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税增长和汉代私营贩运贸易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夏金梅 时间:2010-06-25
  摘 要:从西周到秦汉,封建国家对过往客商征收关税的总额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着重分析关税的这种增长趋势对汉代私营贩运贸易的影响。普遍说来,西汉前期,关税征收较轻,且时而停征,私营贩运贸易正常、顺利地发展;西汉中后期和东汉时期,关税日渐加重,私营贩运贸易则偏离正轨,变态发展。?
  关键词:关税;私营贩运贸易;缩小;走私??
  
  1 关税起源?
  
   “关税起源于封建主对其领地上的过往客商所征收的捐税。”古代的关税即指对进出关门的商货征收的过境税。中国古代的关税,“是针对商业运输而征收的税款,这里的关,包括边境的关塞,境内的关卡和城邑的门。”《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歧也,……关市讥而不征。”朱熹集注:“关,谓道路之关,市,谓都邑之市。”《周礼·天官·大宰》亦曰:“七曰关市之赋。”疏“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市里处。”?
  早在西周初年,我国就普遍设关。起初,关,设立于一个封建主领域或国家的边境之上,在进出口贸易中征收关税,所谓“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但主要还是稽查往来商旅。后来,因为军事的需要,以及征收关税的利益刺激,在内地的重要通道、关隘便也如法炮制。南方多水运,于是在河川渡口设津渡,津渡以其地理形势的重要,作用与关隘相当,同样征税。?
  普遍说来,从西周至秦汉,国家对过往客商征收的关税额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随着商业的发展,关税另行征收,征收对象从外来商人扩展到本国的私营商人,又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条件的逐渐改善,商人们贩运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得以大大增多,所以关税的征收范围大大扩展;?
  (2)关卡越来越多,设关有诸多军事政治方面的考虑,但是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多设关卡,层层抽税,同一批商品的贩运过程中,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纳税环节。正所谓所谓“偪介之关,暴征其私。”?
  (3)关税税率越来越高,春秋时,“2%可以说是各国均能接受的关税的正常税率”。经春秋战国日渐加重,虽在汉初一度免征,但学界普遍认为,到东汉末年,关税税率已经超过10%了。因而,对过往客商征收关税的总额随之越来越高。?
  对往来商旅征税制度的确立,是国家财政体制日渐成熟的一个标志,它便利了国家对商人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可实现对与商业相关的运输业、市场等方面的监督。然而,关税的轻重是与贩运商人的经营利润直接挂钩的,关税较轻或免征关税无碍于商人的经营热情,而关税过重则会使贩运商人的贩运活动偏离正轨,从而使贩运贸易不能正常、顺利的发展。?
  
  2 古代贩运贸易?
  
  贩运贸易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与关税关系非常密切的商业形式。这里,我们主要以汉代的私营贩运贸易为对象,分析关税的轻重对私营贩运贸易发展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区间的交往增多,贩运贸易便逐渐成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的郑国商人弦高救国的故事便是发生在他的贩运途中;越国范蠡,“乘遍舟浮于江湖”,从事贩运贸易,“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阳翟大贾吕不韦,“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汉时期的贩运贸易正是在战国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
  西汉建立后,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免征关税的政策,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三月,除关无用传。”取消进出关卡检查“符传”的规定,听任商旅自由往来,直到景帝时,因七国叛乱,才一度恢复关梁之制,“复置诸关用传出入。”因而,在西汉前期,随着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借助于秦代大规模兴建起来的水陆交通之便,贩运贸易普遍发展起来。?
  贩运商业是一种通过商人将生产物从有余的地方运到缺乏的地方,利用物品的地区差价,通过长途贩运,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易而牟取利润的一种商业活动。西汉前期,“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从事商业的人甚为普遍。如鲁人曹邴氏,“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人刀间,“逐鱼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周人师史,“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西汉前期,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已经形成,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载:关中地区、陇右地区、巴蜀地区、三河地区、燕赵地区、齐鲁地区、梁宋地区、颖川南阳地区、三楚地区、南越地区。商人们主要在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往返,依据各地物品的差价,买贱卖贵获取经营利润,往往“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于是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迎来了西汉前期贩运贸易的繁荣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据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文景之时,已经出现了“中舨共侍约”即合伙做生意的商贩们共同订立的契约。可见,西汉前期的贩运贸易是比较发达,较有规模的。当时,不少贩运商已经拥有雄厚的经济力量,正如《史记·平淮书》所言:“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
  《逸周书·大聚》曰“关市平,商贾归之”,“关夷市平,则无郁废,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可见,关税较轻时而免征的西汉前期,商人经营热情高涨,正是贩运贸易正常、顺利发展的时期。?
  
  3 西汉私营贩运贸易?
  
  西汉前期,关税或免征或时而停征,至太初四年,复征关税,“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此后,汉王朝便一直沿袭不废。而且税率越来越高。?
  汉武帝元兴六年冬,开始对商人的运输工具车船、马匹征税。《汉书·武帝纪》曰:“初算商车。”颜师古注引李奇曰:“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
  元狩四年,算缗令规定:“……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作为主要运输动力的马是牲畜税课征的主要对象,即所谓的“算至车船,租及六畜。”?
  《三国志》卷二注引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籞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三国初令关税“皆复什一”,可见东汉末年关税已经超过10%了。?
  与此同时,设关记载也大大增多。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弘农郡设有函谷关、陆浑关;代郡设有五原关、常山关;上党郡设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上谷郡设有居庸关;敦煌郡设有阳关、玉门关;汉中郡设有郧关;牂柯郡设有柱蒲关、进桑关;郁林郡设有雍鸡关;合蒲郡设有合蒲关;苍梧郡设有离水关、谢沐关、荔平关;九真郡设有界关,等等。东汉时期,又新置和重建函谷、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 ?
  设关有诸多军事政治方面的考虑,但是经济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多设关卡,层层抽税,同一批商品的贩运过程中,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纳税环节。贩运商人的运输成本无疑要大大提高,因而贩运贸易的利润随之大大降低,商人的经营热情大受打击。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日益加重的关税,使私营贩运活动的繁盛势头逐渐萎缩衰退,偏离了常轨,变态发展。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的贩运贸易情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私营贩运贸易的规模变小?
  西汉前期盛行的大宗的远距离的贩运贸易活动在此时已经很难一见,这一时期的贩运业虽然遍地开花,但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大多仅仅为了养家糊口。《潜夫论·浮侈》中所描述的“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是一种“全民皆商”的虚假繁荣景象。这些从商者大多为生活所迫经营一些近距离的维持生活的小规模贸易。《后汉书》中有不少史料记载,列举一些如下:  《朱俊传》中记载:俊“少孤,母曾贩缯为业。”?
  《吴汉传》曰:吴汉“贩马为业,往来燕、蓟间。”?
  《崔寔传》说崔寔“以酤酿贩鬻为业。”?
  《第五伦传》载其“久宦不达,遂将家客居河东,变姓名,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
  与西汉前期相比较,不难看出,这时的贩运贸易已经处于萎缩衰退的状态了。?
  3.2 私营贩运活动中走私现象加重?
  一种走私情况是熟悉地形的贩运者,从小道绕开关门,以特产与关外贸易,换回关外的筰马、牦牛等物。如《汉书·西南夷传》载:“……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棘僮、牦牛……”,“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另一种情况则是贩卖违禁品以取暴利。出于、军事考虑,汉代在关市贸易中,首先把铁兵器列为禁品,又因为铁器可以改铸兵器,所以铁亦不准外销,弓弩和牲口,尤其马匹特别是母马,也是不许出关的违禁品。具体规定很多,试列举如下:?
  《汉律》载“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高后自临用事,……出令曰: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勿予牝。”?
  《汉书·景帝纪》中元四年春三月,载:“御史大夫綰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条注引孟康曰:“汉法弩十石以上,不得出关。”等等?
  既为禁品,物稀而贵,在国家征收关税较重的时期,私营贩运贸易正常经营的利润降低,于是,违禁品交易的高额利润刺激着贩运商人不顾明令禁止,走私禁品以取厚利。?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说的便是这种偷偷贩卖违禁品的情况。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进行这种非正常的贩运贸易行为者,不在少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 原因就在于他们卖给来降匈奴人违禁品。仅此一次,便处死五百余违纪商人,可见其时走私现象的严重。?
  总而言之,封建国家征收关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着私营贩运贸易的。普遍说来,关税较轻时而免征的西汉前期,正好是贩运贸易正常、顺利发展的兴盛时期;而关税较重的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时期,贩运贸易则偏离常轨,变态发展,进入萎缩衰退的阶段。?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赵德馨主编.通史:第一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管子·问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二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第一册[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3.?
  [6]?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司马迁.史记·吕不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班固.汉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力耕篇(定本):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