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不合理因素及消解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凤朝 时间:2010-06-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和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收人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也逐渐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这一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个人收人差距拉大并非全是由市场化因素造成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不正常不合理的因素,也在扭曲和拉大着个人收人分配上的差距。认真探究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非必然性因素,并找到解决办法,对于抑制不合理无规则的收人差距是很有必要的。
    一、导致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不合理因素
    1、行业间不合理的利润水平。由于国家某些行业政策制约了行业的市场介人程度,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市场自由转移,平均利润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由此造成行业间利润水平相去甚远,导致职工收人非正常的悬殊。特别是一些行业的垄断性经营,使他们获取高额利润,如邮电、、保险、电力、铁路等部门,由于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权,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和风险,因而极易获得较高的利润,这些行业职工的收人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与此相反,那些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承担着自负盈亏风险的行业,其职工收人则缺乏保障。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传统产业,背负着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沉重包袱,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其职工的基本工资收人都难以保障。这样,行业的不同就导致了职工收入的差距。
    2、非法收入面广量大,迅速膨胀。这是个人收人差距悬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转轨时期,法规不完备,疏漏增加,造成许多经济活动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控制,既给一些人利用市场缺陷提供了意外暴富的机会,又给不法分子牟取非法收人提供了机会。其表现是:(1)非法经营。某些经营者和不法分子违法经营,从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哄骗到投机取巧、欺行霸市、走私贩私,利用各种非正当手段牟取暴利,赚取高额的非法利润。(2)偷税漏税。一些企业、单位偷漏税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个体户、私营企业和名星大款的税偷漏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严重损害国家利益。(3)国有资产、资源严重流失,而且主要被少数人侵吞。一些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无偿占有、使用国有资产资金,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或开发利用国有资源,获取高额收人,其中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流入个人手中。(4)少数国家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大搞权钱交易,以此获取巨额收入,无形中也拉大了社会成员间的收人差距。
    3、职工工资及工资外收入的提高缺乏内部制约机制。首先,国有企业尚未形成工资增长的内部制约机制,对企业发放的工资外收人也无控制办法。目前,靠工效挂钩、弹性工资制等外在约束力,不能有效调节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和收人的增长,因而出现职工工资和工资外收人双失控现象。其次,一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配秩序不规范。预算外资金及“三乱”的大量存在,使某些单位可以巧立名目,滥发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工资外收入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造成个人收入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分配秩序,加剧了社会成员之间收人分配上的差距。
    4,税收等调控手段未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对于合法的过高收人,税收手段一直不能很好地予以调节,1994年实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以后,在征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个人所得底数不清;对工资、薪金以外的收人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严重;税务部门征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对偷税抗税现象查处困难,打击不力等等。
  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不合理因素可归纳如下:(1)农业投人较少。近些年.国家基建投资不断增加,而农业基建投资增量很小。由于农业投人少.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一生产无法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影响农民收人的增长。(2)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偏低,农资价格上涨,“剪刀差”越来越大,制约了农民收人的增长。(3)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加强农业、保护农业的政策,但许多没有落到实处。“三乱”泛滥成灾,屡禁不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6、政策性因素影响到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对地区收入差距的调控力度也不够。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除条件、区位优势等客观因素影响外,政策性因素也产生了很大作用。东部地区由于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较早地建立了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各项倾斜和优惠政策不但使其形成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物资、技术和人才。结果是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开放城市、特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个人收人差距也相应扩大了。虽然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国家能用于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财力有限,因而仍然制约着地区差距问题的解决。
    二、消除不合理因素,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个人收人差距的扩大,除去必然性的一面,非必然性的、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对此,国家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对个人收人分配加以规范、调节和引导,使个人收人差距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从而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
  1、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消除不合理收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具体包括:
   (1)加快经济活动市场化、规范化进程,使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进人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功能来配置,改变因资源无偿占有造成的机会不均状况。要加强租借、使用国有资源和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接受市场的选择,改变因“垄断”或“吃补贴”造成的机会不均状况。对于那些享有垄断性经营条件、依靠某些特殊经济因素而富起来的部门和企业,可通过征收特别税费,加强财政监督等手段将其超额利润收归国有,有效制止这些部门和企业的收人膨胀。
  (3)增加对农业的投人,理顺工农业产品价格,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这对提高农民收人,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法制建设.取缔非法收入。要加快立法工作,完善体系
  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牟利行为。第一,要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人的申报制、个人收人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提高个人收入透明度,保护合法收人,减少隐性收入。对个人收人来源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约束,最大限度地防止个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得收人。第二,要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管理,取缔各种非法经营活动,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走私贩私、牟取暴利的犯罪分子。第三,要建立强有力的权力监督机制,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和检查制度,反腐倡廉,杜绝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社会丑恶现象。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建立时期各项财政政策和制度,加强治理,堵塞漏洞。从当前存在的问题人手,加强整治应包括:
  (1)深化国有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企业收人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职工收人增长失控间题,必须建立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近期内,应加强国家对企业收人分配的宏观调控,将计税工资与工效挂钩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并推广计称工资管理办法,强化企业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责任,使职工收人增长趋于合理化。
    (2)严格确定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加强管理。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是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个人收人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对地方、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与归并,纳人预算内统一管理。一二是要严格收费权限,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减少财政拨款,规范资金的使用方向,确保预算外资金不以各种形式流人个人手中。
  4、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收入
  调节体系是政府调控社会分配的关键。政府在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税收、社会保障、政府转移支付等方面。
  (1)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个人收人分配的差距,特别要依靠财税杠杆来加以调节。在税收上可以通过普遍的所得税制度调节不同阶层的收人;对高收人者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是控制收人差距的重要措施。要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加强税收队伍建设,建立和实行个人应税收人的申报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推行税务代理制,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特别是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源泉控管,切实防止高收人者的偷税漏税。这样,在税法税制完善的条件下,个人收人的不合理差距就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2)运用区域政策协调、促进各地区的经济,缓解地区间居民收人差距扩大的趋势。缩小地区间居民收人差距,主要是通过缩小经济发展差别来实现。针对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该运用下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杠杆来均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随着东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地区协调发展政策方面应给予中西部以适当倾斜,使地区之间经济互补,协调发展。二是国家要把有限资金进行重点投人,加强落后地区基础建设,为这些地区对外开放创造条件。三是通过建立国家社会收人再分配调节基金来调节地区收人分配关系,运用政府转移支付手段,着力缓解地区差距,促进落后地区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对社会收人分配进行再调节的作用。经验表明,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在克服社会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低收人者的基本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健全统一的、多层次的管理机构,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加快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步伐,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设立城乡居民贫困线,设计社会保障方案,切实保障低收人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调节个人收人分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