题时,贷款就进入第四区。
  (四)车费区
  从西方银行的信贷实践来看,在第四区时清算行为通常已经完成,并且银行和债权人都收回了贷款,而只给借款人剩下了少许“车费”。对借款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消逝和贷款的恶化,借款人所能得到的“车费”只会越来越少,银行越早采取行动,借款人的结局会越好。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在此阶段中,借款人应当积极与银行合作。这样,便可使借款人在资产处于最佳状态下进行清算,企业所有人将从一个成功的清算中直接获益。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有条件的,即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环境、监督环境使企业所有人无法转移、隐匿资产或从拖延中获益。
  国内银行业可能无法理解上述内容,在我国,企业多利用这个时机逃废银行债务。因为国内企业破产清盘往往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等政府行为的严重干扰,从而使得企业比银行更愿意破产以达到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目的。从以上意义来说,实际上,在这个区域我国商业银行扮演了只剩下少许“车费”的角色。
  (五)泰坦尼克区
  在第五区,借款人必然要丧失其所有权益,而且贷款银行也将损失其部分或全部未偿还的贷款。在这个阶段,银行对问题贷款几乎无能为力。 
  从以上问题贷款的演变过程来看,要防止问题贷款最终演变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对贷款尤其是问题贷款的日常监控,力争将问题贷款控制在一、二区内。不幸的是,在现实中,一些信贷人员常常不能够在问题贷款初发阶段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原因除了欺诈或自然灾害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问题贷款与个人得失的关系问题的困扰。我国各级机构均已充分认识到了不良贷款的危害性,采取了种种方法和手段来千方百计地降低本单位的不良资产率。但从实践来看,各地对降低不良资产率的追求已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一些银行机构提出,新增贷款要确保100%的优良率,为了确保新增贷款不发生问题,信贷人员要对贷款质量终身负责,如此等等。将贷款问题等同于错误放贷或个人失职,而不顾其不可避免的现实。我们必须看到,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这种风险性源于活动的风险性。既然市场经济活动是有风险的,那么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活动服务、并成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就必然会成为高风险行业。不良资产则是金融风险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来说,不良贷款是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的,但同时,它又是不可避免的。零风险的要求和信贷责任的无限夸大,其结果很有可能导致信贷人员掩盖问题贷款,丧失对问题贷款的最佳挽救时机,从而导致更大的信贷风险。   二、妥善处理问题贷款的政策建议
  (一)设计我国商业银行适当有效的问题贷款发现激励机制
  主体的行为是受其制度所制约的,这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制度是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稳健经营的前提。对问题贷款进行有效监控以减轻不良信贷资产的压力,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信贷人员及时发现、报告并解决问题贷款的激励机制。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可以事先设定一个基数A,若贷款能够如期收回本息,则奖励信贷人员A;若贷款出现问题,则处以A·T的处罚,T值采取累进制,视信贷人员发现问题时,贷款所处的安全、傻瓜、过渡、车费及泰坦尼克等不同阶段而赋以不同的值,如:5%、50%、100%、200%、500%(在实际操作中以上五个阶段不太好明显地区分,可以将其与贷款的五级分类法中的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建立某种对应关系或干脆就以五级分类法替代之)。应注意的是各档次间的T值应尽可能地拉大差距,以刺激信贷人员尽可能早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若问题贷款经过挽救后,未形成实际损失,能够如期收回本息的,则仍应视作正常贷款奖励信贷人员。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同时辅以合理的信息吸收与流动机制、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以及完善的稽核监督机制,则问题贷款并不可怕,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二)积极稳妥地挽救问题贷款
  如果借款人尚未处于严重困难之中或者尚有机会改善其经营(即问题贷款大致处于第一至三区时),发现问题的银行为挽救问题贷款就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或因做一个完善的挽救计划而使贷款挽救获得成功,或因挽救失败而使面临清算(处于第一区的问题贷款挽救失败的可能性很小)。银行采取的措施可能有多种,如降息、减免利息、豁免部分本金、延期、借新还旧、追加贷款、追加担保品、追加担保能力、债务转换、贷款出售、贷款证券化、债转股等。
  无论银行采取何种挽救行动,通常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银行为了使借款人保持足够的偿债能力,可能被迫答应借款人借新还旧以及增加贷款,有时甚至不得不多次追加贷款等。降息、减免利息、豁免部分本金等措施一般并不涉及后续信贷资金的安全性,而追加贷款是在以前信贷资金安全信号还未解除的情况下,再一次投入资金的行为,故这种手段的运用须非常谨慎。是否追加贷款应遵守以下原则:①新增贷款应当非常安全,即使原来贷给借款人的款项可能会发生损失,但新增贷款必须能够收回来。②不论有何种形式的附加担保,银行只有在有充分证据表明新增贷款可以挽救企业并可能使之起死回生时,才能增加贷款。如果不能保证成功,追加的贷款可能也收不回来。如果银行决定新增贷款,在支出贷款之前借贷双方必须建立协商一致的目标、时间表以及目标无法达到时的处理程序。要建立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失败——安全点,以保证新增贷款可以安全收回,例如,要求借款人作出如果不能在90天内恢复盈利能力,其将自动将一些资产变现以偿还贷款的承诺等。
  :
  刘海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问题研究》 经济出版社 2000年版
  杨凯生《银行风险防范和危机化解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出版社 2000年版
  谢庆健“不良资产问题的辨证思考” 《中国金融》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