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功能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提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不但需要中心城市,而且还需要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中心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是指现代化中心城市在全球或某一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发挥的功效、作用。
福建省“两会”提出的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对应海峡、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聚集的对外开放、协调、全面繁荣的海峡区域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必须研究区域经济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及其现代化的有关问题。卢展工同志在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依托中心城市的支撑、依托中心城市的平台,依托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依托中心城市的带动和突破。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的建设是经济区整体规划且同步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新区位因素,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与外围、因果累积、梯度转移、增长极限、生态平衡、福利社会、有序渐进等理论进行研究。中心城市的现代化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以优化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最终目标,追求人类幸福的最大化。
中心城市现代化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城市的化或中心城市工业的现代化。工业社会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点,而只是一个驿站。中心城市工业现代化也只是中心城市现代化的起点和部分。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包括中心城市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个人现代化,这是一个集多样化功能和复杂的结构为一体的系统。所以,为了实现增加人类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得到幸福的社会目标,而需要建设为城市内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和一切活动的现代化。只有中心城市的现代化,这中心城市才有可能成为经济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有效运行的支撑平台和有效带动的研发载体,体现经济区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引发能力、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三个文明。保证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环境的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普遍受益程度的上升。
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最终社会目标是一致的,但各个经济区的各个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既具有共同的基本表现,又各有侧重和特色的显示。就此,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发展经验证明只要是城市,一般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经济实体功能,即提供有关条件,保证城市内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社会实体功能,即提供社会集团和民众的政治、社会等活动场所和安全的社会环境;文化实体功能,即提供教育、科研、文化娱乐、运动、医疗卫生等的多种服务;物质实体功能,即提供方便于工作、学习、生活、居住、休闲、游憩和、邮电、通讯等综合设施保证居民安居乐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受城市各自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基本功能还会派生出其它功能,多样化、综合化是其发展趋势。但这些功能总是处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其凸显的优势、承担的任务、发挥的作用,就形成特色城市,并影响着该区域经济。
现代化中心城市都是些工业发达,商贸兴旺、集中、信息灵通、交通方便、科研精深、教育良好、城乡交流活跃、周边联系紧密的城市,其在区域的有机整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决定了它特殊的任务、影响和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是指现代化中心城市在全球或某一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发挥的功效、作用。现代化中心城市其功能是多元的,但各种功能有强弱之别存在差异,有主辅之分构成特色,不同特色,它才是不同城市生命力之所在。
1、现代生产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具有较长的工业生产发展的历程;生产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协作面广;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仪器;拥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及熟练的技术工人。由此它的创新的现代理念、科学的生产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不断涌现;高精尖、高科技产业不断问世;产业结构调整快,高新产品层出不穷。它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也是带动和协调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生产中心。
2、流通集散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客)流的中心。完备的商品流通和劳务、资金、技术、信息等流通的设施与,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并遵循经济管理原则,使商品、劳务等经过最短的线路、最少的环节、最省的费用,完成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加速流通速度,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其活跃的交流、紧密的联系带来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更好地调节生产结构及布局、协调区域经济。流通的集散功能激发了生产的发展、联结了分配、消费。流通越发展、城市越繁荣、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
3、金融结算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开设有中外各种专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股票证券机构、城市信用合作社,是经济区域的金融中心。这些金融机构门类齐全、网点密布;从业人员多、业务素质水平高;技术设施先进、网络结算便捷、迅速。其利用信息网络,在纵向、横向上广泛联系,掌握有国内、国外,宏观、微观,动态、静态的系统资料,提供灵敏的金融信息为商品、劳务、资金的结算和管理提供准确、方便、及时的服务。
4、交通枢纽功能。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有着便捷通达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则是大动脉上的联结点,成为交通中心枢纽。城市自古至今,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发达的交通环境,它是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先行官。大量的商品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必须通过交通运输来完成,商品的集散是依靠交通运输来联结生产与消费的,它是维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物流、人(客)流中、数量之大、次数之多是一般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它是沟通城城、城乡间的桥梁与纽带,保证了城市内部和城市区域间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促进对外开放、影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程、还为居民的劳养生息提供服务,保证了劳动力再生产。 5、信息传播功能。化中心城市聚集着一批高素质的科研机构和人才、高科技的生产和繁荣高效的商业、服务业。这样时时刻刻都会产生科技、生产、流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利用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一种特有功能,它能准确、及时、系统地为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生活消费提供服务。信息灵、行情快的传播功能,为社会节约时间、缩短空间、加速社会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社会与进步做出贡献。
6、科研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高,有一批优越的科技人才和高科技研究中心机构。能发挥人才的优势,创立新的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明创造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生产新产品、为生产服务、为生活服务。应用于生产过程并转化为生产力、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为发展科学的摇篮,为创造先进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中心城市还是教育中心,有健全的教育设施和数量众多初、中、高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为普及教育、开发智力、实施高等教育、培养输送专业性人才提供服务。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繁荣科学文化、促进精神文明提供服务,这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功能。
7、安居游憩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住房、和社区服务,日益改善人居条件,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供更多的休闲时间、更好的活动空间,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事文娱锻炼、外出旅游观光活动等提供服务。现代化中心城市还有一流的医务人员、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良好的卫生条件,能更好地为居民预防和疾病服务。居民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陶冶情操、防治结合,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8、社会场域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社会集团和民众提供、社会活动场所,发挥社会场域的特殊作用。城市非农业人口的高密度集聚,不是血缘关系、也不是宗教关系,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化中心城市是社会的各阶层、各政治团体、各个民族、各种人群和广大民众都能共享的社会场域。社会场域是人类欲望、追求、抱负表现的舞台,也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安全空间。
9、整体系统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系统功能是指其作为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而客观存在的综合素质,并在一定条件下由这些素质所表现出来的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城市系统是由众多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的功能受到客观条件发展的制约,表现是无序的,而现代中心城市把子系统组成一个有序的城市整体系统。这样的城市系统具有客观的、综合的、广延的和能动的自我控制和协调的功能。组织整个城市区域内部各部门间、行政管理与经济实体间的运行,增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协调城市间的经济和其它关系,加大开放、外联范围、力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幅射力。
10、示范幅射功能。现代化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的依托,它影响、带动着经济联系紧密的、专业协作发达的周边若干中小城市和众多的城镇、大片。这种经济区域的功能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化中心城市做为经济区域的核心,通过商品、技术、资金、劳务、人才、信息的集聚与扩散,增强了横向经济联系和合作,通过经济渗透和幅射,领导、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这样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效性,也实现了经济管理组织和方法的合理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强了经济联系和合作。实现了经济发展内容和管理形式的统一、行业分工和地区分工的统一、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统一、城市和乡村、先进和落后发展的统一。
但愿经济区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讨论与共识,能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城市进行认真审视城市和现状、规划未来,瞄准定位、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整合优势、提升层次地建设中心城市现代化提供有益帮助。
[1]城市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
[2]李丽萍.城市人居环境[M].北京:中国轻出版社.
[3]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2001年中国现代化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