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一、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困境分析
由于新经济组织党建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思想观念上缺乏普遍的价值认同、在传统的基层党建体系中没有积淀、在现实的非公经济组织运作层面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在本身的角色定位上存在着一些模糊性,所以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开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1.思想观念上的困境。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首先要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明确的认识和自觉的意识,真正从内心接纳它。但从实际情况看,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各方对此都存在着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提升不到位的问题。一些企业主认为在自己的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给自己套上了枷锁,是共产党要插手自己的生产经营,最终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充公,因而对设置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充满了敌意、排斥、不接纳、不认可、不支持、不配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本身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企业的雇工,真正给党员带来直接收益的是干好雇工的活,而不是参与党的活动与工作,因而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更看重的是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而不是发展和政治前途。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不强,对党组织的工作接受程度低的问题。
2.人力支持上的困境。这里所说的人力支持上的困境,就是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队伍和党务干部队伍在推进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困境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构成复杂、数量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许多党员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不去主动转接组织关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经济效益和发展状况起伏大,这在高度开放和灵活的企业用工制度下,会直接导致党员流动的常态化,无形之中增加了党员管理的难度。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务干部几乎都是兼职,由于要把工作重心和大部分时间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他们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尽心尽力去抓党务工作;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选择和配备一个合适的党组织书记越来越难;等等。
3.作用发挥上的困境。党组织的存在要以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为前提,但一些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却陷入了一些无法理清的困境之中。一是混淆了“建党”与“党建”的关系。将发挥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搞好党组织设置和多发展党员,而不去专心探索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方法,不专心去教育引导党员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生产经营。二是混淆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将发挥作用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在生产经营之上之外谈党组织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使党建工作无法融入生产经营中,当然也就不为私营业主所认可。三是混淆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关系。一些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时不是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而是出于各种目的去“拉偏架”,挑动职工群众与私营业主的矛盾纠纷,甚至公开站出来与私营业主直接对抗,成了运动员而不是裁判员。四是混淆了“业主”与“雇员”的关系。产权关系直接决定领导关系,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老一套搬了过来,插手、干扰甚至企图左右私营业主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企图由雇员变身主人。这就加重了私营业主的反感和对党组织的戒备心理,给党的活动和发挥作用制造了人为障碍。
4.运行保障上的困境。一是制度保障“空”。党章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没有明确的政治定位,只有一些原则性的工作要求、方针和发挥作用的规定,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机制程序规定,这就造成开展起工作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二是经费保障“难”。一些地方党委虽然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实际到位的数量与需要差距太大;基层党委、行业或部门党组织则没有能力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很多时候,经费保障的希望就寄托在私营业主身上。但大多数非公经济组织却没有党组织活动方面的预算,许多私营业主更是认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关系不大,因而也不愿自觉地出钱支持。三是领导体制保障“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领导体制往往直接影响工作成效。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组建的专门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管理的统一机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存在着多元和混乱的问题。
二、新经济组织党建的路径设计
1.加大同步组建党组织力度。针对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组建率低,造成党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的问题,今后我们应该加大在新经济组织中同步组建党组织力度。切实保证在新的经济组织出现后,凡条件具备的,要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对于暂时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合、上挂、区域统筹等多种形式组建党组织;还可以采取先期向没有党员而员工较多的新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具体说来,在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要主动开展,党组织设置应同步进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党组织应与企业同步建立,在中方员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广好的经验,根据形势变化推动党建工作;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租赁、承包了国有、集体企业的,原国有、集体企业中的党组织不能取消;在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凡具备条件的,都要抓紧建立党的组织;组建跨乡跨村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时,可以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按照党章规定同步建立党组织。
2.壮大党员队伍。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采取一切措施壮大党员队伍。主要途径有二。一是市场输血。所谓市场输血,就是在非公经济组织招聘职工的时候,要重点依托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通过市场化双向选择的形式,有比例、有计划地将优秀的党员应聘者输送到非公经济组织中,以此来充实壮大党员队伍。那些党员人数严重不足、规模又日益壮大的非公经济组织,在招聘员工时有关部门更要保证使其招收一定数量的党员员工。二是组织造血。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已经建立党组织的,要由党组织根据上级党组织拟订的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将符合党员条件和党员标准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入党。要重点在青年职工、技术骨干、管理层干部中发展党员。私营业主不是党员的,应该首先发展私营业主入党。非公经济组织中正在筹建或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其发展党员工作由负责其党组织组建工作的相应党组织承担,派驻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或协调员具体负责组织落实。
3.党组织发挥作用要围绕各方利益共同点。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新经济组织党建能不能长久开展下去、成效如何,很关键的一点是要看党组织能不能寻找到私营业主、职工群众与党组织三方利益的共同点。一般说来,私营业主运作非公经济组织是要追求更多的利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职工群众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工资福利待遇,这就需要与私营业主同心把生产经营搞好;党组织要发挥自身的政治职能,必须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非公经济组织的良性发展。因此,三者之间就有了利益结合点和共同点,党组织以此出发制定各方都认可的党建工作思路,就能够解决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的难题。 4.重点抓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党建。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规模和影响较大、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党员数量较多的企业上来,通过重点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带动和促进其他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党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凝聚力。因为抓住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就抓住了非公有制企业的主体;抓好在这类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就会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局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按照中组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定义,“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为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从业人员在50—9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缴纳税收和吸纳劳动力四项重要指标均占非公有制企业的60%以上。同时,这些企业比较平稳,职工人数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其他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共26.6万户,已单独建立党组织11.7万个,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总数的74%,占这类企业总数的44.2%,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5.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主要举措应该包括:第一,完善保障。要在有关法律中逐步完善党组织设置、发挥作用、与私营业主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条文内容,以使党组织的地位在法律上得到稳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第二,扩大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可以采取: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出面,设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活动基金,吸收企业家和社会人士赠款捐款,再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将吸收上来的资金拨付到辖区内各个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手中;通过吸收私营业主、高级管理层入党,积极争取他们的资金支持和经费投入;财政列出一部分专门预算,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等等。第三,抓好党务人才建设。可以探索独立培养和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选聘的路径,造就既懂经济又懂党建的党务干部,并将党务干部的选聘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纳入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储备序列,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6.提升新经济组织党建的领导水平。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展开,其整个的发展过程都要在党的掌控之下进行。因此,提升对新经济组织党建的领导水平就成了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坚强后盾。
第一,改革完善领导体制。现行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领导体制比较多元和混乱,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状态。为此, 改革完善其领导体制可以采取两个途径。一是形成领导合力。保证形成领导合力,就要求地方党委统筹规划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模式,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工商部门在进行非公经济组织审验、登记和监管时要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给予指导,拓宽地方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联系沟通渠道,争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配合,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齐抓共管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局面。二是建立属地化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要着力探讨建立以非公经济组织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为主,工商、税收等业务部门管理和非公经济组织所属行业部门管理为辅的所谓“条块管理、以块为主”的属地化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第二,建立领导责任制。要建立由地方党委书记负总责,组织部长具体负责,各个相关单位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通过定期召开协调沟通会,领导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第三,建立领导联系点。地方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选择一到两个非公企业作为联系点,加强对其党建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党组织发挥作用中的实际困难。
第四,创新领导策略。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领导,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创新领导策略方针。我们可以借鉴山东等地的经验,按照“五衔接、双带动、两覆盖”和“五促五带”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为突破口,全力组织实施“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工团共建”工程,健全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台账和季度上报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造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