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西部比较 优势区位 商贸易比率
论文摘要:本文是关于我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性研究。对数据采用“区位商分析”方法求得我国西部区域的区际贸易数据,通过“贾易比率”指标来显示西部区域比较优势。特别是对西部主要行业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西部区域优势产业的分布。在现实和潜在优势产业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在,70%的煤炭资源在西部,80%的水电资源也在西部。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建设,主要是在资源开发的动因下展开的。我国西部开发格局的形成及其在国家宏观区域格局中的地位的确定,是在其独特的和人文地理环境条件基础上,国家发展战略导向与政策长期作用的结果。在已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仍将资源开发作为切人点,受此影响以及自身发展的惯性作用,在今后很长时期内西部地区将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的后备基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研究。用事实证明,我国西部开发中将资源开发作为西部开发的切人点是正确的。
优(劣)势,是研究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在经济学中,众多学者都对优势理论进行了研究。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强调,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自占有优势的自然察赋或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他的基本假设是两个国家各自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时,两个国家的商品才能进行交换。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从比较优势分析了贸易利益。他认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条件,不取决干两个地区之间的绝对优势或绝对效率的差别,而取决于两个区域之间生产商品相对效率的差异。还有俄林的要素真赋优势、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优势。
本文则是采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西部地区产业分析
我国典型的区域优势识别方法是从地区资源状况的调查开始着手。但是,我国的资源优势通常只能通过资源的物理储量来表示,如煤矿、铁矿勘探储量和远景储量、水力资源、劳工人口数量等等。但是国民经济对具体资源的需求总是首先开发符合市场利益的优良资源,而有些资源则必须等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或优良资源枯竭。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尽管其物理(储量及品位)丰度很大,但其由于开发条件差或远离经济重心区,经济丰度相对很小。这种现象说明单纯依据要素的物理丰度来确立的地区优势是难以符合市场运行的。
本文采用区位商方法,以现有统计提供的增加值数据为基础,加工生成各区域产业的“相对份额”指标,据以反映各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识别地区比较优势的目的。区位商(肠cationcluotient)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同时将分析结论体现为一个相对份额指标值,即区位商值。
区位商伍卯表示的是i地区j行业在本地区总产出中的份额与全国j行业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出份额之比。其含义是假定各地区产出结构与全国相同,意味着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而当各地区产出结构与全国产出结构存在差异时,意味着地区间存在着地域分工和产品贸易。
具体说来,就是:
当LQ>1时,意味着i地区的j行业供给能力能够满足本区需求而有余,可对外提供产品(大于1的部分意味着对区外市场的占领部分);
当LQ<l时,意味着i地区的j行业供给能力不能满足本区的需求,需要从区外调人;
当LQ0=1时,意味着i地区的j行业供给能力恰好能满足本区的需求。
将区位商指标用于对全国数据的考察时,各行业商值严格等于1。其含义是,虽然在行业和产品品种上存在与外部的交换,但总的消费规模严格等于产出规模。从理论上讲,进口货物和劳务必须通过出口获得的货币收人来支付。因此,用区位商来显示区际贸易数据,隐含着两个强假定。
假定1:各地区消费结构基本相同。
假定2:各地区的总消费等于其总产出,进口额等于出口额。以《统计年鉴2004》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加工生成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的“相对份额”指标,据以反映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识别比较优势的目的。
经过得出的数据生成中国西部产业区位商图。
图中半径轴上刻度标志着中国西部地区各产业的区位商值。如图所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林牧渔业、农业、第一产业、建筑业、第三产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区位商值都大于1,这就意味着上述产业的供给能力都满足本区域需求而有余,可对外提供产品。大于1的部分则意味着该产业对区外市场的占领部分。即在这些产业上,我国西部区域有开展对外贸易的能力。但对外贸易的市场占有率不高。
而第二产业和的区位商值都小于1,意味着我国西部地区这两个产业的供给能力不能满足本区域的需求,需要从区外进口。
区位商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以需求结构为参照系的相对产出结构特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