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唐美菊 时间:2010-06-25
  摘 要:型酒店作为酒店行业的最新热点,这个行业已经引起了投资者、管理者、研究者等方方面面的关注。由于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方面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对经济型酒店的特征、发展状况、发展障碍等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发展状况;发展障碍;发展途径? 
  
  所谓的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而言的,即提供有限服务的中低档酒店。消费群体主要是工薪阶层、一般商务人士、普通自费者、学生群体等。?
  
  1 经济型酒店的特征?
  
  经济型酒店的所谓“经济”可概括为:一次性投资,经营效益和住客量大。经济型酒店区分于传统酒店显著特征是:(1)服务特征: 相对于星级酒店全服务的有限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基本住宿需求为目的;质量上乘、有价值,明确的市场定位,以确保的服务质量再次降低组织风险;专业化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要求较高的社会配套能力。 (2)市场特征:消费经济实惠。经济型酒店运用的是多销的经营策略,价格适中,定位于对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大众,尤其是消费群体。(3)经营特征: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低。与星级饭店相比,经济型酒投资额少很多,重视设备的简单实用,经营活动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 (4)组织特征: 对人力资源低成本开发,综合利用。要求复合型人才,扁平化的机构设置,一岗多用,工作高效,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低。?
  
  2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
  
  2.1 经营状况?
  2007年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高达90%,位居中国饭店业各种业态之首。而传统酒店的入住率达只有65%—75%。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一般为二三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每年至少15%的回报率,几年后不仅能够收回全部投资,还能坐享城市房地产的增值。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90%以上,经营利润率达50%。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酒店,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
  2.2 发展状况?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快,空间相对较大。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数已经达到1500一2000家,而客房总数达到20万间。经济型酒店营业收入增长趋势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是相同的,但经济型酒店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
  2.3 布局状况?
  2007年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经济型酒店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份额占据了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半壁江山,达65%以上。这就意味着,在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当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甚至经济发展稍微逊色的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型酒店业也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3 影响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3.1 行业标准缺失?
  经济型酒店已成为饭店业发展的崭新业态,但目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弊端。至今学界、业界和相关政府部门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和标准,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态势,标准的缺失,使这个蓬勃的新兴市场的误区清晰地显现出来。?
  3.2 管理人才缺乏?
  饭店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眼下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制约。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无法适应经济型酒店一人多岗、一职全能的技能要求,造成饭店业“挖墙角”现象严重。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不仅会人为增加经济型酒店的运作成本,也有碍饭店业的有序发展。 ?
  3.3 产权制度的障碍?
  经济型酒店的产权不明晰,大多属国家或集体所有,产权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仍然是制约经济型酒店品牌产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即使部分已经改制,仍然谈不上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导致市场行为不规范。
  3.4 酒店实施星级标准——行业管理体制的障碍?
  我国目前酒店行业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两套基本隔离的行业管理体制——涉外酒店管理体制和非涉外酒店管理体制。涉外酒店的行业管理归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而非涉外酒店的行业管理属于商业行政管理部门,二者相互隔离。两个管理部门、两套国家标准,数量庞大的各类经济型饭店实际上缺乏有效的划分和管理。?
  3.5 行业进入壁垒低?
  经济型酒店的建造成本大大低于高档酒店,对管理技术的要求也较低,这使得很多缺乏酒店管理经验的投资者敢于涉足此领域。低进入壁垒使经济型酒店成为中小投资者注目的热点,行业内弱小企业占很大比例,这无疑降低了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随着市场上新竞争者加入,供给厂商数量的增加,必然拉动出租率的下行。经济型酒店的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但是一些非理性资本的涌入导致了很多问题。?   4 我国型酒店途径?
  
  (1)集团化和品牌效应。?
  经济型酒店要发展,必须要有规模和品牌。我国各城市有不少中低档的旅馆、饭店,由于服务质量、市场定位的差异不明显,在与星级酒店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不少濒临倒闭。而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拓展市场的手段除了自建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连锁方式整合已有的资源,实现规模扩张和品牌效应。集团化的优势十分明显:它能集合相关资源,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金、资本势力,又利于扩张,集中资源做好、做快、做大。品牌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品牌不但有助于经济型酒店形成核心竞争力、赢得长久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是经济型酒店集团化经营的先导,有助于提高经济型酒店的门槛。?
  (2)走差异化竞争道路。?
  在经济型酒店群雄并起、雷同严重的今天,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如何进一步进行创新,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决战未来的关键。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的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开发需要有独特的经营视角与创新意识,要明确经营目标,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对各种可能进入经营的细分市场进行详实的了解,对市场进行选择,确定酒店准备在哪些细分市场上进行经营,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分三步走:一是要对市场进行细分,首先要对可能要进入经营的细分市场进行详实的了解。二是要对市场进行选择,即要确定酒店准备在哪一些细分市场上进行经营,对目标市场选择的一般标准是:这一细分市场利润上升持续增长、竟争对手少、自己有独特的经营管理优势等因素;三是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
  (3)人才策略。?
  只有一流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人,也只有一流的员工,才能使蒸蒸日上。经济型酒店建成后,如何吸收和留住人才,成为酒店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大中专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为酒店培养了大批的从业人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素质人才不多,使得酒店业的就业门槛较低,酒店员工总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严重影响酒店业的服务质量。面对当前酒店业的又一轮兴建热潮,酒店业的人才需求竞争将进一步激烈。经济型酒店有别于传统酒店类型,它所需求的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以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结合。因此,一方面,经济型酒店要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的、服务意识较强的专业人才,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满意的客人,较快的打出自己的品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现有酒店人才较少,可与部分院校合作,培养自身的酒店人才的同时,还可提前以见习方式引进服务意识、服务技能较成熟的人才,应对当前的人才紧缺。在引进人才之后,酒店应立足员工的发展需求,从工资、福利等方面为员工的进一步成长创造条件,留住优秀人才,才能在保证稳定的服务质量下保证酒店的有效经营管理。?
  (4)加大宣传力度和拓宽营销渠道。?
  配合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建设与连锁化集团化发展方向,适度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强化在宣传方面的投入,发展与媒体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酒店产品。特别是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对饭店的经营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宣传、网络营销、网络维护将逐步成为新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外部资源整合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建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以降低管理费用。网上营销存在着自身的优势:第一、涵盖信息量大。第二、具有互动功能。第三、省时省力。此外还可设计经济型酒店宣传册,并通过发送宣传品来推广其产品。与旅行社合作和参加国内外旅游贸易展销会等方式,也是酒店市场促销的有效途径之一。?
  (5)强化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是政府对旅游业及酒店业直接作用的方式。行业管理的方法包括:通过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引导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向;通过运用国家和行业法规建立市场规则;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形象宣传,开拓客源市场;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等。?
  总之,经济型酒店是一个新热点、新机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我国经济型酒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初步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积极反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内经济型酒店企业应当加强对战略管理对策的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酒店业整体结构,提高酒店业整体形象,加快经济型酒店发展速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而使我国经济型酒店在国际化的酒店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1]?冯冬明. 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 2006,(07).?
  [2]?薛黎.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达百家[N].第一财富,2007-04-26.?
  [3]?汪胜华,黄蓉.浅谈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战略[J].商场化,2006,(12).?
  [4]?王凯. 论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经济工作导刊, 2003,(15).?
  [5]?孙静. 浅谈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J]. 商业研究,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