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亨阳经济思想浅论
关键词:民本重农;经世致用;对外交流
论文摘要: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水利专家庄亨阳,名载《名人大辞典》,享誉市井百姓间,是一个敢于开眼看天下,具有相当开放思想的士大夫。《秋水堂集》是他一生著作的集大成者,其中关于实际政务的奏疏和议论文章,闪烁着积极进步的思想的光芒。他的民本重农、经世致用和开放对外交流的思想,无疑是后世学习西方,放眼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源泉。其崇尚,并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做法,也对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借鉴,从这一点上看,庄亨阳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乃至后世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漳州自古文化昌盛,名人荟萃。自陈政、陈元光开漳以来,能人辈出,著述浩瀚,清代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水利专家庄亨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在数学方面造诣很深,并把数学知识运用于治水救灾,1987年《中国水利报》曾用三版篇幅介绍他当年治理淮河的故事。因此以学者、科学家的身份享誉海内外,但在庄亨阳的闽南家乡,后人对他的事迹却所知有限。本文通过查阅《漳州府志》和庄亨阳著作《秋水堂集》等有关资料,在此着重考察庄亨阳的经济思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庄亨阳(1686~1746年),字元仲,号复斋,福建南靖奎洋镇人。他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殿试二甲第8名。历任山东莱州潍县知县、国子监助教、吏部检封司主事、汉阳府同知、湖北内监试、徐州府知府、江南按察使分巡淮安、徐州、海州道。他为官刚正廉明,恪尽职守,尤其工于治河,政绩显著,集清官、学者、治水专家于一身。他更精通数学,并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上。在任分巡淮、徐海道时,就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指导修造河防工程。并把研究结果整理成笔记,编成《河防算术》一书,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名为《庄氏算学》。《秋水堂集》是其一生著作的集大成,包括河防说、政论文疏、诗文集、传略、庄氏算法藏本、历法问答等内容。特别是他关于实际政务的奏疏和议论文章,如《上德制台》、《上陈中堂》、《河防说》、《上讷公》、《天然湖略节》、《序海图说》、《禁洋私议》等篇章,既有事关国家兴亡、百姓安危、地方兴革、风俗教化的真知灼见,也有对数理天文精蕴的浅显阐释和独特见解。文中闪烁着积极进步的经济思想的光芒,在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心系百姓安危,民本重农
庄亨阳一生勤政爱民。尤其把办赈救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放在一切实务的首位和中心,用农业收成的好坏作为衡量治绩的标准。他常说:“官为民,乃天职”;“官能爱民,民不欺官;官视民如赤子,民视官为严父”。 “盖吾人饮食服用无事不赖天地以长养,呼吸动静无时不与天地相流通。则生于天地,实与生于父母者无以异。能以天地为父母,自能以民物为胞与矣。”在日常生活中,他的确依此理念做人行事,严格要求自己。清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他任徐州知府时,徐州正患水灾,他“相川泽,咨耆民,具方略,以治水灾”。 在徐州3年,他组织百姓修筑了南四湖、黄淮堤防,扩大了中小水库库容,并修建金沟、境山等数十座水闸,以提高蓄水能力。同时,清理黄、沭、汴等河道沙障,拓宽了运河狭窄地段。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则开挖和疏浚渠道,兴建涵闸配套工程,种植防沙林,并修月堤、格堤、遥堤和缕堤等。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庄亨阳被提升为江南按察付使,分巡淮安、徐州、海州一带。他刚一走马上任,即率治河官员踏勘山川湖泽形势,走遍洪涝村落,倾听父老乡亲的治水意见,制定疏导上游河道和排涝方案。以解徐淮百姓疾苦为己任。在办理防洪赈灾急务,经常寝食俱废, 他调查研究半年时间,就“颇得其患水之由”。他在《河防说二》中,对江淮洪涝得出的结论是“今日弊只在一壅字,毛城浦壅,而徐州坏。天然减水坝壅,而上江之风颖泗坏。三滚坝壅,而淮扬之上下皆坏”。 主张“疏浚去其壅塞,务令深通”,“夫为川者,决之使导,不可雍也。雍及而溃,伤人必多”。
因为徐州地处淮河下游,上有洪水压境,下有海潮顶托,是水患灾害严重的地区,上曾多次决口,给徐州人民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庄亨阳一到徐州府时,带领治河官员勘察山川湖泽地形地貌,制定疏通上游河道排洪方案,并呈报淮海巡道。根据勘察结果,马上向石林地区提出危急警报。但上报方案还没有批下来,石林地区已经决堤,一时沛县民众人心惶惶,纷纷舍家逃难。在这紧要关头,庄亨阳“立起驾轻舠行,告父老,太守来与汝同难,汝民何之,亲率众堵筑七日夜,城完。”意思是说庄亨阳太守乘小木船来到了沛城,以示与沛城同命运,共存亡,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沛城终于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在庄亨阳任徐州知府三年期间,曾遇到三次洪水,两次饥荒。他都亲自实地督察,办理服济,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
二、精于算学,经世致用
庄亨阳经理河防成绩显著,除了务实和果敢决断的魄力外,还和他注重科学技术和具有高深的数学造诣有关。他是清代较有影响的数学家。明末清初,康熙皇帝重视西洋算术,聘请外国教士多人翻译西洋数学,编写《御制数理精蕴》等书,西方科学知识逐渐传播至中国。乾隆元年(1736年),庄亨阳晋京任国子监助教,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对他非常器重,赠送给他许多西方数学、天文学书籍。
三、开眼看天下,主张对外交流
庄亨阳所处的时代,清政府大力施行海禁政策,《大清律》二百二十五章规定:“一切官员及军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海经商,或移往外洋海岛者,应照反叛律处斩立决。仅属失察者免死,革职永不叙用,获准外洋贸易的,如留在外国,则将知情同去之人枷号三月。还要行文国外,将留下之人,令其解回立斩”。清政府的海禁政策,给福建沿海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阻碍了商品流通,限制了人口的流动,使福建沿海在东南亚的贸易一落千丈。为此,福建沿海人民对清政府的海禁政策也进行了抵制,造成某些社会矛盾。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夏五月,闽中督抚大臣奉命巡视海疆,庄亨阳“以职守从”。他在《序海图说》一文中,指出“独是洋商海贾,艘舶往来,货利所丛,甘心者众。” 之后庄亨阳以他的实际见识,在《禁洋私议》中指出了与南洋发展贸易的好处及海禁的弊端:“福建僻在海隅,人满财乏,惟恃贩洋。番银上以输正供,下以济民用。如交留吧(噶喇吧,即今印尼雅加达),我民兴贩到彼,多得厚利以归,以未归者,或在彼处为甲必丹转徙贸易,每岁获利千百不等,寄回赡家。其族戚空手往者,咸资衣食给本钱为生,多效巨富。故有久而未归者,利之所存,不能遽舍也,去来自便,人各安其生。自海禁严,年久不听归,于是获利者既多。徒望故乡而陨涕者,又有在限内归,而赍金过多,为官吏垂涎,肆行勒索无所控告者,皆禁之弊也。夫不听其归,不可。若必促使尽归,令岛夷生疑惑,尽逐吾民,则自绝利源,夺民生而亏国计,尤不可也。”在此他说明了福建人多财乏,海禁政策,限制经济流通,于国计民生都将不利。同时庄亨阳还批评了一些大臣不恤民情的做法:“又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岛夷以窥中土,不知交留吧者不过荷兰一小属国,去荷兰尚数千里,相隔既远,无从生心。又吾民在彼此,贫则仍留,富则思返,怀土顾家,亦无心引彼窥我之事,此皆前任督抚不恤民瘼。张大其说,以见己之留心海邦,而厉阶之生,遂至今为梗矣。”
这体现了庄亨阳敢于冲破陈规俗律,主张开放海禁,发展海外贸易的外交理念。此外他还建议在开放的同时加强海关管理。他认为:“大抵防海之策,不外乎严岛、澳之巡徼,密口岸之防闲。”“为今之计,莫如听其白便,不给照,不挂号,永驰前禁,令海舶得以及时往返,不遭恶风,无覆破之患,此上策。次则于出口时,取具船户甘结,不得将奸人载回,违者罪之,中策也。又次则于入口时,严加议察,异服异言不得入港。其年久在限外回者,令自供籍贯。造册报官存案,到家安插后。陆续取其族长或邻居甘结,地方官不得藉端索骗,此下策也。”庄亨阳的这些主张深得蔡新、方苞等人的支持,并受到朝廷的重视。正是庄亨阳等一批开明的封建士大夫的努力,雍正五年,经福建总督高其卓的奏请,清廷批准恢复对南洋的贸易。
四、余论
庄亨阳的经济思想体现在他实际政务中,是朴素的、直观的。他的民本重农、经世致用和开放对外交流的思想。既有继承前人经世致用思想的衣钵,也有超出当时士大夫阶层意识、独具慧眼的一面。其开眼看天下和“兴利贵在因时,除患务求探本”的思想,无疑是一百年后魏源、林则徐等人向西方学习,放眼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源泉。其崇尚科学,并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做法,也对后来李鸿章等人的洋务运动提供了借鉴,从这一点上看,庄亨阳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乃至后世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
[1] 福建续志·卷四十七人物·庄亨阳条[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7,(7).
[2] 庄亨阳.秋水堂集[M].南靖:南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5:18
[3] 庄亨阳.秋水堂集[M].南靖:南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5:34