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浅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孟闽 张强 时间:2010-06-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化,我国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个人收人水平迅速提高。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1994年个人收人总额比1978年增长巧.1倍,高于国家和所得的增长,个人所得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由1978年的50.5%上升到1994年的66.5%,上升了16个百分点。由此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得到的实惠最多,国民收人分配明显向个人倾斜。同时,个人收人分配差距也在拉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贫富相对悬殊的现象。
  一、个人收入差距正在拉大
  1.城市与的个人收入差距正在扩大。在我国,城市居民一直比农村居民收人高。因此,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缩小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城乡间居民收人差距出现缩小趋势。1978年,农民人均年收人与城镇居民人均年收人比为1:237。1984年,两者之比缩小到1:1.56。但1985年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居民收人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一度被缩小了的城乡收人差距又逐渐扩大。到1988年,农村与城镇人均年收人之比扩大到l一2.05,1992年达到1:2.33,基本上恢复到改革前的1978年水平。1994年,农村人均年收人为1221元,城镇居民则为3179元,二者之比扩大到1:2.61,大于改革前的1978年。如果以城市20%的高收入户与农村20%低收入户相比,1994年的城市高收人户为农村低收入户的13倍,如果城乡加权,平均差距为5.6倍。
  2.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在扩大。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城市20%高收入户与20%的低收入户相比较,人均可支配收人差距(高收人户为低收人的倍数),1981年为1.7倍,1990年为2、9倍,1994年扩大到4.2倍。按户统计的人均生活费收入差趾也在迅速拉大。1987年,城镇居民生活费收人最高的10%与最低的10%户人均收人比例为3.01:1,1993年为3,81:1。1994年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人户人均收人为6837.81元,10%的最低收人户则为1734.57元,其中5.22%的困难户为1566.33元,高低相差5271.48元,差距为1:4.37。994年我国城镇居民中,20%的最高收人家庭占有全部收人的科.46%,而20%的最低收人家庭仅占有全部收人的6.04%。
  3.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作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的职工工资收人相对较低,而作为第三产业的运输、、保险、邮电、等行业职工收入相对较高。1990年职工工资收人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比为1.84:l,1994年扩大到2.38:1。金融、保险、房地产、外经贸、旅游、电力、煤气、供水、电信、运输、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比全国企业平均工资高出50一120%。金融、保险、邮电等行业存在一定的垄断经营,工资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与制造业职工工资水平低,增长速度慢形成强烈反差。按国家统计局对16个大行业的数据,以全国各行业平均工资为指数1,用工资最低行业和最高行业分别与之相比,则1978年为0.76:l:1.38,1985年降为0.76:1:1.22,19男)年扩大为0.72:l:1.27,1995年进一步扩大为0.64:1:1.43。人均工资最低行业一直是农林牧渔业。
  4.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不平衡,地区间居民收人差距继续扩大。1985年,东、中、西部收人差距为1.巧:0.88:l,1990年为1.28:0.92:1,1993年为137:0.93:1,1994年为1.41:0.95:l,1995年为1.42:0.97:1。全国各地区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1985年为1.38(广东):l(安徽),199()年为1.63(广东):1(江西),1994年扩大到2.18(上海):l(江西)。1993年,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人差距之比由1992年的1:0.69:0.66扩大为1:0.66:0.54。199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最高的上海为3436.61,最低的甘肃为723.73元,相差2712.88元,差距为1:4.75。不同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人差距也不断扩大,1991年,城镇居民收人水平最高地区(广东)是最低地区(河南)的2.巧倍,1993年,收人最高地区(广东)是最低地区(吉林)的2.5倍。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人最高的广东为6377.71元,最低的内蒙古为2503.75元,相差3873.%元,差距为1:2.55。
  5.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距。“三资”企业职工人均收人达到党政机关、科研单位职工人均收人的去一3倍乃至更多,其中企业经理人员工资已达到普通员工的10倍以上。私营企业主与雇工的收人差距更为悬殊,达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1990一1996年,国有、集体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由1.36:1:1.78扩大为1.46:1:1.92。1996年在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工作的职工平均工资为8261元,分别比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高31.5%和92%。
  总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按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测算,城镇居民个人收人的基尼系数(它是社会成员的总体收人分配状况与绝对平均分配状况的相对差距。此系数介于0与l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对收人差距越大,反之越小。国际上通常认为,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一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1978一1993年,从0.185(绝对平均范围)提高到0.242(比较平均范围);农民个人收人的基尼系数,1978一1993年,从0.21(比较平均范围)提高到0.33(基本合理范围)。若按世界银行测算,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人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88年为0.382,1994年为0.4343(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1994年做的抽样人户调查,认为我国城乡居民合计的家庭人均基尼系数也是0.4343),已进人差距较大的范围了。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用“倒U形假设”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收人差距扩大的状况。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增长的初期,收入差距会从绝对平均发展到差距悬殊阶段(基尼系数超过0.5),此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国家对收人采取调控措施,居民收人差距又会回落到合理范围(基尼系数在0.4以下)。按照这一观点,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起步阶段,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或有某些扩大,可以说是合乎常情的。在我国引起居民收人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①农业投人少。从1979年到1992年,国家基建投资增加了4.8倍,而农业基建投资仅增加1.1倍。由于农业投人少,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生产无法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影响农民收人的增长。②对农业的占有。199()年至1992年,通过“剪刀差”形式的由农业转人工业的资金分别为969亿元、1350亿元、1647亿元。从1988年至1993年,由于农村工业品的价格指数远远高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居民在此期间的价格变动中,由净得收入变为净失收人,净损失约为1000亿元,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收人的稳定增长。③国务院制定一系列有关加强农业、保护农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④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据测算,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1卯8年至1984年为5.8%,1989年后降为1.5%以下。⑤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生产费用支出大幅上涨,农业比较利益下降。
  2.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实而言,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进一步扩大了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因为,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职工劳动的质和量,而且也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资金占有和利用状况等因素。这样,不同的劳动者尽管付出了相同的劳动,但是由于他们各自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占有和利用状况上的差别,他们个人分配上的差距可能是很大的。
  3.价格结构、垄断经营和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加剧了行业间、企业间的职工收入差距。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价格改革,但价格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比价关系不合理所决定的行业间、企业间经济效益差异,进而产生行业间、企业间职工收人的巨大差异。邮电、银行、保险等行业的垄断经营,使这些行业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4.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先富与后富的经济倾料政策,使得地区间、个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地区之间因经济、科技、人才、资源、地理环境等基础条件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再加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区性优惠政策,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致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进而使得地区间、个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5.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不足。财政部门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人数测算,1994年个人所得税税源150亿元,实际征收72.5亿元,有一半以上税源流失了。据税务部门反映,高收入者偷逃税严重,个体经营者的90%、私营企业主的80%以上都有偷逃税行为。   6.少数人因非法收入而暴富。牟取非法收人的主要手段是搞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走私贩私、制黄售黄、贩卖毒品以及其他非法犯罪活动。据有关部门调查测算,1993年国家财政因回扣流失资金达300亿元,而1982年至1993年,国有资产流失达仪以6000-8000亿元,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流入个人手中。据海关总署估算,目前全国每年因走私贩私而损失的关税收人约150亿美元。
  三、关于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若干建议
  在我国的居民储蓄中,25%高收入阶层占有75%的存款额,目前收人最高的10%人口的平均收人是最低的10%人口的平均收人的4.9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一是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收人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二是从居民消费水平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4.3倍,以及有100万人拥有百万财产与近1亿人的城乡贫困人口的反差来看,实际上已出现收人差距的悬殊现象。这种收人差距拉大,带来一系列社会后果,不利于全国实现小康,不利于农业稳定,影响品在的销售市场,成为城市一些产业不景气、停产半停产、产5品滞销的重要原因,并加剧了“民工潮”的严重性,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制定一系列对策,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收人差距扩大的问题,势在必行。
  1.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转型期的种种无序现象所带来的收人不平等问题。一方面不能因为收人差距的扩大就否定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不能因为我国采取的是渐进的改革而放慢改革的步伐,从而增加改革成本。同时必须加速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公平分配和减轻贫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特别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加速二元经济向经济的转换。
  2.调整经济政策,使农民的收入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快的增长。①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继续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则是近期内提高农民收人的十分有效的政策措施。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直接从事农业、尤其是减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的数量,应是我国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政策的关键环节。③改变国民收人分配格局,让农民分享农业生产之外的市场利益。
  3.政策要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总量协调发展,为缓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莫定物质基础。①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和总体效益。②注重利益驱动,吸引和留住人才,切实增强中西部“造血功能”。③对中西部采取特殊的灵活政策,增加投入。一是以产业倾斜带动和实现区域倾斜。二是适当加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性信贷支持的力度。④加强区际经济技术协作,鼓励东部采取多种方式支援中西部。
  4.正确处理社会各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也要防止各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悬殊问题,关键是按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人、调节过高收人、保障低收人者基本生活的原则,加快个人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特别是加快劳动就业制度、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正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199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原来的8〔x幻万减少到6500万,计划本世纪末基本解决的贫困问题。
  6.改革税收体制,加强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加强税收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和实行个人应纳税收人的申报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对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个人收人的双重职能作用,推行税务代理制,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予税。
  7.依法加大时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健全个人收人分配的法规,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获利者。建立预防性制度。对偷逃税者要严加处罚,数额较大的要按刑法处理。当前,要集中处理一批社会反响强烈的大案要案,并广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