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洪波 时间:2010-06-25
  【摘要】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拓宽了港口内涵,拓展了港口与城市互动的范围,丰富了港城互动的形式,同时也决定着港城关系的发展趋势。当前影响宁波港城互动的问题主要有:港口发展趋缓致使港城互动发展的动力不足;渠道不够顺畅,影响到港城互动的实效;科技创新不足,影响到港城之间深层次良性互动。文章在最后提出新时期推进港城互动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市场化 国际化 港城关系 宁波
  
  港口和城市是人类与社会活动极为重要的集聚点,两者关系极其紧密。一方面,港口对城市发展发挥着先导性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对港口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与腹地。港城关系是港口城市发展的主线,它贯穿于港口城市发展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港城关系是的范畴,在新的时期会有新的内容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城关系经历“以港兴市”、“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阶段以后,港城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6100万吨,居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3.6万标箱,继续保持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全球排名进入前十位。2008年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6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对港城关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以宁波为例,分析研究新时期港城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对港城关系重要影响
  
  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呈现深入发展的态势,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人均生产总值是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200—2400美元,中期为2400—4800元,高级阶段为4800—9000美元。2008年从国家、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层面分析,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超过3000、6000以及10000美元,再综合考虑到人民币升值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从国家层面分析,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从浙江省、宁波市层面分析,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见表1。
  
  表1 2008年全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比表
 
   (资料来源:2008年全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浙江省、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也得到快速的增长。
  (2)城镇化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从总体上分析,进入新世纪以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都处于上升态势。2008年全国、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比率分别达到45.68%、57.6%、63.59%,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状况增强了9.46、20.97、7.84个百分点,其中浙江省上升速度最快。另一方面,近几年,城镇化增速趋缓。在2006—2008年三年中,全国、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平均增长0.59、0.37、0.16个百分点,但仍然没有改变城镇化上升的态势,见表2。
  
  表22000—2008年全国、浙江省、宁波市城镇化变化对比表 (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局以及宁波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公报。)
  
  (3)市场化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经过30年市场化改革,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经济市场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发布了《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客观地揭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新进展,并运用可比的指数测度体系及方法,得出了2006年中国经济市场化指数达到77.7%的结论,较2001年69%相比,提高了8.7个百分比。目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地位的国家已达77个国家。从浙江省、宁波市层面分析,市场经济历来比较发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4)国际化处于加速发展之中,但面临国际风险的考验。2008年中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59.17%、68.25%和118.85%,与2000年相比,中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分别提高了15.05、30.04和66.46个百分比。但受国际危机的影响,外贸进出口增速趋缓,见表3。
  
   表3 2000—2008年我国、浙江省和宁波市外贸增长对比表
 
   (资料来源:2008年全国、浙江省以及宁波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对港城关系的影响
  (1)进一步拓宽了港口的内涵。港口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所谓“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重要,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拓宽了港口的内涵,为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增强动力。海港建设深水化、海港设施化、海港管理信息化、海港布局一体化和海港经营多元化等,为提升港口城市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拓展港口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品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而现代空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临空产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信息港的建立与推广,突破了原有资源、空间布局等条件局限,大大拓展了港口内涵。
  (2)进一步拓展了港口与城市互动范围。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初期,港城互动主要局限于中心城区,空间范围十分有限,产业链也十分有限,主要是轻纺产业、日用品工业。以宁波为例,长期处在河口港上游阶段,港口与城区关系密切,主要发展机械、化工、轻纺、日用品等产业,工业规模十分有限,1978年全部工业产值仅为15.79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只有8.62亿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拓展了港口与城市互动范围,空间范围扩大,产业链延长,重化工业已经有相当比重。200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0937.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990.5亿元,总量居前四位分别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这一产业结构与1978年以前相比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产业竞争力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临港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宁波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3)丰富了港城互动的形式。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初期,港城关系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港口与区域的关系、港口与产业的关系、港口与城市的关系。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充实了港城关系的内涵,形成港口与区域、港口与产业、港口与城市、港口与环境等几个方面交叉立体互动的格局。在港口与区域关系上,强调港口必须为区域发展服务;在港口与产业关系上,强调依托港口实现产业的高度化与国际化,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产业发展服务;在港口与城市关系上,强调港口必须为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服务;在港口与环境关系上,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港口与自然协调发展。世界各国港口城市发展表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决定着港城关系的趋势。在化、城镇化、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发达国家港城关系经历从临港工业推动的港口、城市一体发展,到工业转型期的港口与城市空间的分离及职能的分离,再到上世纪90年代滨水区的再开发,见图1。
  
  图1 西方国家“港-城”关系演变阶段
 
  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整体推进,使后发的港口城市有可能避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转而采用新加坡模式,通过创新与化,走港城深层次、多渠道融合的道路。详见图2。
  
  图2 新加坡“港-城”关系的演进阶段
 
  (资料来源:刘冉等:“新加坡“港-城”关系转型的经验借鉴”世界地理研究,第4期。)
  
  二、宁波港城互动上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宁波在实现港城良性互动上取得的显著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港城关系的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港口发展趋缓,致使港口城市互动发展动力略显不足
  进入新世纪,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港口吞吐量增速明显放慢。2008年1月份至2009年2月,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以及集装箱运量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2009年2月,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量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2.62%、-21.90%,与青岛(3.9%、2.2%)、大连(2.7%、-0.3%)等相比,宁波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宁波大海港、小空港格局迟迟没有改变,也影响到产业和城市的发展。2008年宁波机场货邮吞吐量只有3.98万吨,全国排名第26位;旅客吞吐量357.43万人,全国排名第30位;起降架次3.40万次,全国排名第33位,见表4。
  
  表4 2008年以来沿海各港口城市空港营运状况对比表
 
  2、渠道不够顺畅,影响到港城互动的实效
  畅通多种类、多方面互动渠道是实行港城互动的基础性条件。近几年来,港城互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琏渠道还不够延伸、不够顺畅。产业琏是港口与城市相联系的基本渠道。宁波临港工业是飞跃式嵌入,与本地其他产业缺乏联系,这不仅影响到产业的升级,也影响到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近几年来,政府一直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但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另外,临港工业与临港服务业缺乏协调发展。根据国外的经验,伴随着临港工业的发展,临港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如港口物流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发展趋势十分良好。相比之下,宁波临港服务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这不仅影响到产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港口功能的发挥。二是空间琏渠道还不够顺畅。产业琏是港口与城市相联系的另一基本渠道。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为: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二区即以余姚南部四明山麓前沿至东钱湖、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区。T轴为杭州湾南岸滨海线与沿海国道等干线构成的T字型发展带。这一空间布局结构并没有考虑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建设等因素,也没有考虑宁波港口内涵不断变化的因素,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与充实。
   3、科技创新不足,影响到港城之间深层次良性互动
  根据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先进城市的经验,重视科技创新、大胆运用科技创新技术与成果,是新加坡、香港避免由港城分离造成城市衰退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宁波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以专利授权数为例,与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详见表5-6。 

  
   三、推进港城深层次互动的对策建议
  
  当前推进港城深层次互动的基本思路:围绕新时期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发展观,牢固确立统筹理念,坚持协调性、科学性、渐进性和人本性的原则,实施港港联动、区港联动、港城联动、港桥海联动,顺势而为,采取多种措施,创新互动模式,拓展互动途径,提升互动质量,切实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调整港口政策,发挥港口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带头作用
  海港是宁波发展最大可利用的资源,当前要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整合宁波、舟山两个港口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加快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码头建设,继续完成港区布局。要加快发展港口后勤服务产业,进一步引世界级班轮公司进驻。采取优惠政策,如减免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收费等政策,立足浙江,开辟江苏、江西等外贸货物来源渠道,扩大港口腹地。依托现有金华、义乌、绍兴、余姚及衢州5个无水港,延伸港口职能,不断扩大港口腹地,实行有水港与无水港的联动发展。加快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步伐,倡导跨区域、多元化、国际化经营理理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必须加快空港、信息港建设。启动栎社国际机场平滑配套机坪扩建工程,建议组建宁波机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外航空运输及旅客提供地面保障服务。与此同时,还必须从更新技术、加强服务方面着手,加强宁波信息港建设。
   2、调整产业政策,提升产业联动发展水平
  依托海港优势,大力发展带动力较强、产出效益较高的临港制造业与临港服务业。以重大关键及成套设备、数控装备、船舶修造、汽车及零部件、物流设备等为重点,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装备成套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国际化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依托北仑港区、保税区和开发区,发展壮大国际货运枢纽转运型的北仑物流主园区,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加快培育优质、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战略海外有实力的公司,大力发展临港服务业。
   依托空港优势,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应当借鉴北京、上海、天津成功经验,以机场为核心,以栎社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航空客运、货运、物流、机场购物、休闲度假、商务以及与机场相关的其它产业,从而使机场及其附近成为一个多功能经济体。依托信息港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推进TD-SCDMA建设为契机,以宁波国家科技园区和软件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发展3G产业。加大市软件产业发展资金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整合利用好我市现有的扶持信息产业的相关财政资金,打造3G产业的“宁波品牌”,将宁波软件园建设成为3G产业发展的最佳园区。
  3、调整城市发展规划,优化空间结构
   为了适应港口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从多个层面适度调整城市规划,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利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快推进之机,规划筹建环海城市带。未来的环海城市带将以海港为依托,以跨海大桥为纽带,以环海产业带为基础,将宁波滨海带与舟山本岛以及附属诸岛串联起来。就宁波方面而言,要抓住有利时机,壮大、延伸杭州湾南岸滨海线,做好与舟山的对接,并配合象山湾跨海大桥以及沿海第二条高速公路修建构筑新的沿海发展带。
  中心城范围内应当适度调整发展方向。在重点向东、向北发展的同时,尽早启动中心城市的西延与南伸。向东发展,加快建设宁波东部新城,是拉开城市框架,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大举措。向北发展,也是为了迎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需要,主动接轨大上海的客观需要。为了更好地拉开城市空间框架,适应空港与产业互动的需要,还应当尽早启动城市的西延与南伸。西延就是依托现在海曙区西部、鄞州西部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中心城市向西发展,构筑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城区与临空产业集聚区。向南发展,就是要整合奉化与鄞州区的资源,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把奉化市纳入到中心城区,扩大中心城区的规模。
  4、调整科技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发展高科技以及服务临港经济的发展作为宁波科技发展重要方向,突出时代特征与宁波特色。大力支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群。着力解决港口设施现代化、港口管理信息化、港口产业一体化等存在的技术难关,为临港工业升级和临港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合结合的科技发展模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发挥政府、市场、高校、研究机构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增强高校、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和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国内、国际合作,提升科技发展水平。
  
  四、结语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给港城关系带来了新课题与新挑战。以宁波为例深入研究新时期港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有助于加深对新时期港口城市发展的认识;从现实上讲,对于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