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戴晓红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集中核算 实物资产 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
   【论文摘要】 实行集中核算,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但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分离;致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要建立的管理体制,健全单位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为了推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会计工作秩序,适应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需要,许多地方都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政管理模式。这一制度的实施,对规范单位会计核算,控制各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和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所依据的原则,是坚持预算的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责任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统一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将单位的记帐、算帐、报帐等业务移至核算中心,资金的使用权和资金筹措、债权债务关系仍由原单位行使和负责,其他的会计工作,如材料、固定资产等国有资产管理权、处置权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在会计核算中心只核算实物资产的一级总账科目,由报账会计登记明细账,这使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分离。
  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主要是指材料、固定资产。材料是单位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备的实物资产,经常处于不断的耗用或重置之中,是单位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一年内耗用或转换为现金及其它资产,具有时效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且金额在单位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固定资产是单位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拥有的,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的实物资产。而取得材料、固定资产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具有一定的无偿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操作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与单位的财务管理分别进行,如果单位领导与报账会计法制观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没有向核算中心及时结报材料、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如果单位的实物资产明细账没有及时、如实登记,如果单位缺乏对实物资产的后续控制和清查,就会出现核算中心的材料、固定资产总帐与单位明细账和单位实物不符的现象,而会计核算中心又无法进行实时实地的有效监控。致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很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 目前会计集中核算的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的管理现状:
  1. 1 材料多头管理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材料大多实行“归口管理、分工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量设置相应的仓储量及管理人员,分管明细账的登记工作。报帐会计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和为取得这些实物资产而支付的金额,到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形成了责任人、职能部门、报帐会计、核算中心多头管理的格局。又由于材料管理归属于各职能部门,但其使用又主要集中于专业业务活动上,容易造成材料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使用相互脱节的状态,而单位内部实际上却没有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综合协调部门。
  1. 2 固定资产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入帐口径增加固定资产,认为一旦入固定资产帐,就要按照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来管理,日后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或出售转让,都要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核销,手续复杂,因而部分单位出现了该入帐的未入帐,该核销的未核销的情况,到核算中心报帐时增减固定资产的手续不齐全。
  1. 3 实物资产明细分类不规范、管理不健全
  单位的材料明细账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明细帐的设置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志性,有些甚至没有建账,如办公用品等;有些材料未按规定入库,有的材料未入库先领用,成为账外之物,管理混乱;固定资产的明细帐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分类登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设置明细备查帐,致使核算中心总帐与单位明细帐及实物无从核对。
  1. 4 缺乏对实物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实物资产的盘点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偶尔为应付检查作一次盘点,对清查中出现的问题既没有重视,也未予解决。由于长期不盘点,对材料、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清楚。
  因此,如何在会计集中核算下管理好单位的实物资产,应该引起各单位、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 1 从单位的角度
  2. 1. 1 强化管理意识
  会计集中核算的“三不变”原则之一就是单位的会计主体责任不变,要克服那种核算在中心,管理也要由中心负责的依赖思想,提高单位会计主体的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对财产物资的管理,把它作为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来抓,作为衡量单位增收节支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核,从单位主管领导到职能部门再到管理人员对此都要有统一的认识。
  2. 1. 2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对材料管理普遍实行的是分类归口管理模式,这一方法有它的优点,但还要克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管理弊端,要强调对材料的“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组成一个主管领导为首,由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监督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负责材料统一管理的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形成既有分工负责,又有统一管理的管理体系,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科学确定材料的库存量,避免闲置、重复采购和浪费的现象,保证单位材料计划采购、合理使用、高效节能。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办法,统一领导是由单位分管领导统一协调,办公室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分级负责就是单位领导负整体管理责任,相关部门负职责范围内的责任,使用人负直接保管责任;归口管理是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殊性能的要求,实行专业化管理,如机由计算机中心管理,汽车由车队管理;责任到人是把单位的固定资产直接由使用人保管,明确责任,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2. 1. 3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监督的关键是内部监督,单位应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一系列的财产管理制度,使不同的部门互相牵制。包括: (1)审批制度。从材料、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到转让、对外投资、盘点,都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2)责任人制度。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有专门用途的材料、固定资产要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3)保管制度。指定专业保管员,按材料、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等设置实物明细账,序时登记;对重要的固定资产设立固定资产卡片实行专门管理; (4)清查制度。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发现不符,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做到帐卡相符、账实相符、帐帐相符。
  2. 1. 4 充分发挥报帐会计在会计集中核算下的重要作用
  单位报帐会计是联系各单位与核算中心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会计核算中心的“一线”工作人员,承担着单位会计核算的大量基础工作,所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直接关系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对单位的财产物资的增减情况,更是一个知情者。报帐会计应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应按《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及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登记单位的实物资产台帐,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帐实核对,对于经财政、国资部门审批核销的实物资产,应将核销情况及时通知核算中心调整帐户。在实物资产增加时,要核对入库单、购销合同、销货发票、支付金额是否一致,在实物资产减少时,要核对领用单、销货清单、销货发票、收入金额是否一致,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在全面核实单位实物资产增减的实际情况后,再向核算中心结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 2 从会计核算中心的角度
  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着对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任务,应切实履行对单位实物资产有效监督的职能。首先,要严把审核关,按照国家财经纪律、法规和制度进行审核,对固定资产购置,要审核社会集团购买力控购审批、政府采购手续、房屋建筑物的立项和预决算等手续是否齐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核是否按规定严格执行了内部审批手续和程序;对材料采购、入库、领用、转让、投资、销售都要审核合同、协议等相关凭证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
  其次,严格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对实物资产的取得,以实际成本原则记帐,按照固定资产标准,统一入帐口径,对材料的核算选择恰当的计价方法,并遵循一致性原则。
  再次,要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向各单位反馈会计信息,协助单位制订和落实各项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参与单位实物资产的盘点,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与单位核对帐存和实存资产,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
  2. 3 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角度
  国资部门要加强资产监管,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资产要实行制度化管理,搞好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另一方面要规范资产购置和资产处置程序,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工作流程办理,强化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的监督制约。
  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是一项连续的、繁杂的工作,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情况下,更需要预算单位、核算中心的共同努力,财政部门、国资部门、审计部门的多方监管,确保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 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 J].财政, 2003(5).
  [2] 卢建超,王绍鹏,杨玲.试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J].财会月刊.
  [3] 卜华.资产概念再探[J].财会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