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因素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志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 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

  [论文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伴随着其固有的矛盾,矛盾会有不和谐性甚至对抗性,因而需要引导市场经济向着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方向健康发展,发挥其和谐因素的重大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不和谐现象?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始终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发展。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日益渗透到我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层次,它作为一种利益激励机制不断地激活各种经济主体,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当今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也出现了竞争过度和竞争失范等不和谐现象,自由竞争作为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一个方面,它在有效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失衡、社会公平对效率的屈从等不和谐因素日益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呈现两极分化的势头。我国基尼系数已经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当前已达到0.45—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在1985—2003年的18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只有4.3%。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乃至同属公务员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收入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惟利是图”的畸形利益驱动机制带来“竞争失范”并导致经济安全隐患丛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就连食品医药行业也有也不惜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坑害顾客;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促进销售,不惜购买洋垃圾,致使本国厂商和消费者遭受无端损失;诸多煤炭企业也不顾生产安全,导致矿难事故频频发生,数以千百的矿厂员工死于非命;2004年全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860人,发生特大事故117起,死亡1695人。所有这些都严重引起民众的安全恐慌、诚信危机以及其他不良的社会心态和风气。从不久前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劣质奶粉、高露洁牙膏被指致癌,到最近的雀巢奶粉事件、哈根达斯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强烈冲击着公众的消费信任。? 
  第三,市场经济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环境。市场竞争在给人们带来许多利益刺激与动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挑战和压力,过度竞争已使许多人造成精神抑郁、心理失衡及社交障碍。于是,自暴自弃乃至自杀身亡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铤而走险、敲诈勒索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整天沉迷于虚幻的世界或者索性“离家出走”。我国每年因抑郁症而自杀者就达到80万之多,他们或因人际关系恶劣或因事业受挫,或因工作压力加大乃至失业下岗最后导致抑郁自杀。据《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共同进行的一项精神健康调查显示,中年干部近半有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不健康倾向。如此种种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市场“竞争失范”严重影响社会事业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规则在文化事业的过度延伸,成为竞争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新闻媒体的过度市场化运作,由于缺少必要的诚信基础和监管程序,导致广告信息的失真、误传,有的甚至有意设陷欺诈;许多所谓的“民营企业”利用母体公司的国家资源赚取高额利润造成明显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人才市场中纯竞争性操作,使当前本科毕业生月薪跌至800元,博士月薪跌破1500元,这对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带来严重挑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存在差异的和谐?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征程中,要利用好本世纪初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我国的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社会稳定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会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增加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另外,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较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机制和规范还在探索和协调之中,社会群体之间的博弈尚未达到比较规范和比较均衡的程度。所以在一定时期中,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多发和激化是难免的,但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甚至动乱,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和谐。
  当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并不只是我国面临的独特课题。事实上,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解决社会和谐问题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必然面对的课题。建设和谐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其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利益格局。和谐是和而不同,将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意味着对利益差异的承认,因为没有差异,就谈不上和谐。从逻辑上说,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在差异基础上所达成的和谐状态。? 
  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中的利益乃至社会差异指明了方向。换言之,和谐社会不会自发形成,而要借助政府“有形之手”适时适度地调节。市场不但以差异为前提和动力,也以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为条件。市场是一种辩证的矛盾统一体,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和谐:分工就是合作,交换就是互补,没有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不可能有生产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完善市场经济要求的不是单纯的差异,还要求实现差异的和谐与和谐的差异。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无形之手”,其实质性的主张就是寻求一只在差异中促成和谐的手,一只市场自发的手。但由于存在市场缺陷,仅靠“无形之手”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必须依靠政府干预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 
  如何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协调?一方面,要用制度安排来调整市场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差异说到底是利益的差异,和谐包含对利益的协调。不在利益分配制度上对市场自发机制采取一定的弥补,就难以引导和影响差异的走势,追求社会和谐的努力就很难产生效果,和谐社会就缺乏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具有自发性质又获得了经济上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为掌握各种资源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但没有充分照顾到弱势群体。当前迫切需要搭建建设性的政策架构,由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和发展社会事业,发挥政府作为各种利益群体中介人和协调人的作用,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方式,促使社会财富适度转移,扭转差异扩大的趋势,缓和利益矛盾,实现在适度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差异与和谐的协调要靠的差异观和动态的和谐观。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不是绝对排除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冲突的社会,而是冲突被良性化、制度化了的社会。除了由国家或政府担任中介人,采取直接介入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的、社会的等不同方式,借助明确的规则约束,让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体制化的平台(如集体协商或谈判机制等)直接沟通和博弈,从中产生能够为各群体所接受的利益分配格局。经过制度化、无害化和建设化的处理,有效利用冲突的激活效应,同时又可避免由冲突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实现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也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承认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承认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权利和权益的基础上,对已经存在的差异格局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和协调。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协调,但利益协调也是有限度的。一切现存的秩序都需要有合理化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解释而被相关各方接受和认可的过程。只有综合发挥利益协调、良性冲突和合理解释的作用,才能够在利益分化和差异的基础上,实现认知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社会和谐。? 
  
  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容性?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表述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的已经积累多日,有的还只是苗头刚露,但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已经对社会和谐构成了威胁或形成了潜在的威胁。我们应该面对客观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思路,是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达到相容。?    1.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市场经济决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缺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初,人们已经广泛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也有其负面影响但是,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缺陷,并不等于就能消除产生的负面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搞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就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着。例如,市场经济在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方面的滞后性,容易产生供求关系的混乱;在生产经营中容易出现外部性问题,导致社会总资源的浪费在收入分配中依贡献大小为标准,必然产生收入差距,导致两极分化;为追逐个体利益而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态度淡漠;为追求高额利润,出现垄断;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商业欺诈等。但是,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在激励社会潜能方面在促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方面,都有其他经济体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有充分必要的存在理由,的教训和改革的成就都证明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在谈论市场经济的缺陷时,前提是要坚持市场经济。任何经济体制都有自身的缺陷,在选择经济体制时要权衡利弊,不能因为有缺陷就“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继续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不能搞资本主义。中国有10多亿人口,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1%,而大多数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在中国没有稳定的局面,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别说实现小康与和谐,就是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条是要坚持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避免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经济基础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一项也保不住;社会主义的价值不存在了,大人民群众就不会答应。当然,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坚持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不矛盾的,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和同步富裕,要把鼓励先进、鞭策和帮助后进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策和保证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发展市场经济取得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也不是一概地反对资本主义,对于人类所创造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 
  3.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实事求,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公有制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既与市场经济有关联,也与国家政策有关联,但主要的问题是体制上,特别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像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些国有效率低下等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产权主体不到位、权责不明确、体制外非法运作等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市场经济或者社会主义的屁股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多元化,但它并不排斥国有经济,更不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社会主义要求公平和共同富裕,但它并不打击其他经济形式,更不必然产生国有经济的低效率,生产效率的高低是由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决定的。所以,解决问题不能通过简单地否定市场经济,也不能依靠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办法,而只能通过建立企业制度,实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在企业集团来实现,通过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当前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其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规则不相适应产生的,另一类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缺陷导致的,第三类是法律、政策、体制的不完善造成的。这三类问题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相互交叉在一起并且互为因果、互为影响、劣势互补,以至于使社会主义不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像市场经济,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也并不成熟,两者都正处于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中,都有“不够格”的地方,在两者的结合中出现问题,有不可避免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些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一定的“成长期”和“磨合期”,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成为否定社会主义和否定市场经济的理由。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市场主体素质不高、产权不明晰、法制不健全等。当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与这些不良因素共栖时,就会孕育出一些畸形怪胎,上述有相当多的问题都属于此列,而且这些问题还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严重地危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能力能不能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不能构建成功,在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上述那些突出的问题能不能得到切实解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 
   
  ?[参?考?文?献]? 
  [1]景天魁:《解决收入分配矛盾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9日。? 
  [2]丁开杰:《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 
  [3]张圣兵:《构建和谐机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4]谢立中:《和谐社会:发达国家的启示》,《解放日报》2005年3月20日。? 
  [5]徐立青:《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差异与和谐》,《青海社会》2005年第4期。 
  [6]牛先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