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以我国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为对象,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网络信息消费观念,提高识别能力,利用网络信息。同时,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引导,使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网络 信息消费 消费特点 问题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越来越普遍地进入了人们的消费领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特殊的信息消费群体。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的网民总数达到2.1亿,年增长率达53.3%。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大专、本科学历以上的人群占36.2%。网络信息消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是指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高层次消费活动。信息时代刺激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要求,上网己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时尚。受信息产业的影响,大学生从信息消费到网络信息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信息产业尚不发达,提供信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使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相对狭窄,同时受价格影响,一些较的信息消费手段尚不能在大学里为大学生所利用,此时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的手段主要维持在信件、收录机、电话、电视,以及书报杂志等传统的消费形式上。
(二)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现代信息消费手段使用提供了物质基础。90年代初期固定电话的增容、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的上市大大丰富了信息消费市场,特别是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现代信息消费手段得到了较充分的使用。大学在这一时期,校园内的网络使用得到了发展,为大学生信息消费提供了契机。
(三)增长阶段。从1997年至今,我国的信息化运动快速起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大学生信息消费手段的进程。先进技术在信息产业中的运用使新兴的信息产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网络信息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四大媒体。从高校来看,电脑自1997年以来开始进入大学生宿舍,大学生个人拥有电脑从无到有,校园内的电脑热不断升温,目前校园网及远程等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公共媒体和高校数字图书馆相继开通,大大丰富了信息资源,有力支持和带动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刺激了大学生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二、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特点
(一)消费的目的。从总体上说,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新信息, 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具体来说,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目的依次为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邮件、网上聊天、网上学习、游戏和其他。上网可以快速获知国内外新闻和热点问题, 所以浏览新闻成了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首要目的。这些消费的目的可以满足学生在情感、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二)消费的内容。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内容包括: 一是机和网络方面的信息; 二是有关本专业的学术动态、研究与发展信息, 以及相关学科的信息; 三是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 四是上网获取就业信息; 五是部分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继续求学读研究生, 因而对考研信息的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六是一部分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科普知识和其他知识。
(三)消费的需求。消费需求是消费行为的动力。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需求来自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他们自身的求知欲, 外因则主要是外界施加给他们的要求和压力。就内因而言, 网络信息以其海量和新颖,既提供给大学生们广阔的学习空间, 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信息动力。在信息动力的驱使下, 高校学生积极利用网络, 消费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自身学习、求知、娱乐、交友等方面的需求。从外因看,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时代, 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 使得大学生倍感压力, 不得不通过上网及时了解科技进步情况; 另一方面, 为了获取就业和考研等信息, 上网成了高校学生必做的功课。此外,为了完成作业或撰写, 大学生们需要查找大量相关资料。
总的来说,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己经普及,在消费方式上,注意信息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在消费内容上,较注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信息具有知识性。时代性与趣味性。可以说,网络信息消费既体现出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辅助学习的共性,也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和不同的消费偏好。
三、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网络信息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但也应该看到,一切新生事物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路顺风的,随着网络消费的发展,一些不良的现象也随之出现。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索取和存取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监控机制,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良信息和无用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之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消费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
(一)“网德”教育急需加强。“网德”其实就是网上道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性质相同,但由于网络匿名、虚拟的特点,在网络上对人进行道德约束要比在现实生活中困难得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网上“恶搞”、网上色情、网上诈骗、网上剽窃、网上发泄、网上诽谤、网上造假等现象此起彼落,已成了公众生活中的一大害。显然,当前的网络绝非净土,我们虽然在网民人数上达到世界第二,但我们的“网德”在世界上排第几,还有待事实去验证。为何一些年轻网民对“网德”不当一回事?不言而喻,把网络视作一个没有束缚的“自由世界”是个误导。一些青年人以为网上是不需负责的,是可以任意发泄的。显然,树立“网德”就需要正确认识自由与束缚的关系。其实,这个道理与交警岗上那句名言“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一样”,没有网络约束就没有个人网民个人的真正自由。假若“网德”下滑,那么,互联网也不再是姓文明,而是会蜕变成人见人怕的怪物。因此,树立良好的“网德”是每个网民,尤其大学生都需注意的一个严肃问题。
(三)网络“毒品”急需抵制。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提供的信息之多,涉及领域之广,更新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只要上网进行信息消费,随时可以查找到有关国际、国内、、、文化、、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最新资料。网络信息的丰富、及时和高效性为大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发送到网上,这些信息中不乏宣扬暴力、色情、种族歧视的“电子毒品”。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处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从而使得这些学生对网络极度迷恋,进而成为病态的网络迷,一日不上网便浑身不自在,精神疲倦,严重影响了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到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的影响,网络青年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电子毒品”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它使得大学生沉溺其中,意志消沉,造成浏览不良信息成瘾,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四、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消费的性质和特点,扬长避短,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这是解决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负面影响和主要障碍的根本所在。
(二)政府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管力度,提供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政府必须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使网络信息消费规范化。运用、经济手段以及各种微观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尤其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消费供给者和中介者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准入管理,确认市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严格规定其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经营方式,对不遵守规定,触犯法律的要严厉打击予以及时清理。
(三)净化网络信息消费环境,培育高雅的校园文化。加强信息控制研究,净化网络信息,是保证大学生良好网络学习环境的重要技术要求。高校可采用电子巡查软件,锁上不宜被大学生网上调阅的信息和访问的地址,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四)增补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网络信息消费道德教育,用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他们对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使其明白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被公认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在网络中同样要提倡。
五、结论
当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看到,网络信息消费从总体上来说,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网络信息消费过程中的一些负面的、潜在的问题是决不容忽视的。面对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消费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加以分析,遵循网络消费的客观,采取积极的对策,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步入健康向上的发展轨道。
[1]陈南,关于信息消费的思考,信息化建设,1999,05
[2]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6),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陶伟军,从消费热点看信息消费,消费经济,1998,04
[4]李瑛,对网络时代网络消费的思考,商业研究,2007,12
[5]李承安,论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商业研究,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