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及其发展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迅猛发展,但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为我们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其生产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成为社会总产出和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部分省市更是高达60%以上。在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投入还为上游产品和服务找到了市场,从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
2、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人口众多,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国有企业由于正处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关键阶段,不仅难以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而且还要减员增效,排放一定量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就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1992年到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4774万人。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压力将更大,而大量劳动人口不能就业,就会极大地制约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扩大,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3、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这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财政增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省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近45亿元,占全省工商税收的23%。温州市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2000年全市工商税收的72%。
4、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利润作为社会生产剩余的一部分,在发展社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企业都要追求盈利,只要合法经营,企业盈利多就表明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对社会的贡献就大。目前,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约为20万家。据科技部2000年对86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4639亿元,实现利润1005亿元,上交税金780亿元。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利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运用也具有积极意义。一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资本要素;二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存入银行,起到了融资作用,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三是用于消费,成为整个社会消费的一部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奢靡性消费除外);四是企业剩余的一部分,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形式转化成为社会财富。企业创造的剩余越多,为国家贡献的税收也就越多。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践已经证明,这种选择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正确认识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规,既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又打击其非法和不良经营行为,规范其发展,做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不损害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的高收入特别是非劳动所得进行调节,对逃税者予以重罚;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中作出更大贡献。 促进非公有制健康为主题的非公的思想工作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
1、坚持“三个有利于”的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培育的产物。它的发展是否健康,理应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同时它能否健康发展也应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基本路径。
2、落实发展观的教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深化的新阶段、新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口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民生的任务特别繁重;资源相对不足,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多层次,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3、执行政策的教育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市场主体只有在平等的法律地位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平等的竞争,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真正确保非公经济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就是要按照与其他性质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的原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要进一步发展非公经济,就需建设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法律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贯彻了中央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若干意见》着眼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始终把握八个字,即:“鼓励、引导、监管、服务”。其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继续大力鼓励、支持;另一个是积极引导、改进监管、加强服务,二者结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宪法修正案要求,《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即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管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四个进一步”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有利于克服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某些片面做法,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提高自身素质。
上一篇:企业如何建立战略性绩效考核体系
下一篇:关于商誉概念演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