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服务社会化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消费服务业 消费服务社会化 闲暇时间 消费观念
论文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时期,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按国际惯例,已进入“高额消费阶段”。这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起点,也是消费服务社会化迈向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而且,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内涵
消费服务社会化,是指个人消费领域的服务不是由消费者个人提供,而是由社会来提供,消费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购买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家务劳动社会化和社会公共消费服务,其实质是消费过程中服务的商品化。
消费过程的服务活动大致包括:消费过程之前的加工、制作、整理等服务活动。比如食品的加工、服装的裁剪等。消费过程中所需要的服务活动。比如餐具的清洗,衣服的清洗,鞋类的清洁,房间的整理、家具和家用电器的维修保养、报刊传递、房屋维修、送货服务等。与家庭的繁衍功能有关的服务活动。主要是孩子、老人、病人的照顾,子女的及与其相关的服务等。
消费服务社会化依赖消费服务业的发展,消费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消费自给性比重逐渐下降,高品性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在由自给性消费向商品性消费的转化过程中,又分为消费品的商品化和消费服务的商品化两个阶段。其中,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它一般与城市化,城市化和农业商品化的过程是相统一。这一过程,在我国上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消费服务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费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达到较高阶段为前提,以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为条件。
消费服务商品化的发展必将使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增加,闲暇消费增加,并推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重大改变,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而且,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从社会经济、居民生活质量、个人全面发展的不同角度看,消费服务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消费服务社会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闲暇时间的增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多少则与消费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消费服务的社会化可以将消费者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身心的恢复、娱乐、学习、社会交往等,从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竞争很激烈,不但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认真工作,还要“充电”来保持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零家务”可以让人获得更大程度的身心解放,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面对社会竞争中的挑战,从而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并给劳动者提供扩大发展的机会。
(二)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经济效益
恩格斯曾在《在爱北斐特的演说》中,对消费的规模经济效益问题进行过讨论。他说:由于消费本位的选择过于狭小分散,消费规模过于细小,从而在消费过程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消费。他指出:在分散经济下,拿取暖来讲,每一个房间必须有一个火炉,每一个火炉必然分别生火,添煤和燃料,必须把燃料送到每一个房间,炉灰还必须分别加以消除。这种本位规模的设施过于分散狭小,不知消费了多少劳动力和物质。但如果装置一个巨大的取暖设备,用一个发热中心和一些蒸汽管来代替那些单独的火炉,这要经济合算得多。
再拿家庭社会消费来看,在分散的家庭自我服务的情况下,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一个成员买菜、洗菜,做自己必须但分量不多的菜饭,而后还要清洗、整理,非常繁琐和劳累。如果通过服务的方式,比如到餐厅消费或买成品、半成品,或请钟点工来帮助完成,那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体力,这就是饮食消费本位选择的规模经济效益问题。尽管完全的公共消费或服务性消费方式来代替家庭内部的个人消费是不现实的,但某些家庭内部的消费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化而实现消费的规模效益。
(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消费者对消费服务社会化的需求会刺激某些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某些新兴职业的出现。比如,饮食消费中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会带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业的发展,使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促进人们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并对产业结构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二战以后,由于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超级市场应运而生,而超市的食品多半为成品、半成品,这样就带动了产品加工业、食品包装业、运输业等各种行业的发展。有人把超级市场的出现,看成为零售业的一场革命,可见其影响深远。
再比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出面动员兴办或开展的各种服务活动,诸如家电维修上门,报刊投递到户。房屋维修、厨卫疏通、家教服务、看护老幼、病残、小孩借托、送货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显而易见,这些消费者的不断兴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也为城市下岗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渠道。
(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消费服务社会化,必然缩短家务劳动时间,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增加闲暇时间。有了更多的闲暇,人的生活会变得轻松愉快,生活方式就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生活质量就提高了。社会发展了,经济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渴望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之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或可供自己发展的时间。在闲暇时间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需要从事各种消费活动,如文化、锻炼、兴趣爱好,以及各种娱乐休闲、社交活动,发展自己的体力、智力、才能、个性,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闲暇时间的多少、闲暇消费质和量的充实程度,越来越成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它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服务业发展不起来,而经济发展要上档次,又必须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促进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必要条件
消费服务社会化的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来讲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从总体上看,只有人们的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服务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才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社会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3000美元以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就业比重将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并将最终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国2006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2000美元大关,达2039美元,2007年人均GDP达2460美元,这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起点,也是消费服务社会化迈向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来看,低收入水平对消费服务的商品化有一种制约作用,这时由于消费服务由个人提供变为社会提供的附加值提高,从而价格提高,而这个价格的组成除了消费资料的价格、劳务的价格以外,还包括劳务提供者赚取的利润。在消费者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价格高对需求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而在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为了节省时间,增加闲暇,享受生活,人们愿意支付相对较低的劳务费用,会更多地选择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来满足消费。显然,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消费服务社会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二) 消费者的时间价值
消费者时间价值的大小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服务提供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消费服务社会化的程度。
消费者个人的时间价值就是个人的工资价值。也就是说,时间的价值等于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时,它能为之带来的额外货币收入,也可以说,时间这一稀缺资源的价值就是它的“机会成本”,即耗费单位时间所牺牲的收入。可见,时间价值的高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资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工资水平较低,时间价值也较小,从而表现为人们不珍惜时间,而珍惜货币;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工资水平提高,时间价值较大,人们相对于货币而言,更珍惜时间,甚至通过各种方式以货币购买相对廉价的消费服务,从而获取更多的闲暇时间。比如,对一个较高收入者假设其每小时工资收入为50元,他只要支付给家政服务人员每小时10元或更低的价格就能把家里卫生或其他家务活做得很好,他则可以享受闲暇,或者利用这个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这是符合消费经济学原则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时间价值的升值,消费者会更加珍惜时间。再加上由于个人提供消费服务效率较低,缺乏规模效应,从而加大消费成本,这就使得消费者对消费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大大提高,从而带动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是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物质保证。如果说,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时间价值是从需求角度对消费服务的社会化进行制约的话,那么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则是从供给的角度对消费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进行制约。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会经常看到市场上有需求但供给不足的现象。比如,我国过去在计划体制下,消费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在市场经济中,一个行业的发展,供给水平的提高是受市场需求制约的。消费服务业的发展,以消费者对生活服务需求的提高为前提。消费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取决于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在于其规模经济状况。市场需求达到一定规模,使得服务业经营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并促进新兴服务业的产生,而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又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服务需求的增加。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取得共同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起飞过程中的高速增长向成熟经济的平缓增长的过渡阶段,人均GDP已达2500多美元,按国际惯例已进入“高额消费阶段”。这一阶段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第二产业的增长相对减缓,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将超过第二产业,达45%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显然,这正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从规模效益、经营方式、服务种类、服务层次上看,还不够发达,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总量规模不匹配,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相称。所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面临大好机遇。
规范与发展消费服务业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消费服务业也有较大发展。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消费服务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好机遇,但是传统落后的消费服务业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因此,规范消费服务业的经营,提升传统消费服务业的层次,是当前我国消费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市场对消费服务的有效需求,是促进消费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经济发展和消费服务社会化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消费服务产业的发展就有可靠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都超过10%。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坚持发展不动摇,这样才能保证消费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提供政策支持
发展消费服务业,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消费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放松对市场的限制,扩大准入的领域。对不合理的限制服务性消费的政策予以修改或废除,制定鼓励性消费的政策。各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统筹规划,提供免费培训、消息咨询等服务,积极引导消费服务朝着积极理性、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既要实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又要尽可能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和良好的宏观环境,放开搞活消费服务市场。促使消费服务市场有序、规范地发展。
(三)促进传统消费服务业的规范与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的消费服务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但由于规模狭小,分散经营,技术落后,不仅效率低,服务层次也不高,越来越不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对传统消费服务业进行改造,提高消费服务业的层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发展消费服务业的必经之路。
加强对消费服务业的规范管理。传统消费服务业许多是走街串巷、临时摊点式的分散经营,由于疏于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商品质量问题,特别是餐饮业,使用过期变质原料、使用化学有害物质,还有美容美法用品的质量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的医疗美容业务;虚假宣传,消费陷阱,带有集资性质的会员卡卷款逃逸,家政服务的不安全等行为,都严重影响消费服务业的发展。要通过各地区统一服务业的规划管理,加强家政服务的跨地区合作管理,规范持证上岗,规范和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小区物业和街道对消费服务业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规范、监督和管理。
对传统消费服务业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服务技术,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进一步提升消费服务层次,并和国际接轨,推动我国消费服务化的进程。比如,北京著名的“俏江南”酒店总经理,曾在美国、加拿大开过餐馆,她发现中西餐饮的区别:中餐吃味道,西餐吃情调(氛围),找到了中国餐饮层次不高的原因,回国后创办了“俏江南”餐馆,开创了“中餐西吃”的新模式,既保留了中餐的“味道”特色,又提升了经营层次,结果名声大振,甚至吸引了许多外国政要和明星的青睐,后又在全国发展几十家连锁店,生意兴隆。
总之,各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挖掘地方消费文化特色,打造消费知名品牌,实现消费服务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四)倡导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受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自给性消费习惯,平均主义消费心理,克勤克俭的消费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发展。同时,中国人在消费上又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和爱面子消费心理。为此,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消费示范性,通过宣传,树立现代的消费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夜生活都很丰富,这就是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问题。另外,我国传统的闲暇消费还存在知识化程度低、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甚至有许多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费活动和消费方式,室内活动多,室外活动少,看书订报的费用低等,都需要加以积极的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被新的观念所取代,花钱买享受、买时尚、买轻松、买健康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趋势,现代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如:无病早防治“未病”的健康观;节假日外出“游山玩水”的休闲观;家务劳动社会化的享受观;健身、美容、K歌的娱乐观,还有节能环保的现代观等。这些观念的形成,必将推动城镇居民消费服务的升级,对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我国消费服务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
总之,新的经济发展时代已经来临,消费服务业必将迎来发展的好机遇,应该认真探索发展我国消费服务业的发展途径和策略,努力促进我国消费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
1.尹志宏.消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杨祚星.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更新.张家界市统计局,2004.9
3.方光罗,朱吉玉.消费心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严先溥.权威报告: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空间广阔.上海证券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