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立汇率稳定机制问题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兰容英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与东盟自贸区 货币合作 汇率稳定机制
  论文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启动,使自贸区货币合作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当前自贸区货币合作的重点应是建立区内汇率稳定机制。本文阐述了中国—东盟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的驱动力,从双边贸易、投资、劳务合作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汇率稳定机制建立的可行性,并提出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的基本构想及其对中国的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05年7月20日全面启动,推进自贸区货币合作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从货币合作的和欧洲实践看,货币合作的主要内容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危机救援机制(初级阶段)。二是建立汇率合作机制,主要指以汇率稳定为目标的机制安排。三是建立统一货币机制(最高级阶段),即区内使用单一货币。当前,东亚的货币合作仍处于第一阶段。鉴于欧元流通以来的经验与教训,东亚各国货币当局享有充分自主权的货币联盟可能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华民,2005)。作为在贸易一体化方面已在东亚圈中先走一步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不仅具备进行深化货币合作的基础与条件,而且自贸区自身也为其货币合作提供了动力机制,区内经济的日益密切要求紧密的货币联系。鉴于CAFTA货币合作的现状,当前货币合作的重点应是建立区内汇率稳定机制。自贸区需要汇率上的合作和协调,从而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持,并使贸易和货币一体化互相推进,同时也对东亚地区进一步的货币合作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国—东盟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的驱动力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货币合作的现状。2000年5月,东盟10+3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的协议,即《清迈协议》(Chiang MaiInitiative)。此协议将东盟之间原有的货币互换安排扩展到东盟所有成员国,资金规模已扩大到10亿美元;同时,扩大了货币互换安排的范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东盟成员、中、日、韩之间签订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东亚10+3货币互换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03年12月底,中、日、韩与东盟10国共签署16个双边互换协议,累积金额达440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清迈协议》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已达105亿美元。迄今为止,《清迈协议》是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它对于防范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东盟国家汇率安排的内在缺陷。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基本上选择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大多在名义上转为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从名义上,东盟各成员国的汇率既有实行传统盯住汇率制度(如马来西亚),也有实行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又如新加坡、老挝等国家,采取汇率独立浮动的管理方式;再如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既实行盯住美元制度,也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或特别提款权制度;有的国家还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但麦金农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在危机之后实质上又回到了不同形式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恢复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存在许多内在缺陷:
  1.1990年以来,美国与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已经大大降低,与美国贸易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区内资本流动和贸易流动稳步上升,如果汇率仍盯住美元,只会使亚洲宏观经济更加不稳定。
  2.由于日元始终采取浮动汇率制,而日本以外的东亚各经济体大都重新恢复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此前景下,若美元大幅贬值势必会对东亚造成直接危害。首先,继续盯住美元的东亚货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从而更容易成为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和攻击的对象;其次,继续对美元浮动的日元将形成对其他东亚货币的剧烈波动,从而恶化日本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经贸关系。
  3.东亚贸易结构多以美国为第一大出口市场,且多存有大量对美贸易顺差。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东亚贸易结构的这一特点在美元大幅贬值时遇到的问题是:若本币依旧盯住美元一同下贬,势必加剧贸易摩擦;若本币因美元贬值而升值,势必弱化出口竞争力;同时还因导致区内汇率体系波动从而影响区内贸易投资格局。
  (三)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汇率稳定机制,有利于CAFTA内各经济体特别是东盟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CAFTA内除中国外各经济体的特征是:总体经济规模小但对外开放度较高。其中新加坡为265.9%,马来西亚为160.0%;其他国家的开放度也比较高,如越南为95.0%,泰国为77.7%,菲律宾为77.4%。由于东盟各国的经济总量小,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迫切需要稳定汇率。鉴于上述单纯盯住美元的弊端,在CAFTA内建立汇率稳定机制有利于维护各经济体经济的稳定。
  其次,建立汇率稳定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投机资本对CAFTA各经济体货币的影响,减少对各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干扰,各成员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亦可相应减少。
  第三,建立汇率稳定机制,有利于降低自贸区内汇率波动对区内贸易和物价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助于区内商品的流通和物价的稳定,也有利于资金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促进自贸区内各国间投资机会的扩大。
  二、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的可行性
  虽然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经济、制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对区域内货币合作造成一定的阻碍,但必须看到近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和投资量不断攀升,促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将大大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将为此区域内进一步的货币合作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双边贸易迅速增长,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从基本经济条件看,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逐年迅速增长。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速度递增,东盟已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2以来更是增长强劲,2004年创历史新高,双边贸易额达1059亿美元,同期增长35.3%。2005年第二个月,东盟已首次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另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2003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年均增长20.86%,比同期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高4.25个百分点。东盟有关统计显示,1993~2001年间,东盟与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长22.69%,比同期东盟整体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高16.19个百分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占本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同样呈逐年上升趋势,1991~2001年,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总额的比重从5.8%上升至8.8%,东盟从1997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7.2%。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01年是48.4亿美元,2004年突破200亿美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东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二)区内资本流动日趋活跃,中国对东盟投资潜力巨大。东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之一。截至2004年末,东盟各国来华投资项目达24513个,合同外资金额726.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54.12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据商务部合作司统计,2002年,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项目为52个,中方投资额达6633万美元。其中在越南的投资最为集中,占项目数的37%,占投资额的41%。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的投资项目达822个,中方投资8.7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77%。其中对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投资规模较大,占对东盟投资的29.1%和18.73%。
  就东盟对华投资而言,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至2004年底中国在东盟的投资尚不足20亿美元。但随着近年中国整体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外投资开始活跃,对东盟区内投资也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攀升,东盟区内丰富的电力与石油资源都将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
  (三)等劳务合作日益增强。首先,在旅游方面,东南亚已成为中国人出国旅游的首选。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04年,中国有1000万人次到东盟各国旅游。越南、柬埔寨等东盟新成员国正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兴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而东盟赴中国游客的增幅也超过20%。其次,东盟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重点区域市场。2002年,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共完成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3.06亿美元,占总营业额的16.07%;其中在新加坡完成营业额10.86亿美元,使新加坡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市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总额达249.9亿美元,营业额170.5亿美元。   三、建立汇率稳定机制的基本构想
  CAFTA与现在最大的两个自由贸易区——欧盟及美洲自由贸易区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和文化背景相似,并已有从经济共同体开始的长期磨合;后者包含着北美和拉美两个次区域板块的合作,且具有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个稳固的核心。而CAFTA则是一国()和一个自由贸易区的结合,两者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方面呈多元化特征。故构建CAFTA的汇率协调机制,可欧盟和美洲自贸区的现有做法,但具体措施必需有别于前两者。当前CAFTA可按以下步骤逐步推进汇率协调合作,建立汇率稳定机制:
  (一)中国与东盟在现有的汇率制度下加强汇率政策协调,维持区域内双边汇率的相对稳定。鉴于目前要求CAFTA各国采取统一汇率制度存在现实难度,各国可保持各自不同的汇率制度,但各国当局应尽快携手在区内构筑一个货币协作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及时沟通与交流金融信息,协商货币合作事宜,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应加强汇率政策的沟通与合作,当区域内出现汇率较大波动时,建议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为主要政策手段,尽量稳定区域内各国汇率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金融和外汇风险。用以干预的基金可按现有《清迈协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协议为基础构建。
  (二)逐步采用基本统一的汇率制度。由于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化,采取不同汇率制度会影响CAFTA各国间的双边汇率。双边汇率的不稳定就会增加国与国之间贸易和投资的成本,不利于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选择相近的汇率制度是各国汇率政策协调的基础,因此,在条件成熟时,CAFTA各成员国应尽快选择相近的汇率制度。
  鉴于盯住单一币种的许多内在缺陷,不利于CAFTA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席更不适合CAFTA各国的现实国情,各国可考虑建立独立的盯住货币篮子制度,根据各国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具体特点由各国自选。盯住货币篮子制度虽然存在种种缺陷,但它既能够避免汇率的过度波动,又适合CAFTA各经济体外贸、外资结构的多元化特点,故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该阶段CAFTA各国依然需要联合干预汇市,以稳定汇率。不过,由于各国的经济货币合作已进一步深化,可建立类似于欧洲货币基金(EMF)的CAFTA次区域货币基金,该基金不同于现有的亚洲货币基金(AMF),其主要来源是CAFTA各国从各自的外汇储备中按一定比例缴纳,其主要作用是干预CAFTA各国的汇率,稳定汇市。CAFTA次区域货币基金的建立使自贸区内双边汇率的稳定具备一定的约束保证机制。它可使自贸区内任一国货币在出现投机性攻击而存在贬值危险时,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履行干预责任。
  (三)在条件成熟时,CAFTA各国可在独立盯住的基础
  上建立盯住共同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在实体经济和货币合作进一步融和的基础上,稳定双边汇率的共同要求会促使各国货币篮子结构逐步趋同,CAFTA各国改独立盯住各自的货币篮为盯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该阶段可参照欧洲货币体系曾实行过的联合浮动,实行联动的汇率机制,通过以下措施来建立汇率稳定机制:以共同货币篮为目标,确定CAFTA各国货币对篮子货币的中心汇率和允许偏离的界限(即波幅)。当然,考虑到各国的差异,波幅范围应依照各国国情经协商确定,因国而异的波幅使各国货币当局能在更大程度上自主地控制汇率的运动,干预汇率时可依具体情况决定在边界干预,还是在区内干预,使汇率朝着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
  四、建立稳定汇率机制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民币在东盟的境外需求。由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已自发地在一些与中国经贸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东盟国家充当计价结算货币,如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即便在东盟最发达的国家新加坡,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加,可以用人民币购物的商店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应把握机遇,尽快与东盟协调以强化货币汇率合作并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人民币周边化、亚洲化、国际化进程,为逐步建立并扩大人民币货币区铺路。当前,人民币作为区域货币的条件已逐步浮现,如上所述人民币已被许多东盟国家作为硬通货接受,一些东盟国家紧随中国汇率政策,如7月21日在我国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仅20分钟后,马来西业便紧跟中国将林吉特与美元脱钩,亦实行管理浮动。中国在CAFTA内逐渐增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
[1]白鹤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我国金融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3,(12).
[2]王雪磊.论东亚汇率制度协调[J].世界经济导刊,2004,(1).
[3]高晓雁.亚元:区域性货币合作制度选择[J].世界经济导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