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中国电谷”建设的现实条件及发展战略
[摘要] 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保定市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电谷”。本文通过分析保定建设“中国电谷”现实条件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促进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措施。
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改变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已成为关乎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保定市提出打造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中国电谷”。本文将分析保定建设“中国电谷”现实条件的优势和不足,并借以探讨促进“中国电谷”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保定“中国电谷”现有条件的优劣势分析
1.雄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是保定“中国电谷”建设的最大优势
保定高新区是目前全国惟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新能源)”,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为保定市建设“中国电谷”创造了最大优势。
(1)龙头实力雄厚。例如,天威英利是国内惟一具有全产业链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系统的生产企业,其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居全国首位,现已在美国纽约证券主板市场成功上市。中航惠航公司是国内目前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的风力发电叶片生产企业。
(2)产业集群优势已经显现。现已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核心,以新型储能材料、输变电设备、电力与电力自动化、高效节能设备、生物质能为配套的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集群。
(3)新能源产业研发优势明显。目前已经拥有5家国家级、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140个,取得新能源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80项、科研成果300多项、专利450项。中国首家风电叶片自主研发机构华翼叶片研发中心在保定成立,15名中科院院士和一批风电领域专家成为该机构技术后盾和新能源基地顾问,中国风能协会、中国风能网站、中国风能杂志全部设在了保定高新区北京办事处。
2.能源短缺背景下的政策支持是“中国电谷”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势
(1)国际社会关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文法案《京都议定书》规定,缔约国必须促进、研究、发展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螯合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先进新技术。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二,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改变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是我国的当然责任,更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电谷”建设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国家和产业政策的支持。
(2)新能源产业是保定市的支柱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中国电谷”建设将有力促进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其建设也必将得到地方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保定市政府已出台《关于鼓励投资“中国电谷”建设的若干规定》,并在项目用地、资金、产品应用等等方面给予了“中国电谷”极大支持。因此,能源短缺背景下的政策支持为“中国电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区位环境优势不足,智力资源劣势明显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京深高速、津保高速、京广铁路、神黄铁路贯穿其中,150公里范围之内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三大航空港以及天津港、黄骅港两大海港;保定市是全国优秀城市,拥有众多独特的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清西陵、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保定军校广场等。因此保定市已经具备了高科技产业创业所需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但是,保定市还仅是一个中小城市,其空中和海上交通的便利性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京、津、冀,而与近邻京津相比,其收入水平不如二者高,市内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也不及二者完备,因此,其区位环境优势并不突出。
在智力资源上,保定市虽拥有全国电力行业的最高学府华北电力大学,以及全省惟一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在内的另外十几所高等院校,但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类型的侧重点而言,当地的智力资源远不足以为“中国电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保定市在着力建设地方院校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度。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注定了保定市地方高校要为“中国电谷”提供适宜的人才供给将会任重道远;而在吸引外部人才上,保定市无论在工资待遇还是在环境的吸引上,均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因此,智力资源将是保定“中国电谷”建设的最大难题。
二、保定“中国电谷”发展战略探讨
1.完善和具体落实对“中国电谷”建设的支持政策
产业基础条件是保定市建设“中国电谷”的最突出优势,但目前也存在着产能不足和原材料、技术、资金的制约问题,因此,需要对政策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具体落实对“中国电谷”建设的支持政策。
从国家层面,应尽快将“中国电谷”纳入国家级项目,在政策、资源、资金上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首先,启动新能源研发和推广的税收支持政策。不仅包括对新能源设备产品研发的支持,也应包括对新能源应用的鼓励,向新能源技术和设备的购买者、新能源电力的用户、采用新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建筑开发商、推广应用新型节能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其次,加大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支持。国家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各个环节给与专项、贴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建立重点企业融资上市的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使之快速上市融资。再次,给予新能源产业特殊的土地政策,使其有充足的空间。
2.建立适宜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制度
为改善智力资源供给现状,保定市必须从政策和制度入手,建立适宜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制度:
(1)谋求“中国电谷”与高校的有效合作,培养和吸引国内高校人才。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形式;或与高校开展项目和技术的合作研究,以横向课题的形式使高校的科研力量参与“中国电谷”建设;或直接在高新区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建立新能源人才培训基地,从高校选拔高级专业人才开展新能源与能源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2)加大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国内外广招人才。“中国电谷”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仅靠高校还不足以满足,因此尚有必要在国内外广纳贤才。对行业内确为掌握尖端技术的极少数拔尖人才,可以考虑按国外待遇标准对待,在住房、工资、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给予减免优惠。
(3)不论任何来源的人才,均需采用各种方式实施激励政策,使人才不仅能够引进来,还要能长久地扎根下去。同时,还要注重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3.以企业跨市合作作为技术瓶颈的突破和解决之道
当前,“中国电谷”的发展面临原材料和技术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困境,不仅需要与地方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更需要企业之间对技术联合攻关,以战略合作突破原材料和技术的瓶颈。鉴于目前各省市也都在加紧建设新能源产业,喊停任何一方的建设都是不现实的,但各地方割据和封闭发展则势必导致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因此,企业之间应考虑走向合作,对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除企业本身的努力外,政府应对此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促进各地分工协作,营造一个以新能源产业具备突出优势的地域为中心,多个地方研究和建设机构为分支的合作竞争并存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
技术、资金、人才、政策、制度和是任何高科技产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保定“中国电谷”建设也不能例外。而这些要素的获得,需要企业、政府、机构、界的通力合作。“中国电谷”目前正处于“爬坡”阶段,政策和制度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国电谷”的未来发展。保定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开创了“中国电谷”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建设局面,相信河北省政府乃至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具体化支持必将迎来“中国电谷”更加美好和成功的未来。
:
[1]《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保定市发展改革委员会,2007年8月8日
[2]《京都议定书全文》
[3]《保定中国电谷政策汇编》: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编印,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